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诚吧 关注:50,147贴子:610,360

【楼诚-文】怜光满(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LOFTER@美人赠我蒙汗药
下面授权。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楼2015-10-27 17:10回复
    作者地址:http://unrealdr隔eam.lo开fter.com/view


    IP属地:湖北2楼2015-10-27 17:13
    回复
      【楼诚】怜光满 05
      一九五七年秋,明楼和明诚夤夜回了一趟苏州。夜雾茫茫,水气泱泱,运河上零星渔火,驳船马达声轰隆隆响。吃过午饭光景,停船靠岸,两人雇一辆人力车到十全街街口。
      明氏老宅是窄巷中一处旧时门庭,石阶生苔,墙壁攀藤,挂出墙头的凌霄花快落尽了。大门咿呀作响,一把破锣嗓子,带出一张风霜面孔:“啥人……唔,快,快进来。”
      三青爷叔从明楼记事起就在苏州老宅里做事。明楼从小跟父母到上海生活,只有清明过年祭祖回来。印象里三青爷叔好像一直这么老,谁也说不清他年龄,可他活得够长。太爷死了,老爷死了,他还每天站桩练拳,挑水劈柴,一竿子掼出去能撂翻三四个来偷摘石榴的小鬼头。
      三青爷叔体格长大,目光锐利,履地无声。有人说他原来做绿林生意,被太爷搭救投到门下来的。传言不可考真伪。但明楼小时候确实和他学过半套拳,只是健体,没有打劲。
      雨后青砖路面落满红的黄的叶子。三青爷叔先领两人到祠堂进香,祭拜完毕,明楼小心把箱子放到桌上:“爷叔,麻烦了,箱子里是大姐从前衣裳物品,我带回她身边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4楼2015-10-30 22:10
      回复
        这就算天大的好消息了。明诚帮他整理行李,单夹皮棉、药品罐头样样要塞进去。明楼笑笑,太脱离群众了,衣裳嘛都换成衬衫、两用衫好了,罐头不要,药可以带。明梁在旁边捆被褥铺盖,闷声不响。他已经念了三年大学,长成了真正的男人,只是还没成熟到习惯离别。
        明楼拍拍他肩膀:“闷葫芦做啥,又不远,挂号信一个礼拜也到了。”
        明梁眼泪就下来了。
        明楼走的那天,明诚单位里开会请不出假。早上出门前明诚替明楼泡了杯茶,明楼喝了,权作告别。他们俩这么多年就分开过一次,那次是明楼送他。这次倒过来,明诚不敢多说一句话,他太舍不得了,于是决心扭曲自己装作全无所谓的样子,谋得一点自欺欺人的安心。明梁之前定下跟学校老师去实地探测,也赶不及送明楼。伯伯走之前他又哭了一场。明楼训他:以后家里靠你担着,别没有出息哭哭啼啼。
        送他到火车站的只有阿莲。成了“黑帮”之后,明楼本想替女孩另谋出路,阿莲不肯,坐在灶前掉泪珠。明楼没办法,只好对外说阿莲是来投奔的亲戚,在棉纺厂替她谋了个轻省的活,也算让她在上海立住脚,好有个退路。
        五年前明楼在这里送走顾准,顾准赠给他一叠尚未付梓的誊抄稿,笑笑说:“我现在真是孤臣孽子、孤家寡人了。他们都不知道我要干什么,这摊子,我就只能照顾照顾你这个小老弟了。”如今却轮到明楼自己离开了,人的命运有时候真是难以预料。发车前阿莲特意买了柑子让明楼带在车上吃。明楼尝了一口,舌面漾开苦意。到底一点点吃完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8楼2015-10-30 22:13
        回复
          明楼下放的单位是个盐场。盐场里有一个主管、两个技术员、一个司机、三十几个工人,明楼来顶的主要是会计的缺,算是干部,大家对他都挺客气。每天天不亮,明楼就穿上蓝色卡其布的干部服,套上雨靴跟人去巡视盐田。田垄细细一径,四方纵横,盐田里年轻的工人往往赤膊,顶住一把大推子耙过去,顶头了再耙回来。巡完盐田之后明楼就回去核帐——他的办公地点在离滩涂盐田不远的一间石头房子里,黑漆漆的,白天也得点灯。石房子前一面大晒场,工人们推了独轮车把结晶的粗盐运到晒场上,卸在一起,白的亮的像雪。不晒盐的时候也允许周围居民来晒谷子、黄豆,晒场又变成一片耀眼金色。散养的十几只鸡异常肥壮,常常目中无人在周围山坳树丛里上蹿下跳。
          晚上明楼就和两个技术员住在一间屋子里。东西北各搁两条板凳,搭一张木板就算床了。明楼翻开木板上垫的席子一看,四角都长了青斑白毛。他睡在东面,靠近灯光,晚上可以看书。同住的两个年轻后生算安静,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也来找明楼聊天。一个问他:“明老师,听说您留过洋对吧,那外国是个什么样?”明楼说:“和我们差不多的,就是人种不一样,吃的也不一样。”另一个插嘴:“我知道外国人都吃牛奶面包,人长大,我们吃夜粥咸菜,人细小。”前一个不乐意了:“那馒头和面包都是小麦粉做的,有啥不一样?你妈小时候天天让你喝羊奶,你照样细仃仃!”两人是从小一块儿长起来的,知根知底,瞎三话四扯出一堆亲戚旧事来,明楼笑笑听他们讲山海经。没话聊的时候明楼就着灯光看《杜诗集注》,提笔写一段要寄出去的信。他和家里约好每周都寄信,明诚给他塞了一大包邮票带着。邮递员每个礼拜骑着车子经过石头房子,大喊一声:“上海来的!”明楼听见了就出去拿信。
          最近一封信里说苗苗已经毕业了,在交通部工作;阿莲在厂里评了个标兵,拿回来一张红奖状和一提子罐头。半句没提明诚自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9楼2015-10-30 22:13
          回复


            IP属地:上海24楼2015-10-31 18:15
            回复


              29楼2015-11-02 13:51
              回复
                看这文是在凌晨零点之后,一直从头看到尾,也就一直从头哭到尾,以至于看完还是不能平息地大半夜捂嘴呜咽。这篇文让我想起来《活着》。想想,最累的最苦的不是抗战流血,那时是即使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也能感觉到的一种信仰,即使心疼那时的战士,却依旧与他们一样有着坚定的心性....而文()革,却不是心疼就能说的清的,那是揪心,是恨,却也无可奈何.....
                唯一所幸,楼诚能够互相依傍。


                IP属地:广东30楼2015-11-03 13:45
                收起回复
                  花了一中午的时间看,眼泪一直掉个不停,后来干脆也不擦了,心里压的难受,不知道该说什么,索性大哥还有阿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11-03 15:23
                  回复
                    写的真好,工作之余偷懒看看小说,真是感动的我,还要强忍内心的悲痛,不能让眼泪流出来。在哪个特殊的年代,才会有这些震撼的故事。也许真的会有类似的故事真实的发生过,不过已经淹没在历史了。


                    32楼2015-11-03 16:19
                    回复
                      看的时候心是揪着的,那样艰难的岁月,该是如何坚定的心才能熬过去?幸好楼诚还有彼此。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5-11-03 16:23
                      回复
                        如果不是无意间点进来,我是真不愿意读这样的小说,作者写得是真好,可我总还记得大哥对大姐的那句承诺,战争结束后,我就回法国教书,结婚生子,做回真正的自己。。。唯有走了这样的路,才能享到半世清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11-03 18:03
                        收起回复
                          一口气读到底,大爱这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11-03 18:32
                          回复
                            其实我觉得这篇文作者已经把许多事情写得理想化多了,一家人还好好在一起,一切看着总归是有希望的。也许是怕太虐了我们会难以接受。记得有篇文写后来黑暗时期,明楼被关进牛棚,遭了老鼻子的罪了,但是在最绝望的时候想起大姐明诚明台,他坚持了下来,后来黑暗时期过去,像风中残烛一样的明楼被接回上海,才知道明诚老早之前就孤单地死去了。文虽然很虐,但其实如果在现实中,这真的会是明楼和明诚会有的遭遇,所以有很多时候,我情愿原作里和各位写文的太太让楼诚二人在更加黑暗的时代来临之前就死在了上海,又或者远走他国。但有时候又觉得,如果他们能熬过那个非常时期,看到后来的时代,暮暮老年,依偎在一起回首往昔各种起起落落,未尝不会让人觉得欣慰,也许还会觉得曾经一切的苦难都值得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11-04 22:47
                            收起回复
                              话说,这文难道是已经完结了?就酱紫完结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11-04 23: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