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吧 关注:21,518贴子:86,582
  • 1回复贴,共1

关于明末清初的几个小历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点,
明末清初是个比烂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不是谁比谁更强,而是谁比谁更烂,而满清,是属于不是很烂的那只,换句话说,就是矮子里面的高个。
第二点,
八旗制度并非先进的制度,而是一种落后而野蛮,带有明显奴隶制社会的色彩。如果要比烂的话,八旗制度和明朝的卫所制度有的一比。但是八旗制度胜在是一个新生的政权,带有一定的朝气和锐气,这是明末其他政权和军队所不能比的。
第三点,
八旗军队也不是常见的吹嘘的那样的无敌天下,最强盛的时候也不是努尔哈赤时期,而是他的儿子黄台吉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八旗精锐,和明军精锐正面野战,也只是半斤八两。
第四点,
满洲兵并非以骑射见长,而是善于步战,弱于马战,他们是渔猎民族,并非游牧民族,满洲人打猎、捕鱼,甚至耕种,他们就是不放牧。而相对的明朝边军,虽然是农耕民族出来的,但是常年和蒙古人作战,打了两百多年,所以骑射马战会要好点。
“虏(建州/满洲)步战强,马战弱,北军(明军)马战强于叶赫,叶赫强于建州,虏步战强于北军,北军强于叶赫 ”---《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
“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指满洲)但以为长於弓马而已。”----《徐光启集》


1楼2014-12-11 21:42回复
    第五点,
    直接引用顾诚先生《南明史》的一句话: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但大体上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

    第六点,
    除了上面一点,就是汉奸带路党,以辽东叛将为主,比如吴三桂、孔有德等。
    《大义觉迷录》卷一载雍正“上谕”说:“至世祖章皇帝入京师时,兵亦不过十万。夫以十万之众,而服十五省之天下,岂人力所能强哉!……其时统领士卒者,即明之将弁;披坚执锐者,即明之甲兵也。”

    第七点,
    而南明一旦做到上下一体,满清就被打得满地找牙,这一点在孙可望执掌南明政权的时候得到了体现。在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后,占据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满清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仅有西南一地的南明转守为攻。
    钱海岳《南明史•孙可望传》:先是,可望在贵,清以李国英驻保宁、辰溪、阿尓津驻荆州,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驻长沙,李率泰督两广,尚可喜等分驻肇庆,遇王师出湖南、川北、广东者,则力拒之,退亦不穷追。


    2楼2014-12-11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