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苏吧 关注:139,647贴子:3,579,949

【17.08.29】【科普】为什么我们总是想不清楚事情——认知偏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已经看到两方不同的观点了……是时候让我自己来寻找真相啦!
-(动手谷歌热点问题)刚刚好第一条就是你自己相信的那个观点(小字)完全支撑你的观点,没有任何不同意见
-困境


IP属地:荷兰1楼2017-08-29 22:06回复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有小伙伴发了这个,我就一直没冒出来抢生意,不过那个沉啦。
    首先我会把整体的体系放出来,这个体系非常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会用一些篇幅讲这个体系的意思,这个体系之后我会尽量都采用有趣的方法。
    如果能够用谷歌我发给大家一个链接,大家直接去,也就不需要我了,整理的非常全,不过如果不行那么就让我来拖更吧!(链接放在楼中楼)
    最后,下面的这张图,非常重要,如果实在看不清再找我要。


    IP属地:荷兰2楼2017-08-29 22:13
    收起回复
      公告


      IP属地:荷兰3楼2017-08-29 22:13
      回复
        艾特:
        需要艾特在这里告诉我


        IP属地:荷兰4楼2017-08-29 22:14
        收起回复
          目录:


          IP属地:荷兰5楼2017-08-29 22:14
          收起回复
            序. 体系
            我简单说说。
            大家看看那种中间是大脑的图,它的四个角上面分别写着too much information, not enough meaning, need toact fast和what should we remember。
            这是一个过程:太多信息→意义不足→需要快速行动→我们应该记住什么。
            这四个标题给所有的认知偏差做了一个大的分类,也就是他们的原因。
            首先,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会接触太多的信息,这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全部都吸收。我们做出选择,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只记住了一些耀眼的东西,我们记住的东西是不全面的,这也就导致了第二点:意义不足。
            因为我们只记住了不全面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真的了解这些东西的意义。但是有什么关系?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人类会yy啊!所以我们就把这些意义不全的东西通过脑洞补全。
            危险的问题来了,这时候,你需要迅速的反应,你需要用到这个知识了,而你拿到的却是错误的产品。
            最后,由于错误的行动,你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而在这些大量的结论中,你又回到了第一环的问题——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来记住。
            前面三条我举一个我智障时期的例子:
            太多信息:
            作为一个****,我每天的兴趣爱好就是看笑话和脑筋急转弯。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事,我纯洁的双眼看着全世界都白里透亮,就比如说这个笑话:
            小红:我们家的人都爱动物,我喜欢猴子,我妈妈喜欢兔子,我爷爷喜欢乌龟,我奶奶喜欢鹦鹉。
            小绿:那你爸爸呢?
            小红:我爸爸喜欢隔壁老王家的狐狸精!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笑,隔壁老爸逆袭成功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我那时候并不懂,真的什么也不懂。
            意义不足:
            由于看的迅速,再加上白里透亮,所以很遗憾我并没有真的弄明白这个笑话的意思,我就是觉得挺适合在我爹妈面前讲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知道这个狐狸精肯定不是动物。
            我知道这个狐狸精肯定不是好话。
            酒精也有精。
            酒精不是好东西。
            经过了以上复杂的思考,我默认了狐狸精是一种——酒!
            心满意足的结束了又一天。
            需要快速行动:
            悲剧就要发生了,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天哪我都不忍心讲下去了,尴尬的粉色泡泡冒了上来。
            总之那是一个悲伤的一天,当时气氛特别融洽,我必须要在那个时候讲一个笑话来顺应话题,然后我就讲了这个笑话。我讲完之后,气氛有意思微妙,空气中漂浮着奇怪的味道,大约就是尴尬吧?
            然后这时候,比我还单纯的我妹问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狐狸精是什么?”
            我义正言辞的回答,“狐狸精是一种酒!”
            大家哈哈大笑,我感觉自己真是讲了一个好笑话,成就感急剧上升。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
            这件事情首先被我加固记了下来,因为我引起了全家人(尴尬的)笑声,我很有成就感。
            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我记住了这个笑话好笑,狐狸精是酒。
            每次回忆起来我都很开心。
            直到我知道狐狸精是人。
            然后我没办法清除这个记忆了,每次回忆起都是满满的羞耻。
            以上就是这四个步骤的例子。
            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犯得错误有一些大体的了解,我们就准备开始了。
            以下是之前没讲的,四个大类下方的分类,可以扫一眼作为了解,不需要现在记忆,往后会有大量的例子支撑:
            太多信息:
            1. 我们更经常注意我们认同的,或重复更多的观点
            2. 荒诞/有趣/图像/拟人的东西更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
            3. 我们更容易发现变化的事物
            4. 我们会不断证实自己的信仰
            5. 我们更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
            意义不足:
            1. 哪怕意义不足我们也能脑补
            2. 我们为刻板印象,概括性的话和先前的历史注入特点
            3. 我们总是假设我们熟悉的人和喜欢的人更好
            4. 我们简单化可能性与数字,所以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
            5. 我们觉得我们能换位思考
            6. 我们总是用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代入现在和未来
            需要快速行动:
            1. 为了更好的行动,我们总是假设我们能够带来影响,我们是重要的
            2. 为了保持专注,我们总是选择最快最近的方法
            3. 为了完成事情,我们倾向于完成我们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在做的事情
            4. 为了防止失误和无法改变的决定,我们倾向于保留自己在团队中的权力和地位。
            5. 比起复杂的信息和模糊的选项,我们更能够接受简单的和清晰的。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
            1. 在一切举动做完之后,我们会加工并记忆这个事实
            2. 我们丢掉具体的细节,只记大概
            3. 我们丢掉时间,只记关键元素
            4. 通过不同的经验,我们以不同的根据来记忆


            IP属地:荷兰6楼2017-08-30 01:27
            收起回复
              “重要的东西”那里看不懂。或者说,语言并未转化为思维逻辑。你可能得在那里多举几个例子_(:з」∠)_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8-30 16:08
              收起回复
                补充:
                所有的知识可以大体分为“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做的知识”,这是看这个帖子之前首先应该具备的认知。
                我们再重新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大家明显能够看到有三个层级,其中最小的字代表一个个认知偏差,这些是一个个知识碎片,我们把它们归类为“是什么”,每几个认知偏差分为一类,指向这张图第二大的字体,也就是他们的上一个层级,这些小字代表着自己分类之中的认知偏差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会有这些认知偏差”。每几个第二级字体之上是最大的字体,第二级字体是最大的字体的子集。这些最大的字体是它的所有子集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犯这些错误”。
                也就是说这张图的逻辑是这样的:
                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为什么

                也就是说:
                1. 我们更经常注意我们认同的,或重复更多的观点
                2. 荒诞/有趣/图像/拟人的东西更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
                3. 我们更容易发现变化的事物
                4. 我们会不断证实自己的信仰
                5. 我们更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
                的原因是→我们要处理太多的信息
                我们会:
                1. 哪怕意义不足我们也能脑补
                2. 我们为刻板印象,概括性的话和先前的历史注入特点
                3. 我们总是假设我们熟悉的人和喜欢的人更好
                4. 我们简单化可能性与数字,所以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
                5. 我们觉得我们能换位思考
                6. 我们总是用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代入现在和未来
                是因为在接收过量信息的时候有大量流失导致意义不足
                而由于需要快速行动,我们不得不:
                1. 为了更好的行动,我们总是假设我们能够带来影响,我们是重要的
                2. 为了保持专注,我们总是选择最快最近的方法
                3. 为了完成事情,我们倾向于完成我们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在做的事情
                4. 为了防止失误和无法改变的决定,我们倾向于保留自己在团队中的权力和地位。
                5. 比起复杂的信息和模糊的选项,我们更能够接受简单的和清晰的。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完了,我们开始通过:
                1. 在一切举动做完之后,我们会加工并记忆这个事实
                2. 我们丢掉具体的细节,只记大概
                3. 我们丢掉时间,只记关键元素
                4. 通过不同的经验,我们以不同的根据来记忆
                来确定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理,并保存下来这些信息。
                由于这一个部分是结构性的所以没有办法举例来让大家理解,不过由于“荒诞/有趣/图像/拟人的东西更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我画了一张图也帮助大家理解。
                感谢@360用户 提的意见,如果我没理解对你再告诉我hhh


                IP属地:荷兰8楼2017-08-30 17:48
                回复
                  好棒啊我刚从地狱里回来就看到了你的更新 关注果然是个好东西哈哈哈哈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01 19:19
                  收起回复
                    真有趣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9-02 10:02
                    回复
                      不得了哦


                      IP属地:江苏11楼2017-09-05 00:23
                      回复
                        顶一下,这段时间军训没时间hh


                        IP属地:荷兰12楼2017-09-16 00:10
                        收起回复
                          up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7 15:39
                          收起回复
                            顶一下,明天更新


                            IP属地:荷兰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06 14:42
                            回复
                              …dd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10-06 16: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