斗铠吧 关注:26,928贴子:1,339,158
  • 6回复贴,共1

也论孟聚之为人及道德及其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睡觉前点开了几个帖子,看了有些感触,码点字,也算是之前那两个帖子的余论。


IP属地:云南1楼2012-11-14 14:43回复
    刚看见大家讨论孟聚的为人处世以及道德诸问题,由于涉及到褒贬,造成了一些对掐。身为拍砖党一员,对争论总是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可说的,于是姑且插上一脚,说一下一家之言。
    个人觉得,辩论最主要是看双方的分歧在哪里:是前提有问题,是假设有问题,是立论逻辑有问题,还是论据有问题。大家现在争来争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评判标准,也就是对讨论的前提没有共识。比如,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为人底线?
    有人在旁边叽歪,码字速度大降;算了,今晚不写了,下次再写好了。


    IP属地:云南5楼2012-11-14 14:59
    收起回复
      7楼说得有道理,那就是存在着什么是评判标准以及如何评判评判标准的问题。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为人底线? 这些问题都是相当主观的,就跟什么是幸福的或者你幸不幸福一样,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回答。那么,是否就没有办法评判呢?在我看来,这就涉及到两点:一,道德是有层次之分的;二,人生是有境界之别的。


      IP属地:云南11楼2012-11-14 15:57
      回复
        为什么说道德是有层次的呢?回到《道德经》上来,其中三十八章是这么写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在老子的观念里,是存在着一个道德层次体系的。先是道,然后是德,然后是仁,然后是义,然后是礼。在他看来所谓遵守礼法,不过是体现“忠、信”一般般的处世方式,不应该效仿。最好的道德,是“不德”、“无为”,但是什么都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仁义礼,不过是道德达不到“上德”、乃至“下德”才无奈需要遵守的东西。


        IP属地:云南14楼2012-11-14 16:06
        收起回复
          在我看来,道德有层次,人生有境界,是相关联而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方面。对于道德而言,撒谎、不守信用、损人利己、滥杀无辜、虐待父母,大多数时候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是有程度轻重之别。对于人生而言,求一己的生存,只为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是一种境界;为了更多的人,牺牲自己,是一种境界;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后捅朋友、爱人的刀,是一种境界;为了朋友,牺牲自己乃至爱人,又是一种境界——只不过这涉及的更多的是为人处世背后的“三观”,或者意义,更难区分而已。这二者有时候是跟特定的事的有关,有时候则涉及更为宽泛的为人原则问题。
          这里我之所以指出这两个方面,不过是为了提出一个也许可以加以讨论和区分孟聚为人、行事的标准。特别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种标准,也未必需要大家认同,但至少可以用这样的标准去分析和评论孟聚这个人。


          IP属地:云南17楼2012-11-14 16:40
          收起回复
            下面来说孟聚的几件靠谱和不靠谱的事情,不完全之处请大家补充:
            靠谱的:1.为了小叶的死跟拓跋死磕;2.主动跳出来当鹰侯;3. 冒一定的风险救秦家;4.抗击魔族
            不靠谱的:
            1. 不爱青青而纳青青为妾,同时表示不忘小叶——痛心啊;
            2. 为了收服黑山军等,出兵助慕容毅,表面上为了朋友,其实一开始就没打算出力,出力也是为了自保;
            3.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鄙视慕容毅,为自己不顾朋友死活找借口;
            4. 为了华族大义而屠戮魔族妇孺;
            5. 没正经做鹰侯的事,南唐现在就是一个可以投靠的势力而非大义之所在;
            6. 白无沙的复仇问题;
            7. 行事更多地以利益为上,而且是自觉地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特别是生存方面的借口,比如他自己就曾自嘲自己没有血性(叶家刺客一节)。
            列出的不靠谱居多。以这些事实看来,孟聚比较热血、单纯的时候,恰恰是没有掌握权力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孟聚,更加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规范,特别是主动跳出来当鹰侯一节,真是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当他当上镇督乃至都督之后,则更多地在生存压力下顾及利益,甚至处处以利益为先。
            这样做也说不上什么错,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孟聚而言,所谓的民族大义、所谓的朋友、所谓的爱情,都成了可以妥协的东西——而这之前,甚至都是他所坚持的。如果这些以前对他很重要的东西,都可以慢慢地成为可以弃之不顾的,那下一步为了所谓的生存和壮大,又将丢弃什么呢?他还有什么可以丢弃的呢?
            所以,在我看来,虽然猪写出了一个变化发展的孟聚,甚至现在的种种,很有可能只是猪的布局,但是,目前的孟大都督,充其量也不过是停留在自觉地为自己打算的“功利境界”而已。在现在的他的眼里,没有什么真正的大义,也没有什么真正可以坚守的东西。以前,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军人的守护职责,现在则很难说。诸位看现在孟聚的为人,如果跟紫川秀相比,除了武力超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相提并论的呢?
            以上这些,似乎我是孟黑——但是,其实我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我想,猪现在笔下的孟聚,更多的只是一个为了自己打算的人物而已——他已经在执掌权力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妥协和权宜之计。这也可以说是成熟。但是,真正能让人欣赏的风云人物,身上总会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底线。也许,猪要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许,他只是在布局,会在后面的章节更多地展现孟大都督的闪光点——不过,谁知道呢?


            IP属地:云南18楼2012-11-14 17:16
            收起回复
              21楼说到军队中的慈不掌兵,这是共识,无可辩驳,毕竟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有兵家是最理性的,最不讲道德,只计算收益。但是,咱们遗留到今的兵法,比如武经七书,从来都不标榜军队的杀戮。慈不掌兵,但不意味着要滥杀。相反,但凡涉及到为将之道,必会说到将有五德或者七德什么的,而且总会提到慎杀、甚至不杀。“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算多者胜”——站在兵家的角度上看,不杀人而能够取胜,甚至不用战争,才是最有利的。说这么多,只是说慈不掌兵,并不是滥杀的借口。
              至于21楼所提到的帝林、冉天王、卫霍、小日本等人的例子,可以分开看,也是见仁见智的,不多说。但是随后总结出来的“实力为尊”这一条,则相当不认同。有实力杀人,就要杀人吗?有实力欺负别人,就一定要欺负别人吗?所谓的拳头大有理,就是天生的公理吗?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着“强者为上”(或者“生存为上”)这条法则,那根本就发展不出道德这样的观念出来,我们在这里谈论这些也没什么意义。


              IP属地:云南23楼2012-11-15 00: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