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世、西门子的光伏发展规划要展开针对中国光伏市场的调查呢? “首先,全球光伏业,唯一可与欧洲抗衡的仅有中国。其次,中国光伏的快速崛起让欧洲人颇感吃惊,他们知道中国同行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更为重要的是,欧洲绝不甘心就此丧失在光伏领域的引领地位和话语权。故此,这些调查,包括未来将制定的光伏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以中国光伏为‘假想敌’而开展的。”上述光伏专家向记者介绍。 对此,一位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国内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了认同,“我们相信,在‘双反’之争中,欧盟的决定不会是委曲求全的,或者说不会掺杂国家关系或政治层面的考虑。他们一定是从全盘计划及更大的利益角度出发,才做出了决定”。 “在这场中欧光伏之争中,欧洲人学到了不少。例如,他们懂得了规模效应能够带来空前的成本优势,所以才选择了扶持两家大型企业(博世、西门子)作为未来发展光伏的主力。那么,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他们至少在多晶硅、单晶硅光伏领域‘认了栽’。但从全盘来看,甚至具体到‘双反战役’的结局,欧洲人却认为自己赢了,按他们的说法,他们希望中国光伏就此‘busy’起来,坚持自己的路线,最终‘顾此失彼’,致使欧洲光伏(自身侧重的某种技术路线)重新一统天下。”上述光伏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向记者重申,“我们必须警惕、保持并不断提升中国光伏的创新性”。 对于未来,该专家向记者预言,一旦他们的光伏产品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较我国具有优势,则“碳减排”标准便将成为欧洲重拾贸易保护大棒的借口。“比如,他们可以规定进口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达到某一标准,而若未达到,他们则可征收关税,甚至拒绝进口。届时,我国庞大的产能将面临再次无处消纳的困境。” 该专家认为,“唯一可以避免这一厄运的办法是,不断创新,使中国光伏产品在成本、环保、转化率、年发电总量上始终保持领先;控制产能,适时扶持光伏新兴技术路线的产业化”。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