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83贴子:2,999,539
  • 4回复贴,共1

爷爷写的文章,老子的辩证唯物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爷爷晚年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文章,二楼发


1楼2015-07-25 08:20回复
    老人年轻的时候是教书的,晚年喜欢写点东西。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下


    6楼2015-07-25 08: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谢谢大家的支持,现在更爷爷写的下一篇


      27楼2015-07-27 18:43
      回复
        老子的天道真经
        老子的《道德经》系统的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思想理论,道的核心内容就是唯物辩证法。老子通过道德经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四两拔千金、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事半功倍、无为而无不为解决社会实践的伟大策略。所以,我们应当学习老子,研究老子,进一步认识和领会老子的这一伟大思想。
        一老子的辩证唯物论
        在认识客观事物的问题上,老子提出了“有”与“无”两个相反的概念。《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这里,他把天、地、人,万事万物这些客观存在的实物体称作“有”,而把这些实物体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指之而弗得;迎而不见其前,随而不见其后的奥秘,称之为“无”。这些奥妙与实物体“同出而异名”,与生居有。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老子又进一步强调了无与有,有物混成,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并指明,无即是道,实物体的无象无形的奥妙即是道。道是天地人,万事万物自身所俱有的奥妙。道不是人们头脑里自生的,而完全是客观存在的无象之象,无物之物,是物质性的。这充分说明了老子的道德经完全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观。道无象无形,却不能人为地改变它,“独立而不改”。道没有任何感情色彩。道“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不管你贫富贵贱,只要你的行动符合道,就能得到胜利,事业有成;否则,就会受到道的严厉惩罚,使你一败涂地。顺之者昌,异之者亡,是谓“天网恢恢,疏儿不失”。天、地、人,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道而运行,道法自然,道是自然法则。道“可以为天地母”,“无,名天地之母”。天地也是按着自然法则而生成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万物都是无中生有的。现代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宇宙空间有正在生成星球的星云团,也有趋于灭亡的百矮星。据生物学家研究,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更没有高级的动物和植物,尤其是人类。这是原来的生命原质——蛋白质经过漫长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由菌类进化而出现了各类植物;由原生动物进化而出现了鸟类、兽类和人类。这种进化理论就是万物产生的奥妙,也属于老子的道。现代物理学中的物质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物质不灭定律,也为无中生有提供了佐证。例如云、雨、露、霜,它们是饱和水蒸气遇冷而生成的,也是无(无相无形)中生有的。从前没有汽车、飞机、电视机、电脑,现在有了,这也是无中生嘛,为什么呢?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了吗,所以无中生有了。恩格斯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是黑格尔所断定的伦理观念的实现,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表面上凌驾于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所以,国家也是无中生有的。恩格斯所阐述的国家产生的理由和根据,这个奥秘就是老子的道。鲁迅先生也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妙,丰富了老子道理论的内涵。
        老子在《道德经》里还提供了一整套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老子要求圣人摈弃社会纷争,专心从事道的研究。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抽象出一般的规律性的结论。《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老子是说,天地万物不会把它们的奥妙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的。但是,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会有一个兴、衰、成、败的结局,天物芸芸,各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各种结局都有其必然性。当然是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我们只要找到了那个根本性的原因,即奥妙,就是找到了那个所谓的“常”,找到了规律。刘邦项羽两强争霸,结果刘邦胜利,项羽自刎乌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性的结果。找到这个必然之所在,就是老子的道。老子要求真正的圣人,道的研究者,要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专心致志地从事道的研究,研究万事万物存在着的客观规律。老子抓扑住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


        28楼2015-07-27 18:43
        收起回复
          其实我不懂,我是大一的学生,说来惭愧,自小就不喜欢读这些,不过古人的学问我静下来一定会好好学习。爷爷自己写了好久,字迹颤抖,想分享给大家才发的。希望不认同观点的人,可以理性交谈。


          来自iPhone客户端126楼2016-08-11 1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