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你的心乱如麻——长离未离
“你要不是我孩子,我才懒得跟你说这些呢!”谁听自己父母说过这种话的?举手!
长离未离这个支线,堪称我见过的最惨烈也最纠结的支线,和极尽欢乐的素问何问恰好相映生辉(好像哪里不对)。通常的纠结,是因为我们无法分清是非对错。而它之所以最纠结,恰恰是因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非对错,却仍然纠结。
先说几句题外话,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温凉珠》。剧情和这个支线很像,都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犯了罪过,招致灭门之祸。不同之处在于,电影里儿子并不知道这件事,还一直认为父母是冤死的,于是拼了命地找仇家报仇,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他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笑话一场。
这个故事当时就给我很大的震撼,至今难忘。所以当看到长离未离的真相,就立刻想起来了。此后我一直在想,我会为我的孩子做到这一步吗?
作为一个单身狗,没有孩子的我,是无法体会父母对孩子深刻入骨的爱的。所以我到现在也无法给出答案。人生里充满不确定性,今天自信满满许下的诺言,也许明天就变得一文不值。圣人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人们又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圣人们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是如果人人都能照圣人说的去做,哪还有什么圣人?何况,圣人自己能否言行一致,都是个问题。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只要需要,可以不惜一切,倾其所有,同时又是最自私的,只针对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那个人,别人家的孩子再可爱聪明,哪怕比自己的孩子强千百倍,也不会分去一丝一毫。如果这种自私的爱,只停留在开头那句话的阶段,也就是“只要我家孩子活得好,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什么样都与我无关”,那还无可厚非,最多就是不那么“崇高伟大”,不够博爱罢了。而假如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诱因,这种私心朝着一种极端的方向发展,异变成了“我家孩子过得不好,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能比他过得好”,又或者更进一步,成了“只要我家孩子活得好,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死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比较 邪 恶甚至是 恐 怖了。这种矛盾到极点、善恶一线间的情感,几千年来一直是个充满争议、十分敏感的话题。一部武侠游戏,竟然敢于把它如此不加遮掩甚至是血淋淋地展示出来,也真是够胆大的,几乎有点打擦边球的味道了。从这一点上讲,我个人是要给编剧点赞的。当然那些希望从游戏里获得轻松与愉悦的玩家,就未必欣赏这种尝试了。
楚南河和连成到底一共害了多少个孩子,恐怕将是个永久的谜团。其实一个与十个、一百个,都没什么区别,对受害者的家庭而言,伤害都是永恒而无法弥补的。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常念完全知情,甚至也许是亲眼目睹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之前就说过,成熟一旦来得如此突然而残酷,想要回归正常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常念中了毒,也许一时半刻未必会死,但他的父母用这种残忍的方式为他解毒,让他完全无辜却背上了累累血债之后,他却必死无疑了。对他而言,活着已变成了永无休止的酷刑。灵魂在仇恨与良知之间被反复拉扯,每天都要凌迟成千上万次。当一个人在清醒时无法得到安眠,他就只能走向自我毁灭,不这样,他怎么睡得着?
与纠结相配套的,必然就是惨烈。既然所有人都找不到出路,也就是全都走到了绝路。这个支线里所有主要NPC,除了剧情要求必须活下来的皇甫卓,以及其实不能算是“人”的夏孤临,几乎死了个一干二净,就连原本和这事没什么关系的夏初临,都遭到了池鱼之殃。这100%的死亡率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说到这里不免有点怨念,夏姑娘你也太着急了点,再拖一拖也许你的卓哥哥就回来了呢?只能说这是作者的恶意。本来我们还在感慨冰山脸的皇甫少主原来也有哄姑娘喝药这样温柔的一面,结果编剧只是为了告诉我们秀恩爱死得快么?
回到那部电影,结尾处,得知真相的孩子,身负重伤仍然拒绝接受救治,选择了死亡。长离未离的最后,常念也终于无力承受这过于沉重的爱和恨,自己寻求了解脱。回首整个故事,尽管对与错明明那么清晰,我们却似乎很难义正辞严地去指责谁,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都只是普通人而已。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刻,而那时,我们未见得就能做得比他们好。
再多说一句,标题那句话来源于电视剧《流星蝴蝶剑》的主题歌,接下来两句是“情与仇纠缠得无以复加,爱和恨在胸中来回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