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巨匠吧 关注:345贴子:11,370
  • 8回复贴,共1

【匠心独具】20180527 由备案上海滩有名建造师猜的沈其南原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综合民国时期国内较为有名尤其是在上海有所建树的建筑师,猜测的沈其南同学原型并非梁思成,而是董大酉。(四眼兄长相还不错,想想如果沈工的原型是他,那么有一副金丝眼镜是少不了的,可以一圆霍迷看山顶洞人戴眼镜的执念,也不错)

猜测原型不是梁思成同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梁同学的老爸是梁启超,此君风流倜傥,且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十分有名的宝贝。而梁同学家学渊源,虽也是学业有成的,但同样风流倜傥,而备案中的沈工既然能做到“为改造棚户区的居住环境而不懈努力”,那么他的原型就只可能是那些已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西方建筑事务所全然无关。他们只可能是华人,不是董大酉,就是范文照、赵深,亦或是陈植、李锦沛、陆谦受、杨锡缪、庄俊等人,况且梁同学生于日本东京,而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所以董先生因比梁同学更接地气,胜出。
下面,就为诸位科普一下董大酉同学的丰功伟绩。

此兄当年与梁思成齐名,189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所以上世纪20年代初这位兄弟也就20来岁,以向来嘉行喜捧新人的尿性,估计少年沈其南同学另有他人)
董大酉同学的老爸董鸿祎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他是老大。(这点倒是和备案十分类似,不过反正孩子多了更有利于培养新人,所以多了少了都无所谓,只希望演技在线就好)
董大酉也算家学渊源。他的老爹是庚子辛丑的举人,晚清外交家钱恂(1853-1927)的女婿,还曾担任过清廷学部候补主事,到日本留过学,在早稻田大学读过书。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与罗马使馆当三秘(外交官出身哦)。感觉如果要是电视剧也是这样的设置的话,《镖门》里的戴老爷子还有《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或是达康书记都是很有这种派头的,只是不知道嘉行愿不愿意多给外人机会。
董大酉同学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这一点要是真的沈其南的原型是他,倒是有点像顾清明同学的出身)
董大酉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并曾赴美留学,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筑系和哥伦比亚大学美术考古研究院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可谓学霸级人物,吾辈不如)
1927年,董同学应聘进入美国建筑大师亨利·墨菲(Henry Murphy)的设计事务所工作。(人家出国留学打工的地方那是一个高大上啊,直接跟着大师混,自然起点就不同)。
然而,积贫积弱的华夏大地令董大酉魂牵梦萦,1928年,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返回祖国,并选择了上海作为其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舞台。(这话是从上海档案馆关于董同学介绍的通稿中借来的,通稿就是通稿,果然是高大上的存在。不过,董同学能在30岁正当青春芳华的年纪,回国工作,还是万分值得敬佩的)


1楼2018-05-27 05:15回复
    董大酉才华横溢,回国后很快在国内建筑行业崭露头角。(他的导师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社会和现在差不多,都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所以那一批能够在大上海包括南京、昆明立足的建筑师们清一色的都是喝了洋墨水回来的)
    192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并提出“大上海建设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最后夭折了,没有完全落实,但是那真是正儿八经的规划,是千万中国仁人志士的心血结晶,只可惜生不逢时,最终只有部分成了现实。)
    1929年,上海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同年,董大酉与友人联合开办了建筑师事务所,并加入了中国建筑师学会,一举当选会长。(有本事的人,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董同学喝过洋墨水,又有中华文化的博大底蕴,所以中西结合一向是他的特长。)
    次年,董大酉又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事务所,并从市长张群手中接过聘书,担任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同时兼任委员会下设的建筑师办事处的主任建筑师,踌躇满志地挑起了建设大上海的重担。(当时国民政府一心恢复中华建筑特色,现在想来,一味参照西方特色进行设计终归不接地气,还是自家的东西看着大气。真的好喜欢中国的古建筑)


    2楼2018-05-27 05:24
    回复
      董大酉不仅设计了市政府新厦,还担当了整个工程的监造,从1931年6月新厦开工后,他就不断在市区与江湾工地之间往来奔波。(这小子忒能耐,是个多面手,能搞设计,还能搞施工,所以很得业内推崇。有本事的人就是这样,学的多了,走到哪都有发挥光和热的地方)

      1933年10月25日,上海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筹备委员会成立,市政府延请了各界名流与专家共24人担任委员,董大酉名列其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至1935年下半年,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相继建成。这些建筑在飞檐大顶、梁枋藻井之间,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神韵。由董大酉设计的上海市体育场更是以比例恰当、典雅大方、民族风格鲜明而受到建筑界的推崇。(要知道,董同学设计的市政府大楼虽然外面看着是中国古典建筑,和故宫没什么两样,可是里面的水电暖那是清一色的西方现代化体系,有抽水马桶、有电梯,美气的很)


      3楼2018-05-27 05:28
      回复
        对于在“大上海计划”中由董大酉主持设计的一系列建筑,梁思成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上评论道:这些建筑“能呈现雄伟之气概”。虽然言简意赅,但在这雄伟气概的背后却凝聚了董大酉的心血。(想当年,建筑业内一直有“北梁南董”之说,不过,梁思成只有理论,没有多少实务经验,而董同学虽然是文理兼修,到底最后也没逃过十年动乱,今日淹没于乡野,也是无奈)
        可以说,在上海城市的历史中,董大酉的名字早已和“大上海计划”、和他所设计的那些美仑美焕、兼具中西特色的建筑一起被铭刻(今天的江湾区,很多建筑物的特色是如此一致,概莫不出于一人之手,能得留存,已是幸事),并不断为后来者所津津乐道。(此句源于上海杨浦区公开文案,惜津津乐道的只在业内,走出行业,大酉同学的名声估计还不如一个三线小明星,嗟乎,哀哉矣)


        4楼2018-05-27 05:37
        回复
          当然,《巨匠》不过是杜撰的传奇电视剧,以上原型猜测而已,诸位权当餐后小点,消遣一二即可。如有伤害到某阶某层,原谅则个。

          (大酉先生和夫人卢育宝合影)
          卢女士1914年出生,金女大文理学院外语系毕业,曾在上海市立第三女中当过老师。抗战胜利后,曾到驻沪美军应聘过出纳与仓库保管员,后去南京美驻华使馆工作,解放后赋闲在家。风筝剧中郑耀先扫大街的那些年自杀离世。(其实真的觉得历史中有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工程很多过程值得记忆,希望影视作品能够在创作中真正挖掘到已经被遗忘的那些历史,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除了**哭了**笑了**胖了**瘦了或是**出道以外,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反思)


          5楼2018-05-27 05:56
          回复
            官宣出来以后发现这个方向可能稍稍有点偏,因为通稿是营造师,那么沈工还是以施工为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5-27 19:50
            回复
              即使沈工的原型不是董大酉,也不意外。他总是上世纪20年代那许多的仁人志士中的一个。
              那时候,许多个董大酉,譬如范文照、陈植、赵深、陆谦受等人,面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惨状,都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带着一代人的“科学救国”的信念,他们远渡重洋抵达美国,刻苦学习建筑设计等文化;学成之后,又未忘胸中曾经的高远抱负,不约而同地回到国内,在上海等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大展身手。
              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伙伴,基本上都出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的相交时期。
              董大酉出生于1899年、范文照出生于1893年、赵深出生于1898年,陈植出生于1902年。
              这些出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人,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纷纷选择了建筑空间的营造,作为自己求学的起点。
              董大酉,1922年从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筑系和哥伦比亚大学美术考古研究院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27年,又应聘进入美国建筑大师亨利·墨菲的设计事务所工作;
              范文照,191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又于1921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学士学位,同时短暂地工作于该地建筑师事务所;
              赵深,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又于1920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2年夏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23年又修完研究生课程,或硕士学位,在这期间,他的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获得竞赛第二名;
              陈植,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同年官费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 年2月获建筑学士学位,同年夏到纽约伊莱·康事务所工作。
              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精英一部分,当董大酉们在异国他乡纷纷完成了各自的学业后,他们全都放弃了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这个人生目标,而选择了回国,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绑在一起。范文照于1923年回到上海;赵深于1927年初回到上海;董大酉于1928年回到上海;陈植则在1929年9月回到了上海。
              由于地理以及其他种种的合成原因,这个时期的上海正进入它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厮打得筋疲力尽的列强们,正被各自的问题纠缠着:在德国,兴登堡正十分惊讶地面对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尽管他并不清楚这个恶魔在未来将会恐怖到什么程度;在美国,人们正被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的梦魇所窒息,还要过上一段日子,它才会从这次危机中喘息过来;在日本,疯狂的少壮军人正在“南下”还是“北上”的战略路线上争论不休,他们渴望着向美国或苏联这两个巨人中的一个挑战,他们也暂时将一衣带水的邻居搁置在了一边。
              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上海的建筑空间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色彩。
              除了邬达克,英国的公和洋行在这个时期的上海有着最具活力的表现,在外滩有1923年诞生的英国汇丰银行据说是被当时媒体称作“从远东到白令海峡最漂亮的建筑”的。
              生活在租界中的西方大班们对其时的上海也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他们正逐渐地将上海看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倘若说开埠以后,从耸立在李家庄的英帝国领事总馆中走出的领事先生还只是属意于外白渡桥对岸的礼查饭店,那么,接着发生的事情是:字林西报的记者、因为跑马生意而在上海滩一举扬名的马立斯先生,在今日瑞金二路一边,将四幢豪宅结构在了一起,并置放在同一个花园,名字叫马立斯花园。
              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也不甘落后,他们在邬达克、公和洋行、马海洋行的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他们渴望着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声音还相对的微弱。
              董大酉首先在“大上海计划”中应运而生,他所设计或统筹的建筑项目有以下多种: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旧上海市博物馆、旧上海市图书馆、旧上海市体育场以及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
              范文照在上海设计的建筑有着足够的经典性,如至今还熠熠闪亮的上海音乐厅(当时叫南京大戏院),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美琪大戏院,以及让人感慨万分的八仙桥青年会大楼。
              陆谦受在外滩设计了中国银行总行大楼,它不仅可以与沙逊大厦的高度比拼,在上海城市生态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章,更重要的是,它是外滩所展现的“远东最美丽的天际轮廓线”中唯一一幢由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的大楼,着实地为本土建筑设计师长了脸。
              还有杨锡缪、李锦沛,以及声名卓著的赵深和陈植,由他们组成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大上海大戏院,浙江兴业银行、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对基本由西商所控制的上海银行界,那是第一次纯属“华商”的突破。
              所有这些,都是出自本土的中国建筑设计师。
              据统计,到1936年,上海注册登记的建筑师事务所共有39家,其中12家由中国建筑师开办,最为著名的有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等。他们的业务范围各有侧重,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以他们在西方所学到的建筑知识,为上海天际轮廓线的形成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才华。
              此外,这批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史上的青年才俊,他们不仅心系国家和民族,还具有真知灼见,纷纷致力于培养中国建筑人才。他们在开办事务所的同时,有的在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有的在事务所设立建筑培训班,渴望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予人,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董大酉先生便和中国第一个留洋建筑师——庄俊一起,在1934年筹建了上海第一所正规的建筑教育学校。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历史依然会被记起,那些年,真的有一批人,是为着自己的理想、为着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的,所以,他们是真正的巨匠,不该被忘记。

              1933年,中国建筑师学会在上海召开年会,与会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合影(前排左一,李惠伯;二排,左一范文照,左二李锦沛,左三陈植,左四赵深,左五董大酉,右四陆谦受;三排,右一张镛森,右四奚福泉,右五徐敬直;)


              23楼2018-05-28 22:43
              回复
                其实我看剧一向对演员很挑剔,太丑的不看,太年轻的不看,太老的也不看。所以能得我的眼缘,真的很难。但是也有例外,因为如果剧本好了,就喜欢的不得了,如果能和自己的专业跨点边,那更是心动的很。
                说实话,建造师是考过的,不止一次,真的很难。所以很佩服那些现在依然奋战在施工管理一线的师兄弟。工程设计也做过,虽然不过是个小宾馆。任何工程,最终完成都是团队的力量,所以,我从不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靠他自己就可以。想当年,我们刚绘图的时候,全部都是硫酸纸加鸭嘴笔,针管笔,那仿宋字,都是一笔一划练出来的,后来变了CAD R12,可惜,还没等到它cs几,我就已经再没有机会接触设计了,所以很佩服民国时代那些愿意为了中国的民族大义而奋不顾身回流祖国的海派学子,他们的心是热的,血是热的,人也是热的,就像火炉,照的人心暖暖的,期待《巨匠》中的沈其南,也是那样一个一心为了国家民生,满身正能量的人。
                我喜欢的,不光是演员。


                29楼2018-05-29 10:57
                回复
                  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董大酉的政府大楼原型,最后给了傅函君,这样的性转,也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06-09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