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742,715贴子:3,396,549
  • 3回复贴,共1

论中法战争所谓清朝见好就收不然必败,法国将排大批援军的谣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湖北1楼2018-02-24 21:32回复
    作者:小竹子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94729/answer/2977521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中法战争,其最后阶段的表现,实在是晚清军事上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也正如此,在网上被黑得一塌糊涂。
    现用中法史料澄清如下,以正视听:
    在战争后期,法军是全面失败。是在东线、西线两个战场均被中国军队击败,而且是决定性失败!(西线清军在临洮大胜,这一胜利,法国方面是承认的)中国军队从镇南关胜利,到连续攻克文渊、谅山、谷松、北黎、观音桥,西线攻陷临洮、广威等大批州县,短短几天乘胜追杀一百多公里,已成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状态! 证明中法战争不是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而是整个战争全局发生转折,双方战争主动权易手了。
    谅山法军主力将数以十万计的越南银元、为近万部队而储备大量的面粉、全部大炮(后来光被清军找到的就有38门)一律扔入河里,200多缸的军用烧酒被打破,800多袋大米食盐被毁掉,整仓库的弹药、军用物资则原封不动的留给中国军队,烧毁一切文件、档案,破坏电台后,疯狂败逃。法国人说“灾难性的悲剧”使“我们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丧失了以十分艰苦的工作,并花不下五个月时间的预备,所取得的果实”。
    法军从前边的骄狂,到被打败,而且不是一般的败,是法军败到军队已失去信心,失去还手之力。
    正因为清军的胜利无可质疑,所以给战场局面带来的变化是巅覆性的。
    不然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清军凯旋归国后长达七个多月,且法军增兵到三万五千了,才勉强回到谅山?-----要知道,法军的出发地,距谅山不过50公里远。(法军面对北越亲华的越民武装,尤其是接替清军占据了谅山的越民武装,竟“令法国政府十分为难”。仅仅是对付这些越民,就让法军的推进举步维艰,直到清军撤走长达7个月之后,法军才重新回到谅山。而越民仍控制大部分地区,一直抵抗了十年之久)。
    怎么解释法国总理茹费里竟病急乱投医,不顾民族尊严的急忙乞求德国出来调停?如果法军有能力翻盘的话,法国政府何以出现如此慌张有损国格的举动? 怎么解释充当中法战争调停人的赫德也认为,镇南关大捷后,如果战争继续,中国会取得全面胜利?(原话是“中国如果真能打到底的话,她(按指慈禧太后)会赢的!” 见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 卷,第 25 页))。
    拉法兰着重推荐的《法兰西人在中国300年》一书,悲哀的承认,法军在谅山的失败严重伤害了法国对中国的威信!
    从此之后,对于亚非拉各洲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法国开始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自甘降尊迂贵的承认“亚洲现在处于三大强国的手中----帝俄、英帝和中华帝国,而我们只是第四个”
    还有人,诋毁不了中方的胜利,又在兵力上造谣,胡扯镇南关是所谓4万清军,打败了1000多法军。这简直黑中国军队黑到不要节操了。
    首先,我们看这所谓4万人是怎么来的-----这把整个广西前线的清军全算在了镇南关一个地方的头上!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不假,但他们是分驻于镇南关到龙州一线广阔地域!淮军潘鼎新带着10个营的亲军躲在大后方,还有冯子材新募3个营萃军做预备队也在后方。这也能算进镇南关战役??另外,还得除掉分驻九葑的魏刚的鄂军4个营,分驻高平与牧马的马盛治桂军6个营和唐景崧4个营。这里已去掉27个营。还有蒋宗汉、方以升的14个营,在镇南关之战作第三梯队,没有实际参战,一共去掉41个营。
    镇南关作战,冯子材运用的基本兵力是:萃军十营、王孝祺部勤军八个营(且不满员)。一共18个营。这是一线梯队。
    苏元春部8营,陈嘉湘军8营,为第二梯队,作策应。
    王德榜10个营驻油隘,防敌抄后路----王德榜部是严重不满员的,此前仅丰谷一战,就减员千人,其中阵亡花翎总兵以下武官33人。而且,这支部队装备最差,全军没一支后膛枪。
    一共也就44个营,其中苏部、王部没有全部投入到后来战斗,即使全算,也就勉强2万人的样子。
    再看法军兵力:按法国人事后的记载,1884年2月,北圻的法军已有7995人。到了镇南关战役前,法军将每个连从200人增加到250人,又增加了10个炮兵连,使得总数达到2万余人,另外还有1万多越南傀儡军队供其驱使。其中光是集中于北宁谅山前线的兵力即有1.2万余人
      而镇南关之战,法军出动了其中最精锐的部份:“143团共有440人的一个营,111营共337人、阿尔及利亚人编成的共370人的第二营组成,总数为1137名步兵……将全部的后备兵计算在内,全军总数为2137人及十尊大炮”
    也就是说,要用同一口径,算前线总兵力,不过是清军约3万多对法军7995人+傀儡1万。
    镇南关的关前隘总兵力,不过是冯子材、王孝祺全部18个营约8千人,加苏元春,陈嘉,王德榜三部分一半人马约7千人,一共1.5万人,对法军2137人+傀儡约数千人
    哪来的4万打1千?!
    至于有人竟说中法战争中方伤亡大,所以不能算胜,我更无语了,按这逻辑日俄战争是日本输了啊!日军死亡10万人远超俄军死的4万,日本因战争导致国内严重贫困爆发大饥荒又饿死近50万人。这么说来日俄战争,日本不仅不是胜,而是败,并且是大败,惨败啊!
    还有二战,同盟国一方也输了啊!因为同盟国一方不管军人还是平民都死的远超轴心国
    还有一战,明显是协约国输了,协约国死的兵远超德国阵营的同盟国,所以一战是协约国输了。这逻辑成立吗?
    更何况,镇南关大战,双方火力差距虽大,伤亡差距却不大,不到二比一:据广西提督苏元春的电报原文,清军总伤亡不到五百。而法军自认伤亡是----加尔新:“所有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 “ 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
    也就是清军400---500人伤亡VS法军275人伤亡。这很大吗?
    至于百度、维基上不知何人引用哪个军事杂志来路不明的三手数据,说清军伤亡1650人,那简直是类于天外来客的发明了。总之,清朝任何档案史料上,找不到这个数字,哪怕接近一半。
    不仅镇南关战役伤亡不大。就是清军攻势作战的谅山大捷伤亡也小。据清方苏元春说法,阵亡武官不过游击1人、守备2人、千总1人。冯子材也上报“查点我军伤亡无几”。要知道,冯子材带的是私军,趁着大胜之机,越向清廷夸大自己损失,越益于自己私利,因而可突显自己劳苦不易,向清廷多要补充。但冯子材没这样做,一是人品好,二也确实基于损失不大。至于中国某些人,片面引用战败一方的法军夸大,说什么杀伤清兵千人,这除了暴露它们那极不高尚的立场,还能说明什么呢?


    IP属地:湖北2楼2018-02-24 21:33
    回复
      法军谅山大败,对法国国内造成的冲击,可绝不是一场小战役失败能带来的。
      不仅政府垮台(茹费里内阁,是整个法国第三共和国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仅次于著名的克莱孟梭),还导致了巴黎股市自普法战争以来仅有的一次最大暴跌跌幅:
        Tonkin Affair
        There was enormous feeling throughout France. This retreat of 2,500 men, who had returned to their starting positions without even being pursued by the enemy, took on from a distance the proportions of an irretrievable disaster. On the stock exchange on 30 March the 3% fell by three and a half francs; it had only fallen by two and a half francs on the day that war was declared in 1870. All the newspapers were full of accusations against the Cabinet, of false accounts of the 'bitter combats' that the 2nd Brigade, enveloped by the Chinese, must have fought to disengage, of fears for the entire expeditionary corps, whose situation was depicted as tragic. In the House, the deputies who were systematically opposed to our establishment in Tonkin were jubilant, and the proponents of a colonial policy did not dare defend their views of the previous day
      这里还要驳斥流行的一个观点,即茹费里内阁倒台后,法国新内阁拔5000万法郎充当军费。------某些人都以此强调“可见法国仍战意高昂”,以此反证谅山战败给法国带来的冲击不大。
       其实,这恰恰是法国新内阁对继续战争没有信心,只做点像征性姿态的表现:
        5000万法郎能维持多久?
        不算战事的扩大,仅以原有用兵规模,法国即已消耗几亿法郎之多。
      据苏联1957版《法国史纲》------苏联高等学校法国史教学参考书 第9章《第三共和国:19世纪最后25年的法国》   书中载“法军在谅山一役的失败引起了法国的严重危机,远征军耗费了几亿法郎,战争旷日持久。”
        据中国近代史丛书《中法战争》一书载,为了对华战争,法国每天要开支一百多万法郎!!
        而1883年,法国陆军军费不过是5亿8400万法朗,海军为2亿500万法朗。考虑到法军主要布署在本土,再除去非洲等殖民地,能用于越南这个泥潭的能有多少呢?
        如今,面对严重恶化、扩大的中法战局,就算5000万法郎全用来对付清军,也就维持一个月多点。难道这就是法国政府战意高昂的体现?
        何况这点钱只对付清军是不可能的
        据越南人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镇南关之战后,越南各地反法起义蜂起,如果尽行罗列则篇幅太大,仅列举中圻、北圻地区,就有张廷绘、阮向如、黎宁、荫武。次年又有枚春赏、裴佃、陈文屿、阮范遵、黎直、黎光现、范温广、丁功壮、阮春温、黎允迓、阮擅述、荻林。。。。。
        如此遍及全国风起云涌,规模巨大的反法起义风潮,法国又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去对付呢?
        在冯子材退兵后,法国平定这些起义之艰,可以参考“越南勤王运动”。而当时的法国,既因埃及问题而与英国大搞海军竞赛,又先后因侵占突尼斯、与东苏丹、达荷美作战、在马达加斯加与英国争夺殖民地等,消耗巨大(据人民出版社1975版《近代中国史稿》第415页记载“这几年,法国在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人民脂膏,仅兵费即达12亿法郎,死亡兵士达三万人之多”),又能剩多少精力放在越南?
      可见,如果中国有坚决打下去的决心,法国新政府是很难下决心扩大战争、持久进行大规模中法战争的。
      果然,西方自己的资料也在佐证这一点! 镇南关---谅山大胜的辉煌,大大挫伤了当时法国举国上下的殖民战争狂热
        结法国一方造成的伤痛之大   即使清兵得胜凯旋后,法国还差点想从越北撤兵!!
        Domestically, the un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o the Sino-French War dampened enthusiasm for colonial conquest. The war had already claimed Ferry's scalp, and his successor Henri Brisson also resigned in the wake of the acrimonious 'Tonkin Debate' of December 1885, in which Clemenceau and other opponents of colonial expansion nearly succeeded in securing a French withdrawal from Tonkin. In the end, the Chamber voted the 1886 credits to support the Tonkin expeditionary corps by 274 votes to 270. If only three votes had gone the other way, the French would have left Tonkin. As Thomazi would later write, 'France gained Indochina very much against its own wishes.' The reverberations of the Tonkin Affair tarnish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proponents of French colonial expansion generally, and delayed the realisation of other French colonial projects, including the conquest of Madagascar.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1890s that domestic political support for colonial expansion revived in France.
        翻译:在法国国内,中法战争的挫败感大大降低了法国人的殖民热情。茹费理内阁因之倒台,继任的亨利·布里松也于1885年12月在随之而来的“东京争论”追责会上被迫辞职。而以克列孟梭为首的反对殖民主义者则几乎要将法军撤离东京。最后,议会于1886年就是否支持东京远征军的信任案进行投票,结果以274:270的票数勉强通过。如果3张票投向另一方,法军就有可能全面撤出东京。正如多马在之后写道,法国花费了远超出预期的成本才获得了印度支那。而东京事件也直接影响到了法国国内殖民主义者的声誉,并使得法国近期的一系列殖民计划都化为乌有,其中即包括马达加斯加政府计划。直到19世纪90年代初,法国政府才开始重新支持殖民扩张政策。
      ---------由上可见,清军归国后,法国尚如此表现,如果冯子材胜利之师继续保持攻势,法国在越南的统治,至少在北越的统治,会不会完蛋,简直是一目了然了。


      IP属地:湖北3楼2018-02-24 21:36
      回复
        最后再驳一点,有人总说清朝海军失败了,所以中法战争不算中国赢。这仍是不成立的。
        法国有海军优势,占着基隆、澎湖又如何?中法战争的主战场始终在越南北部!!事实证明,正是因为镇南关的扭转性大捷,法国海上所谓优势已迎刃而解:
          这是西方自己写的历史资料:
          Future French operations were cancelled on the news of Lieutenant-Colonel Herbinger's retreat from Lang Son on 28 March, and Courbet was on the point of evacuating Keelung to reinforce the Tonkin expeditionary corps, leaving only a minimum garrison at Makung in the Pescadores, when hostilities were ended in April by the conclusion of preliminaries of peace.
          翻译:
          3月28日,当爱尔明加败走谅山的消息传到孤拔舰队时,孤拔取消了远期的一系列计划,并决定放弃基隆,只留一小部分军队驻守澎湖的马公,然后退兵南下,增援东京。然而,伴随着4月的到来,双方达成合议,战争也就此告终。
          ------也就是说,面对势如破竹的清军反攻,法军已决定放弃基隆,只留一点兵力守澎湖的马公,其余都去增援河内!!
          足以证明:中法战争的主战场在越南。中方收回基、澎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主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


        IP属地:湖北4楼2018-02-24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