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3日漏签0天
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吧 关注:12,617贴子:41,68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中国民航大...吧
>0< 加载中...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导师信息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张良
出生地点:山东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北院9号信箱
电话:022-24092442
电子邮箱:l-zhang@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88年9月——1992年7月 江西工业大学食品机电系 本科
1992年7月——1995年9月 山东泰安轻工机械厂技术科 助理工程师
1995年9月——1998年7月 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1998年7月——1999年10月 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研发
1999年10月——2000年9月 深圳亚奥新通信技术公司南京研究所研发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03年7月——2004年3月 中兴通讯上海分公司 手机新业务研发
2004年3月至今 中国民航学院电信学院通信工程系 教师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1)研究方向: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智能视频监控
2)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场环境中行为感知基础理论研究”
●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资金项目“机场旅客行为分析及事件检测技术研究”
3)论文
近期发表论文SCI、EI论文多篇。
四.我眼中的老师
张老师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学术上严谨,同时要求我们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对我们在实验室的情况很是关心。
导师会倾听我们的想法,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规划分别制定不同的科研学习计划。每次有问题去咨询老师,老师总是能够给予充分的解答,理清自己的思路,交给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希望我们劳逸结合,给予我们一定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老师还经常让大家聚在一块,唠唠家常,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科研的道路充满艰辛,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一定会得到一定的成长!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 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杨金锋
籍 贯:河南淮阳
性 别:男
民 族:汉
职 称:教授
最高学历:研究生/工学博士
电子邮箱:jfyang@cauc.edu.cn, jfyang@vip.163.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0.9-1994.7:郑州轻工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7-1998.7: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
●1998.9-2001.7:郑州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5: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谭铁牛院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5.6---至今: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三. 学术兼职
国内:
[1] 第七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2014.8-2019.8);
[2] 第七届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2016.6-2021.6);
[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组委员(2014-);
[4]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2013-);
[5]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YOCSEF天津分会委员(2014-2016);
[6]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组委员(2013-);
[7] 第6、7、8、9、11届中国生物特征识别会议(ChineseConference on Biometric Recognition-CCBR)程序委员会委员;
[8] 第10届中国生物特征识别会议大会(CCBR2015),程序主席(2015);
[9] 第3、4届全国智能视觉监控学术会议(Chines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Visual Surveillance-IVS)程学委员会委员;
[10] 2017中国计算机视觉大会(CCCV2017),大会主席。
国际:
[1] IEEE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Computing Machinery会员;
[2]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编委;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编委;
[3] 第6、7、8届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ICDIP)国际技术委员会委员;
[4] 第1届国际手部生物特征识别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Hand-based Biometrics-ICHB)程序委员会委员(2012);
[5] 第13届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CCV2016) 程序委员会委员。
国际会议、期刊审稿:
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IEEE 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European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ECCV)审稿专家;Information Science;IEEETra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IEEESignal Processing;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Neurocomputing;PatternRecognition Letters;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Sensors;Digital SignalProcessing;IET Biometrics;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ImagingScience;Optical Expr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PLOS ONE。
四.荣誉称号
2014年,被评为中国民航大学“十佳教师”;2015年,被评为中国民航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被评为中国民航大学“十佳教师”。
五.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民航安检图像智能分析技术; ●民航陆空通话语义智能识别技术;
六.主要科研项目:
个人主持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手指多模态生物特征粒化识别理论问题研究”(61379102)资助期:2014.1-2017.12。
[2] 主持民航局科技项目“民航安保智能信息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20600129)资助期:2013.8-2015.8。
[3]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光谱手指静脉图像复原与增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61073143),资助期为:2011.1-2013.12。
[4]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手指静脉识别基本理论研究”(60605008),资助期为:2007.01-2009.12。
[5] 主持完成天津市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智能监控与识别示范工程”(07ZCKFGX03700),资助期为:2007.09-2009.4。
[6] 主持完成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手指静脉识别的身份鉴别方法研究”(07JCYBJC13500),资助期为:2007.4-2009.9。
[7] 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面向自助通关应用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研究”(2006AA01Z193)的子课题,资助期为:2007.4-2009.9。
[8] 主持完成民航局科技项目 “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安检登机系统应用研究” (MHRD200910),资助期:2009.8-2010.12。
团队成员主持项目:
[9] 师一华(团队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民航陆空通话语义感知和智能校验关键技术研究”(U1343120),资助期:2015.1-2017.12。
[10] 贾桂敏(团队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手指静脉血管网络重建与结构化识别理论问题研究”,资助期:2016.1-2018.12。
[11] 贾桂敏(团队成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类),“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多粒度计算方法研究”(3122014C003),资助期:2014.4-2016.4。
[12] 贾桂敏(团队成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B类),“多模态生物特征编码融合识别方法研究”,资助期:2017.1-2018.12。
[13] 韩绍程(团队成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类),“基于剪切波变换的数字图像内容被动取证若干问题研究”(3122014D030),资助期:2014.5-2016.5。
个人参与项目: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基于混杂系统建模的动态空域交通规划与仿真研究”(61079001)资助期:2011.1-2013.12,资助金额:20万元。(排名第二)
著有学术著作及期刊论文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6项。


2025-08-03 02:2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76年8月
籍 贯:天津
性 别:男
民 族:汉
职 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南院海航科技大厦D301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022-24092437(办)
电子邮箱:haili@cauc.edu.cn elisha1976@163.com
微 信:13602155208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5.9-1999.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控工程与仪器系,学士
●1999.9-200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2003.3-2008.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2009.4-2011.12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2012.1-2015.12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6.1至今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2012.1至今 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5.10-2015.12 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访问学者
与该校电子、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推荐优秀硕士毕业生出国深造
三、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GRS 的审稿人
●国际刊物IET Radar, Sonar & Navigation的审稿人
●国际刊物IEEE GRS Letters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中国科学》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电子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宇航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的审稿人
●受邀成为国际雷达会议(2016 C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分会主席
●受邀成为IET国际雷达会议(IET I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 2013)的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成员
●受邀成为IET I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 2013的审稿专家
四、荣誉称号
●2012年 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我校共2人)
●2012年 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称号(我校共6人)
●2013年 入选中国民航大学首届“蓝天青年学者”计划(我校共7人)
●2014年 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我校共3人)
●2015年 获得首届中国民航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3年 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2014年 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1年 获得优秀教师标兵称号
●2011年 获得海航园丁奖
●2010年 被评为中国民航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2014年 获得第十三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2年 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1年 获得第十五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010年 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6年 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 获得全美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
●2014年 获得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2013年 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天津赛区成功参赛奖
●2014年 获得第九届“合泰”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天津市三等奖4项
●2013年获得第八届“合泰”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2012年 获得第七届“盛群”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011年 获得第六届“盛群”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
●连续3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连续4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连续3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民航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15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
●2014年指导研究生获得九洲奖学金特等奖
五、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机载气象雷达信号处理
● 分布式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
● 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 动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
科研业绩: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载前视气象雷达增强型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61471365)”,总经费:80.0万元。2015~2018
[2]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载前视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61071194)”,总经费:35.0万元。2011~2013
[3].作为第二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大场景下多极化SAR飞机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61571442)”的研究工作,总经费67.0万元。2016~2019
[4].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机载多通道气象雷达晴空湍流检测方法研究(U1633106)”的研究工作,总经费38.0万元。2017~2019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空间平台的空间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方法研究(61231017)”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60.0万元。2013~2017
[6].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失事飞机目标检测与识别(60979002)”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4.0万元。2010~2012
[7].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平台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60736009)”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00.0万元。2008~2011
[8].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雷达系统的空时频信号波形优化理论(60472097)”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8.0万元。2005~2007
[9].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雷达系统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60502045)”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8.0万元。2006~2008
[10].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ד×××雷达新概念、新体制研究”子专题:×××高程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总经费90.0万元。2004~2007
[11].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防××ד×××雷达新概念、新体制研究”子专题:×××误差估计与补偿方法的研究工作,总经费150.0万元。2005~2008
[1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雷达信息获取与SAR影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总经费500.0万元。2006~2007
[13].主持完成某研究所项目“运输类飞机外部射频电磁环境分析与计算”,总经费:12.0万元。2014~2016
[14].作为第五完成人,参加某研究所项目“机载气象雷达系统设计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9.0万元。2009~2011
[15].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航天集团某研究所的项目“×××调零处理器”的研究工作,总经费30.0万元。2003~2004
[16].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B类项目“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综合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总经费:20.0万元。2015~2016
[17].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类项目“航管监视雷达的风电场干扰及对抗技术研究(ZXH2011C006)”的研究工作,总经费8.0万元。2011~2013
[18].主持完成中国民航大学校级项目“基于联合像素模型的三维地形重构方法研究(2011kyE06)”,总经费:3.0万元。2011~2013
[19].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类项目“对配准误差稳健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ZXH 2009D018)”,总经费:4.5万元。2009~2011
[20].主持完成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 “对配准误差稳健的干涉相位估计方法研究(09QD03S)”,总经费:2.0万元。2009~2011
著有学术论文60余篇,专利30个。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宫峰勋
年龄:51
出生地点:吉林省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北院9号信箱
电话:022-24092455
电子邮箱:fxgong@cauc.edu.cn,gfxcauc@eyou.com
二.学习工作经历简介和荣誉称号
● 1983.7-1987.7: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工学学士
● 1993.7-1996.3: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工学硕士
● 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2007年)
● 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标兵,海航园丁奖(2008年)
● 中国民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民航通信与监视系统
● 无源监视(民航多点定位)
● 多源信息融合
● 电磁辐射与电磁兼容
● 通用航空
科研业绩:
● 中国民航科技三等奖(2005年)
● 中国民航大学科技二等奖(2008年)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No.60672172和No. 61079008)
● 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11JCZDJC25200)
● 参与主持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三项
论著
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被国际著名的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20余篇。
四.我眼中的导师
在我还没有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就联系过宫老师,每次给老师发邮件请问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给我回复,并且每次都会耐心的帮我解决问题,还会帮我指引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并且在我复试的时候,老师也非常和蔼的安慰我,告诉我不要紧张,好好准备就好,所以在开学选导师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宫老师,因为他真的不仅在学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中也给了我很多支持。
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希望,真心地期盼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指导我们学习的的时候,老师会一丝不苟的把知识传授给我们,还会指导我们如何更有效的获取资料,如何更有效的解决不懂得问题,教导我们对待学术要严谨认真,不可马马虎虎。
作为中航大的一名学子,如果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定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所以老师经常让我们多涉猎,广博闻,需要多多的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要把自己束缚在课本当中,不要“死学、傻学”,要懂得与时俱进。
我非常感谢这一路走来老师对我的帮助,老师让我感受到身为中航大学子的骄傲和自豪,我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中航大,为民航事业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陈静杰简介
一. 个人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67年6月12日
出生地点:河北省抚宁县
性 别:男
民 族:汉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海航科技大厦D304室)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13652037939
传 真:022-24092703
电子邮箱:jjchen@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学习经历
●1985.9-1989.7 沈阳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获工业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3.9-1996.5 沈阳工业学院 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9.9-2003.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工作经历
●2003.8-至今任职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电子系副教授、教授,一直以来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民用航空工程优化、控制与仿真”方向的学术骨干。
三. 学术兼职
●《信息与控制》杂志审稿人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审稿人
四. 主要研究方向
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民航机务维修技术与管理、民航运输过程能效管理与碳排放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决策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民航过程系统工程与综合集成技术
● 维修计划优化与生产运作管理
● 民航运输过程能效管理与碳排放控制技术
五. 教学工作
除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了全日制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以及在职工程硕士的教学任务,主讲过的研究生课程包括:
● 自适应控制
● 数据融合的理论与技术
● 人工智能原理
● 运筹学
● 生产调度与智能优化
l 航空运输过程数据解析
六. 科研工作
2004年至今,共承担省部级以上支持的(含民航局专项)课题20项,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25人、在读研究生9人,发表论文60余篇,为EI检索近30篇。其中2011年主持完成民航局本级重点项目《民航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研究》成果——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已在全行业运行,并已纳入国家统计制度。截至2016年12月,除天津市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1项)和校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外,近五年主持和参加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民航局科技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研究工作的重点在民航节能减排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EI检索10篇。
近五年结题或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来 源 起讫时间 署名 备注
1 民航节能减排监测与报告方法研究 民航局 2016.4-2017.4 1 专项项目在研
2 民航能效“领跑者”研究 民航局 2015.4-2016.4 1 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3 多模式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14.1-2015.6 1 结题
4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行业减排与市场机制中关键问题的支撑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1-2015.12 2 专题3结题
5 航空公司运输生产全过程中观能耗模型与能效对标管理架构 民航局 2013.4-2014.6 1 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6 航空运输过程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实验室建设 民航局 2014.1-2015.1 1 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7 民航能效领跑者研究 民航局 2015.1=2016.4 1 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8 民航“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 民航局 2014.10-2015.5 5 专项项目在研
9 国航“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 国航 2014.10-2015.6 5 委托项目通过验收
10 中国民航碳排放核证问题研究与能力建设及示范工程 民航大学 2013.4-2015.4 1 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完成
11 基于QAR数据的运输飞机油耗协同优化平台研究 民航局 2011.9-2013.9 1 结题
12 民航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 民航局 2010.9-2012.9 2 结题
13 民航维修企业自组织和谐生产模式研究 民航局 2007.9-2012.7 1 结题
14 数据链驱动精确航迹仿真评估系统 民航局 2007.9-2012.5 2 结题
15 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研究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 2010.3-2012.7 7 结题
七、我眼中的导师
作为一个工科生的导师,在学术上他有自己坚持和原则,工作上比较严谨,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幽默又风趣的长辈,对我们关怀备至。
为了锻炼我们在学术上的能力,老师有计划的安排我们的工作,循序渐进的提升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布置下来的任务,要求我们认真完成,不可马虎,有问题要抓住不放,多去查阅资料,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如果学习上有困惑,老师很乐意我们去提问题并说出问题所在,给我们一些指导。在汇报工作时,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平时,老师对我们实验室的情况也是非常关心的,在空余时间,经常到实验室了解我们近来的情况,比如,最近温差比较大,告诉我们注意防寒保暖,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实验室就像一个大家庭,和睦而又温馨,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了团体力量,体现了较强的战斗力。与导师一起,在民航精神的引领下,今后的生活将会多姿多彩。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樊智勇简介
一. 个人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79年12月24日
出生地点:山西省大同市
性 别:男
民 族:汉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北院工程技术训练中心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022-24092619(办)
传 真:022-24092613
电子邮箱:zy-fan@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9.9-2003.7: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
●2003.9-2006.4: 中国民航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学习,工学硕士。
●2006.4-2016.12: 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任教, 2011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机载电子设备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三. 学术兼职
● 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专家委员会,命题专家
● 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委任代表
四. 荣誉称号
● 中国民航大学蓝天青年学者(2015年)
●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4年)
● 中国民航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
● 海航园丁奖(2008年)
五. 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1.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机载电子设备自动测试技术
● 综合化航电系统集成与测试技术
● 综合化系统资源能力综合的安全性问题
● 机务维修工程虚拟仿真技术
2.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省部级奖励5项:
● 民航客机通讯管理组件自动测试台的研制,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4/18,排名第二;
● 机载设备CFDS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10/21,排名第九;
●SATE-1000型机载设备自动测试台的研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1/5,排名第三;
● A321飞机音频系统综合校验测试系统,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4/29,排名第四
● 民航机载电子系统集中式维护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8/27,排名第二
3.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并在北京飞机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大飞机航电激励系统的研制中应用。
4.作为主持人和技术负责人,在研项目多项
● 973计划课题,综合化系统资源能力综合的安全性问题-专题四
● 中国民航局重大专项,航空电子系统通讯导航适航验证与评估系统
● 自然基金,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升级改装验证与安全性评估
● 横向课题,多电系统集成验证试验控制平台
七. 论著目录
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近三年代表性的论著包括:
[1]樊智勇,张文林,周德新.基于网络的多通道航空总线板卡的设计[J],测控技术,2013,32(6):92-95
[2]樊智勇,周德新,王凯等.机载音频管理组件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4):939-941
[3]樊智勇,王娟,王勇.多功能飞机维护训练器的建设和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82-184.
八、我眼中的导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阶段,导师是我们的领路人,是我们的指路灯,拥有一位好导师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我的导师——樊智勇,就是我心目中难求的好导师。
作为刚上研一的我,第一次去工训见樊老师,他亲切和蔼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和亲人朋友聊天一般,带我参观了各个实验室,并认真地进行了讲解。还讲了关于未来的学习规划,使我的内心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其实樊老师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科研上博学广识,认真严谨,这种对科研不知疲倦的投入,让我由衷的敬佩。老师在学术上取得的种种成果,想必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虽然老师事务繁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但是,他总会见缝插针,抽出时间和我们讨论交流。
非常有幸成为樊老师的学生,正是他平易近人的性格,使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亲近;正是他刚正不阿执着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默默地感染着我们,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范文茹
性 别:女
民 族:回
职 称:讲师
出生日期:1984年6月
出生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学 位: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
通信地址:天津市 中国民航大学(北院)航空自动化学院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022-24092718(办)
传 真:022-24092714
电子邮箱:wenrufan@hotmail.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2.9-2006.7: 天津大学 自动化专业 本科
●2006.9-2010.12: 天津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硕博连读
● 2011.1-至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
三、荣誉称号
●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4年)
● 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2013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
● 航空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 飞行器制导控制
研究生招生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科 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CERP构件的复合式电阻抗成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2014.1.1-2016.12.31),负责人(在研);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电容敏感机理的飞机复合材料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研究”(2011.5-2013.5),负责人(已完成)
五、论著目录
在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包括:
主要论著
[1] 范文茹, 王化祥, 郝魁红,马敏. 基于TwIST-TV正则化算法的肺 萎陷电阻抗成像仿真研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3, (1): 1-6
[2] Wenru Fan*. Electrical impedancetomography for human lung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V regularizationalgorithm.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Information Processing, Dalian, 2012 .(EI: 13229337)
[3] 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 An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econditioned LSQR for 3D EIT.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 (I2MTC), Hangzhou, 2011.(EI: 20113414256421)
[4] 范文茹*, 王化祥, 郝魁红. 基于两步迭代TV正则化的电阻抗图像重建算法. 仪器仪表学报, 33(3): 17-22, 2011. (EI: 20121814988236)
[5] Zhang Cao*, Lijun, Xu, Wenru Fan,and Huaxiang Wang.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for sensors of squarecross sections using Calderon's method. IEEE Transaction on Instrumentation andMeasurement, 60(30): 900-907, 2011. (SCI: 717YP)
[6] 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Chengyi Yang, Shiwen Ma. Time series of EIT measurements and images during lungventilatio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ransactions of TianjinUniversity, 16(5): 366-372, 2010. (EI: 20104213300220)
[7] 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Maximum entropy regulariz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combined with a normalized sensitivity map. Flow Measurement andInstrumentation, 21(3): 277-283, 2010. (SCI: 653IQ,EI:20103413175234)
[8] 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Electrode placement configuration and drive pattern for 3D ERT. 6th WorldCongress on Industrial Process Tomography (WCIPT6), Beijing, 2010.
[9] 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 3Dmodelling of the human thorax for ventilation distribution measured through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11):115801, 2010. (SCI: 653WJ)
[10]王化祥, 范文茹*, 胡里. 基于GMRES和Tikhonov正则化的生物电阻抗图像重建算法.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6(4): 701-705, 2009.
[11]范文茹*, 王化祥, 马雪翠. 基于先验信息的肺部电阻抗成像算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8(5): 680-683, 2009.
[12]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Xiaoyan Chen. Three dimensional EIT models for human lung reconstruction basedon Schur CG algorithm. IC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MedicalEngineering, Tempe, AZ, United States, 2009. (EI: 20093012217729)
[13]Zhang Cao*, Lijun, Xu, Wenru Fan,and Huaxiang Wang.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with a non-circular sensorusing the dbar method.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p. 015502,2009. (SCI: 530RP)
[14]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 Afast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RT. IEEE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Shenzhen, China, 2009. (EI:20094212373603)
[15]Wenru Fan*, and Huaxiang Wang. Apreconditioned hybri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tomography.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2008. ( EI: 20084711730617)
[16]Bailing Tian, Wenru Fan, Qun Zong,Jie Wang, Fang Wang. Adaptive High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Design forHypersonic Vehicle with Flexible Body Dynamic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Engineering,2013 (SCI:125AP)
[17]Bailing Tian, Wenru Fan, Qun Zong,Jie Wang, Fang Wang.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for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reentry phase based on time-varying high order sliding mode.Journal of theFranklin Institute,380(7):1787-1807, 2013 (SCI:186NS).
[18]Tian Bailing, Fan Wenru, QunZong.Real-Time Trajectory and Attitude Coordination Control for Reusable LaunchVehicle in Reentry Phase. 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Accepted).
[19]Tian Bailing, Su Rui, Fan Wenru.Multiple Time Scale Smooth 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Design forFlexible Hypersonic Vehicles.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ccepted).
六.我心目中的导师:
一提到工科女博士人们立马会想到高学历、高智商,但范老师不仅如此,当你们认识相处之后你会发现范老师更是一位高颜值、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年轻女老师。
在教学上范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不同的科研方向,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另外虽然范老师不仅要上课而且有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要完成,但是她每周总会抽出一定时间指导我们的学术进展。在工作中范老师兢兢业业,凡事亲力亲为,所以你总会在实验室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正是对范老师的真实写照,遇上这样一位好导师,我感到十分自豪,她让我学到了很多,得益很多。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费春国
一、个人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74/3
出生地点:浙江慈溪
性 别:男
民 族:汉
职 称:副教授
学 位: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通信地址:天津市东丽区中国民航大学(北院)航空自动化学院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
电子邮箱:fchunguo@163.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0/02——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2009/02——2010/02:南非Tshwa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epartment of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07/05——2009/02: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2006/09——2007/05: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气教研室老师。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方向: 机场节能减排设备与系统关键技术,机场设备关键技术,电力负载优化和电力故障诊断,智能优化理论,工业控制等
四、论著目录
[1]Chun-Guo Fei,Rui Wang, Using phase swapping to solveload phase balancing by ADSCHNN in LV distribution network[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4, 7(7): 1-14. (SCI检索)
[2] Chunguo Fei,Rui Wang,Weixing Chen等., UltrasonicC-scan imag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contacts with model and featureselection[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17(5-6):806-815.(EI检索)
[3] Fei Chunguoand Su Baili, Adding decaying self-feedback continuous Hopfield neural networkconvergence analysis in the hyper-cube space [J], Neural Network World. 22(4):343-355, 2012. (SCI检索)(EI检索)
[4]Fei Chunguo,Han Zhengzhi, Liu Qingkun. Ultrasonic flaw classification of seafloor petroleumtransporting pipeline based on chaotic genetic algorithm and SVM [J], Journal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1): 1-9, 2006.(SCI检索)(EI检索)
[5]Fei Chunguo,Han Zhengzhi, Dong Jianping. Ultrasonic flaw classification system with MSCGAand SVM and application to petroleum transporting pipelines [J], Russian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42(3): 190-197,2006. (SCI检索)(EI检索)
[6]Fei Chunguo,Solving load phase balancing problem in LV distribution networks by chaoticsimulated annealing [J],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 463-464: 689-693, 2012. (EI检索)
[7]Fei Chunguoand Su Baili, Overhead line fault location using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516-517: 1396-1399,2012. (EI检索)
[8]R. Wang, W.S. Gray, and O. R. González,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performance modelfor a distributed recoverable Boeing 747 flight control system subject todigital upsets,”[C] in Proc. 43nd IEEE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System Theory,Auburn, Alabama, pp. 13-19, 2011. (EI检索)
[9]Fei Chunguo,Han Zhengzhi. A novel chao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s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7(2): 254-258, 2010. (EI检索)
[10]Fei Chunguoand Ding Fang, Solving the load balancing problem by adding decaying continuousHopfield neural network [C], in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Robotics for the Power Industry, CARPI 2012, September 11, 2012 - September 13,2012, Zurich, Switzerland, 276-279, 2012. (EI检索)
[11]W. S. Gray,R. Wang, O. R. González, and J. R. Chávez-Fuentes, “Tracking performanceanalysis of a distributed recoverable Boeing 747 flight control system subjectto digital upsets,”[C] in Proc. 2010 IEE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Baltimore, Maryland, pp. 548-554, 2010. (EI检索)
[12]W. S. Gray,R. Wang, and O. R. González, “A performance model for a distributed flight control system subject to randomupsets,”[C] in Proc. 2008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San Antonio,Texas, pp. 918-923, 2008. (EI检索)
[13]Fei Chunguo,Qi Guoyuan, Adisa Jimoh. Adding decaying self-feedback continuous Hopfield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SP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Modelling and Simulations. 3(3): 272-282, 2010.
[14]Fei ChunguoXinlong Zhao, Fang Ding. Network partition of switched industrial Ethernet byusing nove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E2010,272-275, Tianjin, 2010
[15]费春国, 韩正之. 一种改进的混沌优化算法[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6, 23(3):471-474. (EI检索)
[16]费春国, 韩正之, 唐厚君. 不一致连续Hopfield网络及其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 40(11):1971-1975. (EI检索)
[17]费春国, 韩正之, 唐厚君. 自适应混合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在TSP中的应用[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8(12):3459-3462. (EI检索)
[18]费春国, 韩正之. 一种新混沌优化方法及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J], 系统仿真学报. 2005, 17(4):812-814. (EI检索)
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线性系统的NvBA镇定及其在低维系统的设计(60674024),2007-01至2009-12,参与。
[2] 南非国家Eskom TESP基金项目,Automatic powerelectronic load balancer for distribution feeder and network reconfiguration,2009-02至2010-02,参与。
[3] 美国宇航局NASA资助项目,Design andAnalysis of Recoverable Flight Control Systems for Harsh Environments(NNX07AD52A),2007-02至-2011-01,参与。
[3] 南非国家研究基金项目-NRF,Fault Diagnosis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Power System(ICD200607170059),2009-02至2010-02,参与。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机场低压配电网单项负载平衡优化研究(ZXH2010D005),2010至2014,主持。
[5] 中国民航局局本级项目,高压供电线路距民用机场最短距离的确定(5210202020257)2012年至2015,参与。
五、我眼中的导师
我眼中的导师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四月的春天,花若丹然,叶若翠碧。踩着满地金黄的窸窣阳光,嗅着惹人醉意的浅浅花香,我们在研究生生涯的每一个脚印里写下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光和过往。如果说,有个地方记录了我们青春的生命印记,中航大应该算是;如果说,有个人在我们的生命里扮演着什么重要的角色,导师应该算是。我的导师费春国,是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可是,对于他的评价,又岂是这一个“好”字就能全部包含的呢? 就航大的整个导师队伍来说,费春国老师算是很年轻却颇有成就的一位,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2025-08-03 02:18: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郝魁红
性 别:男
民 族:汉
职 称:教授
出生日期:1967年1月
出生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学 位:博士后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
通信地址:天津市 中国民航大学(北院)航空自动化学院
邮政编码:300300
电话:022-24092713
邮箱:khhao@cauce.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4.9-1987.7: 中原工学院
1987.8-1993.8: 河南省开封市化纤染织总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3.9-1996.7: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1.3-2007.1: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1996.7- 今 :中国民航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三、荣誉称号
多次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曾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标兵、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海航园丁奖一等奖、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四、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曾获得中国民航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河南省科学技进步三等奖,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等。
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与民航总局联合资助项目,省年度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主持、参加并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研究计划、天津市教学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等多项。
近几年,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或EI检索。发表教研论文10多篇。
代表文章有:“CdZnTe探测器在便携式探测仪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基于γ射线多相流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算法”,“ 心脏除颤器分析仪的电磁兼容设计”,“多相流分相含率检测”,“Design of Programable Threshold ValueDiscrimination for Compton Scattering System Based on FPGA”,“ 基于CdZnTe探测器的低噪声小尺寸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设计”,“ Investigationof Discriminator Grade CdZnTe Detector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s Applying ForCBS System”,“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激励模式研究”,“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测量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飞机电传操纵及模拟加载系统实验台开发”,“飞机共晶盐过热探测器电气特性研究”等。
五、论著目录
在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0多篇。
[1] 郝魁红,范文茹,马敏等,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测量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第33卷第2期:35-38
[2] 郝魁红,李斌,飞机发动机滑油在线监测系统电流源设计,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第5期,第22卷:102-104。
[3] Hao Kuihong,Li Bin,Design of AC current sourec for inductive loads,第二届传感器、测量与智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ICSMIN2013)
[4] 王挺,范文茹,郝魁红等,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激励模式研究,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第31卷第9期,71-74.
[5] 郝魁红,邓俊超,罗俊,虚拟仪器技术超声波测距实现,中国仪器仪表,2012年第11期:68-72。
[6] Hao kuihong, Li Yanjun, Bai hao,Design of ProgramableThreshold Value Discrimination for Compton Scattering System Basedon FPGA,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Shanghai,China 6-7 Januray 2011,994-997.
[7] 郝魁红,冯相国,曹咏娜等,基于甄别级CdZnTe探测器阵列康普顿散射准直器优化设计,核技术,2010,10,vol.33,No.10。793-796。
[8] 郝魁红,柏昊,李炎钧,基于γ射线的多通道康普顿背散射二维测量控制系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第30卷第11期:1502-1505
[9] 郝魁红,朱海港,李炎均,柏昊,基于FPGA的康普顿背散射数据采集系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第30卷,第9期,1255-1259
[10]郝魁红,冯相国,李炎均,柏昊,王化祥,丁洪林等,甄别级CdZnTe探测器在康普顿散射成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01064005190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第30卷,第7期,971-975
[11]郝魁红,李炎均,赵林,柏昊,丁洪林等,背散射成像系统的甄别级CdZnTe探测器特性研究与应用,核技术,2009年10月第32卷第10期:790-794
[12]Hao kuihong,Baihao,Li yanjun,Wanghuaxiang,Ding honglin. Investigation of Discriminator Grade CdZnTe Detector andAssociated Electronics Applying For CBS System, ICEMI 2009 - Proceedings of 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p 2731-2735
[13]郝魁红,曹咏娜,赵林,王化祥,基于CdZnTe探测器的γ射线过程成像探测系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5月,第29卷,第3期:554-557
国家发明专利:
马敏,郝魁红,复合传感器及基于该传感器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检测诊断方法,2011年9月
六.我眼中的导师
郝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勤业勤职勤公勤奉献,从来勤为天性;爱国爱校爱生爱教育,总之爱是源泉。在学习上,他提倡劳逸结合,他还教导我们:“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玩耍的时候就尽情地玩耍。”按照他的教学方式做,我们班的确也有了许多成绩好的人。在生活中,郝老师关心同学,对我们真的很好!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何炜琨
出生日期:1977.5
性 别: 女
职 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邮政编码:300300
邮 箱:hwkcauc@126.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2010.9-2011.3 法国航空航天大学(ISAE),访问学者
2008.9-2012.12 天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博士
2000.9-2003.7 中国民航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硕士
1996.9-2000.7 中央民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士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研究方向:
1.探地雷达信号处理
2.风力发电机对航管监视雷达、气象雷达的影响评估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科研项目:
1.2007.9-2012.6民航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机场场道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研制,第三;
2.2009.1-2011.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探地雷达的机场场道监测技术研究,第三;
3.2010.4-2012.4校内基金项目,机场安检X光行李图像增强技术研究,主持;
4.2012.4-2014.6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基于低成本测量系统的飞机姿态估计算法研究,主持;
5.2013.1.-2015.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风力发电场对航管监视雷达的影响评估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第二;
6.2010.1-2012.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失事飞机目标检测与识别,第五;
7.2016.1-2018.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风电场对民航气象雷达的影响评估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主持;
8.2015.4-2017.6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多径情况下风电场杂波电磁散射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特性研究,主持;
9.2016.1-2019.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复杂大场景下多极化SAR飞机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第三;
10. 2014.4-2016.6,中央高校基金项目,风力发电场对民航地面导航设备电磁影响研究,第三。
论文发表: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EI收录22篇,申请专利3项,授权2项。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李冬霞
出生年月:1971年12月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通信地址: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话:13388031133
电子邮箱:dxli@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6.9—1999.3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
1999.3—2002.5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
2002.5—至今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三. 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航空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航空移动通信系统(L-DACS)
甚高频数据链系统(VDL 2/3/4)
航空电信网(ATN)
科研项目:
[1] 参加“纸机水分定量微机控制系统”项目的方案设计与研究工作,1994年。
[2] 参加“复杂背景下红外图像目标的识别与跟踪技术”课题(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硬件设计与软件调试工作),1996年。
[3] 参加“高速数据网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课题(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总体方案设计、硬件调试及软件开发工作),第一完成人,2002年
[4] 参加“甚高频数据链方式3/4标准”,民航总局,2002年。
[5] 主持“雷达网络通信技术研究”,中国民航大学(qd02s07),2003年。
[6] 参加“SINS/GNSS/SAR组合导航系统核心算法研究”,国家“863”项目(2006AA12Z313),2006年。
[7] 参加“空管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国家空管委项目(GKG200702020),2007年。
[8] 参加“基于距离因数的区域雷达目标最佳定位算法与信息提取研究”,国家自然基金(60672172),2008年。
[9] 参加“LTE TDD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00600),2009年。
[10] 主持“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民航大学教研基金(XJ2008012),2008年。
[11] 主持“卫星导航差分完好理论及指标体系研究”,中央高校专项科研基金(ZXH2010B004),2010年。
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4篇,EI检索8篇,ISTP检索2篇)。
专利与著作
[1]刘海涛,王勇,李冬霞,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虚拟多输入多输出中继传输方法,申请编号:CN200910070714.9, 2009年。
[2] 刘海涛,李果,李冬霞,刘海东,数字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ISBN:7-03-014531-320,2005年。
[3] 李冬霞,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实验讲义,校内讲义 2007年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刘海涛
出生年月:1966年10月
出生地点:河北省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
通信地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大学,北区9#信箱
电话:15222036785
电子邮箱:htliu@cauc.edu.cn; htliucauc@qq.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84.7~1988.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88.10~1994.6,中国电子系统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通信工程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4.8~1997.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7.8~2003.6,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8~2006.6,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导师:李道本,研究方向: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2006.7~2008.12,中国普天集团,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4G项目部无线接入技术部,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TD-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2009.1~现在,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三. 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1] 航空移动通信系统
民航宽带航空数据链系统(L-DACS1/L-DACS2);
民航甚高频数据链系统(VDL2/3/4);
民航自动相关监视数据链(ES1090/UAT);
[2]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多天线系统(MIMO);
CDMA/OFDM/SC-TDE/SC-FDE/SC-FDMA系统;
协作中继技术(CooperativeRelay);
信号检测;
信道估计;
同步技术;
[3]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优化与实现
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案制定与评估;
无线通信系统浮点算法设计与优化;
无线通信系统定点算法评估与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FPGA/DSP)通信系统实现;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甚高频数据链方式3/4标准”,中国民航总局,2002年。
[2]参加“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高频谱效率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604035),2006年。
[3]参加“TD-LTE基站试验设备开发”,工信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2008ZX03002-003),2008年。
[4]主持“高速xxx通信系统物理层传输方案研究”,横向课题,2010年~2011年。
[5]主持“LTE TDD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00600),2009~2011年。
[6]主持“高铁TD-LTE宽带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横向课题,2011~2012年。
[7]参加“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2014年。
[8]主持“增强型飞行服务站设计与实现”,横向课题,2013~2014年。
[9]主持“正交频分复用接收机中等强度密集测距仪脉冲干扰抑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33117),2013~2015年。
[10]主持“用于通用航空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404),2013~2016年。
发表期刊论文22篇,会议论文9篇,研究报告19个(应用于普天 TD-LTE 4G通信系统),发明专利13个,论著4个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刘家学
年龄:47
出生地点:福建省漳平市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南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电话:13502108229
电子邮箱:jxliu@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87.08-1991.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1991.07-1993.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教研室,助教。
●1993.08. -1996.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1996.07-至今: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008年晋升教授。
三. 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飞行数据分析 ● 飞机维修仿真
科研成果:
1.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研究,2004年民航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三)
2.基于曲线孔径的三维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2003年民航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三)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项目:数据驱动与解析模型结合的民机飞控系统细粒度故障诊断(参与在研)
2、民航局节能减排专项:民航节能减排监测与报告方法研究(参与在研)
3、民航局节能减排专项:航空公司运输生产全过程中观能耗模型与能效对标管理架构( 参与完成)
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技项目:数据驱动安全操纵与节油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 主持完成)
5、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技项目:基于QAR数据的运输飞机油耗协同优化平台研究( 参与完成)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基于探地雷达的机场场道监控技术研究( 参与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地雷达中粗糙地表反射回波的自适应抑制技术( 参与完成)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参与完成)
9、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一代高速公路质量监测信息处理系统( 参与完成)
10、863项目:基于曲线孔径的三维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参与完成)
论文
[1]刘家学、胡萍、朱玉娟.基于多Agent的飞机电子仪表系统仿真模型.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VoL.24,No.7,p167-170,2016.
[2]刘家学、杨梦娜、耿宏.基于MSFG的机载BITE故障定位算法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 VoL.16,No.8,p132-136,2016.
[3]刘家学、马涛、陈静杰.基于RELAX算法的飞机油耗性能估计方法.电光与控制, VoL.22,No.9,p101-105,2015.
[4]刘家学、张鑫磊、耿宏 .飞机维修LRU 仿真模型研究. 计算机仿真,VoL.32,No.9,p61-65,2015.
[5]刘家学、康璇、耿宏、王勇.基于多信号流图模型的维修测试过程仿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VoL.31,No.2,p39-54,2014.
[6]刘家学、邓飞.基于OSG的飞机3D维修多场景动态调度方法.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VoL.40,No.2,p118-121,2014.
[7]刘家学、刘涛、耿宏. 基于Petri网和语义网络的虚拟维修过程建模与应用.图学学报,VoL.34,No.2,p113-118,2013.
[8]董健康、秦庆霞、刘家学、耿宏.基于BEDTPN的飞机供电系统故障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ol.24,No.10,p2215-2221,2012.
[9] 曹芸茜、吴仁彪、刘家学、卢晓光.基于随机滤波的探地雷达成像方法, 信号处理,Vol.27,No.12,p1838-1843,2011.
[10]段昌淼、吴仁彪、刘家学.基于探地雷达的有耗介质脱空薄层厚度估计方法,信号处理,Vol.27,No.12,p1581-1585,2012.
[11]钟羽中、吴仁彪、刘家学.基于GPR的机场跑道钢筋回波检测与抑制,信号处理,Vol.27,No.12,p1509-1514,2012.
[12]Liu Jiaxue, Wang Qian, Pan Zhengshuai, Wei Wei. An adaptive inversecontroller for hypersonic vehicle. p 1394-1398, MEC 2011.
[13]Liu Jiaxue, Qin Qingxia, Geng Hong, Ma Xihua. Fault simulation ofAircraft AC Power System based on Bi-enabling Petri Net. V2, p202-206, ICMTMA2011.
[14]Liu Jiaxue, Hao Lei. Flight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for A320Maintenance Training Device.ICCEE2010
[15]Liu Jiaxue, Zhang Xiaowei, Dong Jiankang. A novel quantified methodfor flight operation safety. V1,p 215-218, ICCMS 2010.
[16]Liu Jiaxue, Guo Lei. Image denoising using adaptive threshold based onsecond generation bandelets transform.V1,p 444-447, IFCSTA 2009.
[17]Jiaxue Liu, Renbiao Wu. Training method for ground bounce removal with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p 875-878, IEEE 2007 Radar Conference.
[18]Liu Jiaxue, Wu Renbiao, Li Tang, Zhang Bei. Novel Ground BounceRemoval Algorithms Based on Non-homogeneous Detector. 2006 ICR.
[19]Liu Jiaxue, Zhang Bei, Wu Renbiao. GPR ground bounce removal methodsbased o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P256-259,PIERS 2006.
[20]刘家学、高倩、吴仁彪,基于特征模板的高距离分辨率雷达像自动目标识别.信号处理,Vol.19,No.1,p14-17,2003
四. 我眼中的导师
作为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控制专业的导师,刘老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认真负责的人,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的教授形象是一样的,跟在刘老师身边学习,你会发现他很注重做事情的细节,这种严谨的研究学习态度正是我们作为研究生不可或缺的。
平时老师也经常会到实验室来看看,问问我们最近的情况,帮我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过老师更多的是交给我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经常说作为研究生,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很重要,所以他总会坚持让我们去主动地研究学习,而不是和本科时那样被动地学习,坚持做下去你就会发现的确有很大帮助。
不管多忙,老师每周都会跟我们开讨论会,我们会跟老师汇报最近的学习进度,老师会根据我们的汇报提出问题,有时候我们做的不好,老师也会很生气,让我们继续完善,但是当我们最后做好的时候,老师也会很欣慰、很高兴,老师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得不说,能跟着老师学习我们是很幸运的,希望在未来的学习或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延续这种严谨的态度,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路走的更远!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苏志刚
性别:男
民族:汉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职位:现任职于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电话:13920214946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3年7月于中国民航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6 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01 于清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2008.01 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出站。1996.06-1996.07在Alenia&Macroni公司(意大利罗马)学习。1993年7月开始从事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民航大学讲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四、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张角曲线孔径的SAR三维成像技术研究(60772052)”,资助年限:2008.1~2008.12
2、主持总装预研基金项目,资助年限:2007.5~2009.4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秩亏自适应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60872110)”,资助年限:2009.1~2011.12
参加的科研项目
4、 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基于曲线孔径的三维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863-308-19-01-(3))”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1999~2000
5、 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稳健阵列信号处理研究新进展(69572033)”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1997~1999
6、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了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资助年限:1999~2001
7、 作为第五完成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6990200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0~2002
8、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曲线SAR若干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20030003006)”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4.01~2006.12
9、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地雷达中粗糙地表反射回波的自适应抑制技术(6027204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3~2005
10、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自适应信号处理(60325102)”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4~2007
11、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了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资金项目“自适应信号处理(60428101)”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5~2007
1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资助项目“对地观测高分辨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706004)”。资助年限:2007.01~2008.12
13、 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复杂杂波环境下微弱目标检测的新理论与算法研究(20060003101)”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7.01~2009.12
14、参加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稳健的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863-308-19-01-(3))”,资助年限:2007.1~2009.12
15、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平台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6073600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8.01~2011.12
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8篇


2025-08-03 02:12: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中航大研究生会
  • 咸阳机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孙淑光
一、个人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70
出生地点:山东
性 别: 女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南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传 真:022-24092443
电子邮箱:sgsun@cauc.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3.9-1996.1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
●1996.4至今 中国民航大学
●2001.9-2002.10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硕士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
●民航导航新技术
●机载电子系统故障诊断
科研业绩:
作为主要承担人员参加国家级项目3 项;作为主要承担人员参加省部级项目5 项,获民航科技奖1 等奖一项,获民航科技奖2 等奖一项,获民航科技奖3 等奖一项;主持横向项目8 项,参与多项。
论文著作
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国际著名的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多篇。
四、我眼中的导师
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和蔼、平易近人。通过与老师的相处,我发现老师在科研工作上十分严谨,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汇报工作时,更不得有任何的闪烁其词。
入学前期,老师要求我们每周旁听师兄们的工作汇报,并告诉我们说我们没有民航的底子,刚开始听着师兄们的汇报会比较吃力,听得多了,长时间的积累,就慢慢的好了。老师在学术上严格的要求,自己感觉有一定的紧迫性,同时,自己也实实在在地学到很多东西。
老师要求我们要把知识学活、用活,不要拘于书本,而把知识学的太过死板。在刚开始的汇报工作时,我把自己学的内容都写在PPT上,满满的都是字,然后就照着PPT读。刚读的没两句,老师就说,我们把东西学会是一种能力;能把自己学的东西给别人生动的描述出来,变得浅显易懂,则是另外的一种能力。
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让自己十分敬佩。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加倍的努力学习,在科研上紧随老师的脚步。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中国民航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