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吧 关注:136,782贴子:1,056,227

回复:【原创】从零开始的穿越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zxcvbnm :看过华夏原创网的《绑架全人类》不错,可惜坑了。


49楼2012-12-06 21:12
收起回复

    诸事吩咐完毕,奶妈领了小姐来到,这小姐芳名立雪,今年九岁,穿一身绿衫红裙,新近才绑了小脚,奶妈扶了,颤颤巍巍地走到跟前。

    秀才夫人将奶妈也说了几句,教她好生看养小姐,待丫鬟买来,也要看得紧实,有什么不对,及早来与夫人说,像我陶家这等仕宦诗书人家,要的就是名声清白。说完后,又亲手教导女红诸事,待天晚了,与女儿说了几则贞洁烈女故事。管家从城里带来个丫鬟与夫人看了,原本这丫鬟并不见得中夫人的意,但是有了二丫这个对比,夫人便减了几分挑剔,略微看了看就中,兑了五两银子与媒人,改名司花,留了下来。

    夫人一开始还念着二丫那几句混话,着实地查考,见着司花虽不如前面一个女孩伶俐,但也没那些邪话,便渐渐放下心来,一边又忙着当家理纪、教养女儿,便将二丫忘到脑后去了。

    那小姐立雪,对这些事儿更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过了几日,陶秀才到县学,与同年们诗会,落后一个姓张的秀才,又请了陶秀才与几个相熟的到家里吃酒。到家迎出个小郎,生得眉清目秀,原来是他儿子张志清,已经开蒙读书。众人恭维了几句,陶秀才看了也道不错,自己也有两个儿子倒都不如他。张贡生又说你倒有两个儿,我这是独一个,姐儿倒有几个。陶秀才说我便只一个小女,年纪倒与他彷佛。张秀才前几日见了陶秀才家富厚,况且祖上又做过一任官,陶秀才见张秀才学问好,这个儿子也好。说话间,便有人看出意思,做了媒,推杯换盏把陶家立雪小姐与张家公子定了亲事。

    陶秀才回家说了此事,秀才娘子听说定了张秀才的独子,家事过得,又没有兄弟,也是欢喜。

    以后两家既做了亲家,便时常盘盒往来,极其亲厚。

    这些罗二丫并不知道,便是知道了,也决计不会放在心上——陶秀才的小姐嫁什么人,还会与她有什么相干?


    51楼2012-12-06 21:22
    收起回复

      诸事吩咐完毕,奶妈领了小姐来到,这小姐芳名立雪,今年九岁,穿一身绿衫红裙,新近才绑了小脚,奶妈扶了,颤颤巍巍地走到跟前。

      秀才夫人将奶妈也说了几句,教她好生看养小姐,待丫鬟买来,也要看得紧实,有什么不对,及早来与夫人说,像我陶家这等仕宦诗书人家,要的就是名声清白。说完后,又亲手教导女红诸事,待天晚了,与女儿说了几则贞洁烈女故事。管家从城里带来个丫鬟与夫人看了,原本这丫鬟并不见得中夫人的意,但是有了二丫这个对比,夫人便减了几分挑剔,略微看了看就中,兑了五两银子与媒人,改名司花,留了下来。

      夫人一开始还念着二丫那几句混话,着实地查考,见着司花虽不如前面一个女孩伶俐,但也没那些邪话,便渐渐放下心来,一边又忙着当家理纪、教养女儿、看管两个儿子功课,便将二丫忘到脑后去了。

      那小姐立雪,对这些事儿更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过了几日,陶秀才到县学,与同年们诗会,落后一个姓张的秀才,又请了陶秀才与几个相熟的到家里吃酒。到家迎出个小郎,生得眉清目秀,原来是他儿子张志清,已经开蒙读书。众人恭维了几句,陶秀才看了也道不错,自己也有两个儿子倒都不如他。张秀才又说你倒有两个儿,我这是独一个,姐儿倒有几个。陶秀才说我便只一个小女,年纪倒与他彷佛。张秀才前几日见了陶秀才家富厚,况且祖上又做过一任官,陶秀才见张秀才学问好,这个儿子也好。说话间,便有人看出意思,做了媒,推杯换盏把陶家立雪小姐与张家公子定了亲事。

      陶秀才回家说了此事,秀才娘子听说定了张秀才的独子,家事过得,又没有兄弟,也是欢喜。

      以后两家既做了亲家,便时常盘盒往来,极其亲厚。

      这些罗二丫并不知道,便是知道了,也决计不会放在心上——陶秀才的小姐嫁什么人,还会与她有什么相干?


      52楼2012-12-06 21:24
      回复
        随zxcvbnm:这篇讲到了穷人家全家,包括最尊贵的家长都没有鞋穿的细节,其他看过几篇,吃不饱饭的人家小女孩还有鞋穿,不可思议,所以我才写了这篇文。


        53楼2012-12-07 08:51
        收起回复

          14 有心栽花花不发


          二丫趁着置办年节货物,又去了暖阳镇一次,想试着做冰淇淋——前世看美国小说,提到家庭自制冰淇淋,只要用一些碎冰,一些牛奶,一些盐,一些糖,一个带曲柄的木桶,一个壮汉搅拌……好吧,主要流程是这样。

          冰淇淋本来最适合夏天吃,不过夏天她没地方弄冰去。省城里倒是有大商家挖了地窖藏冰,在夏天做了绿豆刨冰卖,生意极好,只是他们既然是自家藏的冰,当然是不外卖的,就是买肯定也不如现在到河里挖的便宜。

          牛奶在省城有卖,也不是便宜的东西,幸而红山村大户家里养了几群羊,这羊奶倒可以设法一设法——就是怕腥,到时候拿茶叶煮了,多兑上水,多下些香料,想来也可以对付,况且本来也不多用——这卖冰淇淋是卖水卖空气,又不是卖糖卖奶。

          盐和糖势必要去买,盐是家里早备的,便只差糖了——用蜂蜜不起泡,再说现在冬天没花,蜜要留着给蜜蜂吃——于是她便跟着父母到暖阳镇买糖,到铺子交了钱,铺子里递出一个纸包。

          二丫拆开一看,黑乎乎的一块块,心道这伙计今天怎么发昏,递了这黑渣子出来?要不是她已经知道这世界没有咖啡,准以为这是咖啡渣。

          便还去说我要的是糖。

          伙计说这便是糖了,二丫说我要那雪白的,你递了那黑黑的与我做什么。

          伙计说您老真是发财了,居然要起白沙糖?便是有钱我这铺子也没有,我这铺子只有黑沙塘,红沙糖,你要那白沙糖啊,得到路口郑家大南货店里去。

          二丫惊讶到,那郑家大南货店我也是认识的,他们家不是卖海货腊味的么?

          伙计笑道姑娘这会子倒不伶俐了,那糖可不是南边出的!

          二丫一想不差,谢过了伙计,便自己去郑家大南货店问糖。

          那里的伙计也是与二丫认识的,见她来问价也不奇怪,便与她说了。

          二丫一听价钱唬了一跳,黑糖八文一斤,红糖十六文,那白糖,足足四十钱一斤!
          


          55楼2012-12-07 12:38
          收起回复

            15 无心插柳柳成行


            听到她要三百斤,伙计便叫老板,叫了两声,柜子里面老板便走出来,眼睛向她张了一张,便极客气地请了她到里面说话,奉了一杯茶,问她买这几百斤红糖何用?

            二丫想这乡里乡亲的事情也瞒不过人,便说小梅姐教了我熬制白糖的法子,我这是买糖去熬白糖哩。

            老板也听说有个小女孩被狐大仙附了,教了许多法子,原来穷得卖女儿的人家现在居然买了牛,又见她一个小女孩,成几两的足纹银子拿出来,心下便有了七分主意,说你能熬制白糖倒是极难得的,便是南边也没有几家会做这个,只是你真个会做白糖,不是哄人玩的?

            二丫说我现成的足纹银子买糖,也是哄人玩的?有这么些银子,那里看不了傀儡戏,哄你玩做什么。

            老板笑道这三百斤红糖不是小数,我店里虽有,也要慢慢搬来,你熬的白糖先拿来与我看看,我也见识见识本县熬的白糖是怎样法儿。

            二丫也正好带了要与老板看货色好定价,便拿出一个小纸包与老板看了。

            老板把白糖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见这糖比南边来的更好,心下便定了。

            当下奉了一杯花茶,又上来几盘细果瓜子,请二丫说话。

            主客坐定,老板便说,姑娘你熬出糖来,却到哪里出脱去?

            二丫说我上省城卖去,那里主顾多。

            老板说,姑娘你这就错了,省城卖大宗货物的客商多,姑娘你这大宗的糖到那里卖不出价钱,再说雇车住店,不晓得他们是否好人,一路过关过卡,那差役你一个小女孩家怎生应付,便是狐仙保佑,顺顺利利地去了,这大宗货,外人不晓得你有狐大仙护佑,一个小女孩怎与那客商讲价成交?我也见过你爹娘两次,姑娘别怪我说,都是老实不会数算没见识的人,替你办不成事,你又不认得经纪人能替你代理的

            二丫看了老板意思,说那我在这县里卖?

            


            58楼2012-12-07 17:43
            回复
              老板说,你零碎卖,不如统共卖与我,既有狐大仙在上,我也不瞒姑娘,这白糖我在产地收,也就二十五六文钱一斤,姑娘这糖不差,我出二十七个钱一斤。

              二丫说,这利息差的太大,不划算,我还是上省城卖去。

              老板说,你去一趟省城,来回得五六天天功夫,你趁着这功夫去熬糖,这利息可不就出来了,又省了风吹日晒,又不用结交客商,又不怕路上有个好歹,你若是卖给我,我那红糖就便宜些供你,我南边有亲戚,除了我家,这县里没有第二家能给你这许多便宜红糖。再若是你果然熬得糖好,我情愿赊与你红糖,你拿了白糖来再扣糖钱,你那本钱另外拿去买地放债,岂不又是一股利息?

              二丫心想确是此理,算了一算,又与老板争了一争,讲定郑家以十二文一斤的价钱供应红糖,以二十九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二丫做的白糖,写了供货合同文书,老板写上二丫做的糖要优先供应郑家大南货店,郑家不买才许卖给别家,二丫想了一想,想到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勒便靠与铁路公司勾结定了独家运价,大发其财,便教添上老板不许以此等便宜价格供应县里第二家熬糖作坊,老板想这县里哪里还有第二家会做这个的,满口应承,请了中人,两家画了押。

              画押完后天已快暗,老板说我本等应该请你吃酒,只是你一个小女孩吃不得酒,又天暗了,我备了头口送你回家。

              出店后,一个伙计带了两头牲口,一头驴子请二丫坐了,一匹马驮了三百斤红糖,老板又叫大儿媳妇送了一篮子白面馍馍,一碗熟肉,两个咸蛋给姑娘路上吃。

              老板谈了生意,便有意要献殷勤,见了大儿媳妇拿出来,便说错了,拿那白湖来的咸蛋。

              二丫说那白湖咸蛋可是红心的?

              那伙计便是老板的小儿子,与老板的大儿媳妇一起惊到,我们也才从南边亲那里拿到,还不曾吃哩,姑娘怎么就晓得了,皆咬指以为真仙。

              二丫肚里暗笑:我前世连苏丹红咸蛋都见过,何况这个!


              59楼2012-12-07 17:43
              收起回复

                16 瞎猫死耗


                二丫既买了糖,又订立了合同,当下大干起来,先打了一间新屋子做作坊,起了大灶,买了大锅,请瓦窑按自己画的图样烧了个大漏斗,各样家伙都拿沸水洗了,镇子上买了一百斤竹炭——按古代法子的黄泥水脱色法太复杂了,二丫反复试验不成功,后来一想以前看到的活性炭也能脱色,于是误打误地撞用了现代的活性炭脱色法。

                不几日,做出白糖来,雇了牲口驮到郑家南货铺,老板见货好,果然拿出银子来收了。

                老板既然见到二丫确实做出白糖来,越发殷勤,且又怕别的铺子抢了他这现成生意,便与二丫说,你还雇头口,我这里牲口是现成的,与二丫约了每十日,叫伙计驮了红糖到红山村换白糖,月底还拿头口请姑娘上镇子玩,顺便一总算账。

                临走,又送了二丫一只腊鸭,几斤海带。

                二丫见做这个也有十分利息,便一心在家做这个,也不想去又远又有风险的省城了。

                同村里的人虽然知道罗家做这个赚钱,但是这做糖要得有个作坊,各种家伙器物,买原料,要近十来两银子的本钱,现在极好的地不过三四两银子一亩,拿这本钱可以买上几亩好地,村里一般人家家产统共也就这个数,根本出不起这本钱。有那本钱的人家,多半是乡绅人家,他拿了钱买了田地,袖了手在家便可以坐收租子,又可以拿谷子放贷,谷子放贷也有五六分的利息,又受那佃户、债户的奉承,何等体面,做这等烟熏火燎的勾当作甚!或者,拿这银子到县里请个极好的老师,教出个秀才子侄,光是靠功名免的税钱就有这数了,又体面又有前程。便是有那等一心望钱,不顾体面,不想前程又有本钱的人家,起了作坊做东西,要请人雇工,成本多了,那雇工又会偷又会泼洒,就是情愿像罗家二丫这般,叫自己老爹上山砍柴,老娘下灶烧火,自己整日端了糖锅做熬糖师傅,那便宜原料早叫二丫垄断了,近处他没地方买这许多红糖,要到远处买这运费又贵,又不识得经济,做出来,近处几个县里南货店都与这郑家有亲,原本一个老祖的,都上郑家这里收买,也不要他的糖,运到省城又是一番税费,差的多了,所以旁人虽然看罗家兴旺多有些眼红,但是计算过后就也不动这个心思。

                这样做了两个月,到春耕时候便停了不做。

                罗柱子一心要买田地,连日叫罗李氏与女儿说,还是买田地正经,以前村里也有开作坊赚钱的,不幸的是刚赊了一批原料便来了土匪,抢了东西,杀了两个老的,又放了一把火,连房子都烧了,幸亏早年还买了几亩地,那银子货物能抢去,这田地再怎么搬不走,儿子拿田地典了钱,才把两个老的买棺材发送了,现在还靠种那几亩地过日子呢。
                


                61楼2012-12-07 22:13
                收起回复

                  打这无头官司!

                  这分绝户吃绝产的事儿,也不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不说这个,就是妻在妾上,你没听说那说书的讲故事么,某某家娶了个妾,甚是宠爱,在外面买了间房子与她住,一应田租都送到妾那里掌管,正经的妻还不是得低三下四,到小妾手里讨柴讨米!

                  二丫到镇子上,与那郑家算账算完后,到镇子上一走,打听了一番,果然都是如此说话,这一个小镇子,又都是当地人,彼此都有亲戚关系,什么事儿瞒得了人!

                  原来邻居大娘的儿子还没死,她大伯便打了主意,到镇上找了外乡客人,等她儿子死了,买主也找到合计妥当了,前头棺材送出门,后头大伯便领了人去寡妇家,入夜打进门去,抢了寡妇装船便走,村镇上人谁不知道,却谁愿意生事打这官司!

                  二丫没想到是这样,转头一想,那律令上捉奸,也要本夫连奸夫一起杀了,方才杀奸不偿命,除了本夫正好捉到一双,别人也斩杀不得,但是那么些浸猪笼的寡妇,难道是本夫从坟里爬起来浸的?也无非是抢夺家产的亲族搞的私刑罢了!

                  看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今一理。

                  就是自己穿越了这个男权社会,又穿在女身,真是前途渺茫……

                  二丫戴着一万顶愁帽,闷闷地回了村子。

                  回村更是凄凉,邻居大娘的东西早叫大伯都收拾干净,连大娘当初陪嫁的两只旧箱都抬走了,只扔了些破布、柴火,那大伯又叫了人在那里拆房子,把材料抬去他家盖新屋。

                  回家吃饭,闲话中说起抢绝产事情,罗柱子说我当年到李家当女婿,岳父一去,不也教那些吃绝产的李家族人收去房屋田土,赶将出来了,若不是我与陶家有亲,做了个佃户,现在还不知道在哪条道路上要饭哩,罗二丫方知道父亲还有这一段过去。

                  罗柱子又说,她大伯也只是个光棍强梁,还不是十分地坏良心,否则当初便可能设法把侄子摆布死了,也不用等到今日。

                  “……”二丫自打穿越以来,还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天真。


                  74楼2012-12-08 19:33
                  收起回复

                    二丫脑门上挂着汗默默走开。

                    现代人以为古代女人做小妾便如何不堪了,其实比小妾不堪的还多着呢——比如这等,一家子都要饿死了,把个女儿换了粮食救全家性命,难道这个女儿好说我不要去做三,我宁可看着亲爹亲娘在眼前活活饿死也要找个纯情处男美少年做那尊贵正室?这个女儿被拿去换了粮食,十个里有一个立马摆酒做妾,哪怕十六岁给六十岁的做妾,然后守他五六十年的寡,那个女孩也算撞了好运了,其他的,多半就如这客商所想,白天洗衣做饭烧火打水,晚上铺床兼暖床,也没有什么喜酒,也没有什么衣服首饰,也没有什么名分。要是生了儿子,大妇宽容,主人不怕将来分了家私,才可走运,给两件像样衣服,上头做妾,有个儿子好做将来依靠,若是那大妇凶狠的,或者做主人的恐怕将来分薄了家私,看到肚子高起来,随便捡一个路过老光棍卖了,这也是寻常之事。

                    或者主人收用了之后,过两年又有了新人,便看旧人不顺眼,或卖或送,或直接配个家奴,替主人世世代代生家奴和暖床丫鬟,这也是极其平常之事!

                    又有那等格外要钱没良心的人贩,或是特别有势力凶狠的大妇,直接卖到窑子里去,那就是落了火坑,再也爬不出来了!

                    但这还不是最悲惨的。

                    她还没被卖到人肉店里,叫人一刀刀地切了卖肉,或者被亲爹娘勒死,放在罐子里煮了吃。也没有吃观音土、树皮被活活胀死。被卖掉的女孩,其实还是一家子里最有可能活下来的那个。

                    哎,那些穿越古代的女孩们啊,享受着杂交水稻和农药化肥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她们能想到的迫害,也不过是妻妾争风,哪里晓得古人的苦楚!

                    过去,罗柱子收了粮食宁可囤在家里等着霉烂,也不愿意拿去卖,村里几家大户明明做酒放贷极有利息,也家家存了两三年的粮食,罗二丫本来以为他们保守,现在才明白,在没有现代通信、运输业的古代,就是幸运遇到一个极爱民的官,情愿不要前程,与手下作对,告了灾请放粮,那本子过五六天到了京城,又幸运地遇到一个十分英明的皇帝,免了钱粮不说,还格外加恩开仓放粮——等手续齐备,找到人手,车载人挑,那粮食运到的时候,饥民通常也饿死一半了!

                    在这年头,还有比粮食更妥当的通货,更坚实的保险么?

                    对有余粮的人家,少卖几个钱不会死,冒失地把所有粮食都卖了,遇到灾年那真是死路一条!


                    79楼2012-12-09 11:17
                    收起回复
                      说我发广告,晕


                      88楼2012-12-10 15:34
                      回复

                        前世看新加坡电视剧《莲花争霸》那个白玉川真是雌雄莫辩,骗了罗巧N年,发现真相后她看到演员说,装扮的时候特意学了男人的步法,男人的步法是啥样?罗二丫在村里观察了许久,原来男人的重心在肩膀,走路的时候往往摇晃肩膀,女人的重心在臀部,走路的时候常常扭屁股,她便刻意学习起来,在溪边对着小溪里自己的影子,天天练习。

                        她不加把劲不行,随着年岁增大,薛婆子已经不止一次上门来说亲事了。

                        且不说她愿意不愿意去古代人家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就看这些对象——要么是十三四的所谓读书种子,嫁小学生柯南么(二丫没想到自己也是小学生)要么是二十三四的所谓富二代续弦,嫁去当强*幼*罪的那个幼*女?给人当后妈?

                        因此她只是摇头不许。

                        罗李氏不敢得罪狐大仙,又怕女儿将来被狐大仙耽误了,又想着姐姐不嫁出去,将来弟弟怎么定亲事,头发愁白了许多。

                        罗柱子本来不发话,可是当二丫又一次回绝的时候,罗柱子也有些生气,说:“就是大仙,也没有拦着人家女儿不给嫁人的理!”

                        这话一出,罗二丫知道这家是留不得了——这也不怪罗柱子夫妻,他们原来是曾经过过好日子的,要不也不会留三个女儿,村里几户穷人都只留一个,除了第一个女儿外全部溺死了。但是正因为过过好日子,所以在重新振作了家业以后,就开始想恢复体面,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当时的体面妇女生活——先是缠脚,然后是让狗蛋代替了姐姐的熬糖工作,现在是想她嫁个体面人家。

                        二丫偷了个空,跑出去找薛婆。

                        薛婆子走在山路上,便被二丫拦了。

                        二丫拿了一块两把重的的雪白纹银,在手中颠了两颠,看得薛婆子咽了口口水,这得卖几个童养媳才能赚到啊!

                        二丫说薛婆子,我托你找户人家说件事,这是茶钱,要是说成了,侄女还有孝敬。

                        薛婆子忙不迭地点头应了。

                        二丫便说了。


                        91楼2012-12-10 15:39
                        收起回复

                          23 离开新手村



                          薛婆子听得呆了呆,她原以为这个女孩要拣个年貌相当的,或是读书种子,谁知二丫并不在意,只提了一个要求:不落夫家。

                          这个要求忒奇怪了,薛婆子不知能不能成,但是那手已经不由自主地接了银子,满脸不由自主地堆上了笑,说就是把鞋都磨破了,也要替姑娘说动人家。

                          这狐仙在这住了几年,什么事儿薛婆子不知道!好的也有,歹的也有,但是她手里给出来的银子,可不曾有假了。

                          她抓着银子看了又看,还拿牙咬了咬,确实真银无误,心想这事儿怎么也得替狐仙姑娘办了,替她说一门亲事,顶得上替别人说二十门!

                          只是可惜自己儿孙都结了亲,这狐仙姑娘一块肥肉,真是便宜那夫家了,多要些银子,什么人物买不到!人物……

                          薛婆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两只脚一路飞也似的跑回去,跟二丫提议,再寻个丫鬟给对方,不愁对方不应——左右娶媳妇不过是要个女人罢了,是姓罗姓李有什么打紧。

                          二丫同意了,反正她也不想跟一个小学生谈婚后恋爱,更别提为了一个小学年纪的文盲或者一个可以当自己叔叔的酸丁和一群小学女生搞什么宅斗。她又加了一个条件,说那女孩至少得满十五岁,年纪越大越好(罗二丫可不想当强&&罪的帮凶,再说年纪太小,以这时候的医疗水准往往一尸两命,二丫之所以不想在此时结婚,也是为这

                          薛婆子满脸堆笑地应了。

                          过了两日,薛婆子找了二丫,说是已经找到人家,四十里外钱家村的,答应媳妇可以不落夫家,就是那家人放话说,要二十亩嫁妆田,一副嫁妆。

                          二丫皱眉道,这事不难,只是要定了,不得反覆,否则小梅姐也不答应的,另外,那个女儿找的怎样了?

                          薛婆子说,已经有人了。
                          


                          97楼2012-12-10 21:01
                          收起回复
                            又过了一月,便是佳期,钱家使了一顶花轿来抬了,二丫穿了大红吉服,登了花轿,给妹妹也留了二十亩地做陪嫁田,罗李氏看了花轿抬走了女儿,虽然前头巴不得女儿嫁人,现在女儿真嫁了,又想起许多好处,又想到以后等闲不得见了,回房拿袖子蒙了脸,呜呜大哭。罗柱子也叹息了两三回,只得劝解说,总比大丫头强,正经地嫁了人去了,又陪嫁许多东西,又陪嫁一个丫鬟,虽然狐大仙说以后等闲不得再见了,料想婆家就是看在钱的份上,也不会亏待了女儿的。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陪伴在身边许多年的女儿一朝出门,以后又不得再见,一时间也甚是凄凉。

                            花轿抬到钱家,果然与预先谈妥的一般,只请了左右邻舍并几个至亲,说是狐大仙吩咐如此,薛婆子给众人看了嫁妆并地契,然后小轿子里请出小三,众村人看一身绫罗绸缎、珠翠打扮,觉得仙女儿一般,又看了八箱崭新的嫁妆,二十亩地契,只有艳羡的

                            份儿。小三便抱了二丫的神主,和钱大郎拜了堂。

                            二丫在大红喜服里头穿了早就备好的男装,半路上薛婆子招待轿夫杠夫们到家喝茶,二丫乘机脱出轿子,现在装作娘家人送了亲,看了小三代表“自己”结了婚,完结了自己对罗家、对这个身体原来主人的义务。

                            然后她借口有事,拉了薛婆子出来,把那五亩地契给了薛婆子,另外拿了两个一钱二分的金戒指做谢,便算了结了这档子事。

                            她走到村口,早有雇下的长行牲口等着了。

                            她翻身上马,一鞭抽下,扬长而去。

                            正是:

                            彩凤飞天,蛟龙入水,从此天地任逍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99楼2012-12-10 21:01
                            收起回复

                              24 新天地


                              罗二丫既然男装了出门,便把“丫”字隐藏了,自称罗二,一路往省城去,路上也没人看出什么破绽,只是住客店的时候,虽然要了个单间,那乡下伙计进进出出,房里许多不便,当晚只得和衣睡觉。

                              到了省城,罗二问了人,先找到经济,一两银子一月,预付了两个月的房钱,连经济并对方管家,一共包了三两银子,就租了一个小房儿,又拿了五钱银子,雇了邻居一个老头子替他打扫,与他看门。

                              光这两样就忙了一日。

                              天晚的时候,她本想今日可以睡个好觉了,没想到旁边有人呜呜地哭,又有人喝骂踢打。

                              她听得不耐烦,开了门张了一张,看一个人影拿了一包东西,闪出门去了。

                              那人影看了甚是眼熟。

                              她又看了一看,也看不出什么,只得回房自去休息。

                              第二日那个老头子来时,她打听了一下,那老头子也不知道什么,只说这家也是租住的房子,欠了房钱,房东常来叫骂,其他的他也不知。罗二只得暂时先去忙自己的,先到书铺街挑拣了几部地理志历代演义,然后走到花衣街的成衣铺里买了几件外衣——可惜这女式内衣没处买去。花衣街旁便是银匠街,卖各种首饰花翠,她以前忙着生意都没怎么看过,现在一看就挪不动步,二十两银子买了一大包,带回租的房子,看了自己也好笑——前世看古装剧里的各种首饰看得流口水,现在自己倒是有一大包,可到哪里能戴啊?

                              扛了两个大包回去,就听到旁边那家正在吵骂。

                              原来是房东来催房租。

                              一个女子求他们不要再打门,等官人回来设法。

                              罗二便到跟前劝了一劝,那房东也骂晦气,说本来看这张家好人样的,谁知道搬来的时候说安顿下来就付房钱,住了这许多时候,就没看见一个大子儿!

                              姓张?

                              


                              105楼2012-12-11 0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