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吧 关注:1,334,505贴子:23,463,842

回复:闲来无事,写写我心中的雪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相较于才气如银瓶乍破的陆祥竹,土生土长的北凉书生李贤就要内敛许多。他于前朝考过京试,由于当时尴尬的北凉户籍而名落孙山,归乡后一直在家乡教书,前个几年家徒四壁,无心修文,后来教书先生有了官家补贴,日子也好过了些,除了给恩师王老秃,刘书袋买酒买肉,还有余钱买些书。
康正五年某日,白马书院一位先生游教到此,与当日授课的李贤有过一席谈话,李贤读书不多,但见解另辟蹊径,使得这位中原士子刮目相看。
月余,从白马书院寄来了山长姚白峰亲手所书的聘书,聘李贤为稷上先生,李贤没有声张炫耀,默默回了一信,“乡里尚有老叟两个,李贤不敢远行一步。”姚白峰看了复信,对书院一众先生学子教诲道,“此一信,可抵五年授课。”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18-07-15 18:50
收起回复
    李贤虽未入书院,但山长大开方便之门,津贴不少半厘,借书概不拒绝。这可乐坏了刘老书袋,用他的话讲,即是“时隔几十年,又见老友”。
    这一日是刘老夫子生辰,老人已是七十有四。李贤早早到集市买了一壶黄酒一壶绿蚁,又包了三斤酱牛肉,往刘茂家赶去。见到院子里的一幕李贤哭笑不得,刘先生与那王老秃已然喝上,就着就地拔的花生讨论着桌上那本《南京景物略》,此书乃是李贤从万卷楼里借出,刘夫子见之爱不释手,李贤只好让老人先看。只见那酒水顺着板凳就要浸湿书本,李贤健步走上前,迅速“捞”起价值数金的万卷楼藏书。
    “哟,李贤来了啊,没酒了,快续上,续上。”王老秃不与自己学生客气,一放下碗就接住李贤的酒食。
    “李贤,坐。”刘书袋不像王老秃如此不见外,起身与李贤相对一揖,邀请李贤坐下。
    李贤随意找了个小板凳坐在两位老人旁边,打趣道:“《南京景物略》描绘大楚陪都南京武陵景色,刘先生去国怀乡,看书如归故里,你王老秃凑什么热闹。”
    王老头也不气,隔着油纸闻了闻酱牛肉,这才打开,贱兮兮地笑道“诶呀,破费了破费了。”说完两根手指作筷,夹起一块牛肉放在嘴里,一脸享受。
    刘夫子给自己倒了一碗黄酒,苦笑着说:“你这老师真是不可理喻…”
    李贤一边给王老秃倒酒一边赔笑:“夫子见谅,老师一生未出北凉,我所到之最南,也不过京城,还望夫子解惑。”
    就着黄酒牛肉,刘书袋给二人讲自己的及冠之游,讲武陵南郊的满山桃花,讲桂阳北郊的浣洗小娘…
    临了,夫子自嘲地说,“我柴桑刘氏怎么出了我这个软骨头,当年北奔过散关,是那离阳校尉勒索钱财,强抢侄女,我刘茂几十年来却只会记恨北凉王……”
    李贤与那王老秃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见刘茂将最后一点绿蚁倒进自己碗中,朗声说:“我刘茂,且饮一碗北凉的庆功酒!”说完一口喝尽,随即仰天大笑,转身回屋睡起了大觉。
    李贤和王长青相视一笑,王老秃笑那刘书袋终是熬不住喝了一碗绿蚁,李贤笑那世人终于不再怨徐。
    是夜,心结已开的刘茂睡得极香,没有再醒来……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8-07-15 18:51
    收起回复
      待到康正十年,李贤葬下了寂寞而终的恩师王长青之后,他这才带着微薄的行李搬进了书院。此时,万卷楼的藏书李贤不说通读,记载有鸿嘉北奔的那千余本,李贤已经烂熟于心,起先他只是好奇刘书袋从何而来要往何去;后来便想透彻了解这场大奔走从何而起,因何而起;当他看了姚白峰寄来的珍贵万分的凉王手札,仿佛找到新的入口,又如痴如醉地于细枝末节再研究鸿嘉北奔。李贤,一个而立又五年的穷先生,一个尚未出名的臭儒生,授课不见风流,著书不见文采,但这些年,他仿佛一直站在李义山,纳兰右慈,元本溪的身后看这场鸿嘉北奔,如陪侍弟子站在一旁,看前人落子……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8-07-15 18:53
      回复
        康正十五年,京城国子监爆发出滔天论战,课题是鸿嘉北奔离阳的得失,涉及无数豪阀高门,论战一发不可收拾,十万太学生,终日不闻书声,左祭酒孙寅冷眼旁观,礼部尚书晋三郎焦头烂额。
        白马书院也被波及,按说北凉作为北奔的关隘,且书院成分复杂,一场大辩论不可避免,只是十年如一日专研鸿嘉北奔的李先生当夜便写了一篇《十利十害》,不仅阐述一场北奔中离阳利害,北莽,北凉均是详尽,第二天一早白马书院便没了辩论之声,三五成群研读着。山长常隧推开早饭,拎起一壶酒来,“十年磨一剑,出鞘天下惊啊。”从此,书院之中再是清高倨傲的学生先生见了李贤,都是让路作揖,口称:“李先生有礼了。”偶有向李贤讨教,均是满载而归,就愈发敬佩先生了。
        不过数日,国子监的鼎沸人声便被浇灭,惊叹于这篇《十利十害》的思路之清晰,又听闻是白马书院一位先生一夜而成,十万书生,心服口服。左祭酒孙寅一身酒味现身国子监,只是说了句:“若书生不是书生,文脉则断,世人不开教化,国将不国。”然后扫了一眼堂下的太学生,有人羞愧,有人不以为意,发狠说道:“想借国子监当跳板?我孙寅现在就告诉你们,有此想法,趁早卷铺盖滚!”从此,国子监学风为之一振,这才可与西边的白马书院和南边的上阴学宫形成鼎立之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8-07-15 18:54
        收起回复
          偶有文坛大佬写信到白马书院提出疑惑,语气皆无倨傲,且收到李贤复信之后再无提笔写第二封的打算。上阴学宫大祭酒韩谷子也多次向李贤写信求教解惑,曾在学宫公开讲学时评价李贤:“世上最是了解鸿嘉北奔的,唯处心积虑的做局之人黄三甲和夜夜打谱的观棋之人李贤两人罢了。”
          离阳小朝会,赵铸授意,让与李贤有旧的大黄门张东亭修书召李贤入京,李贤只回一信,“烦劳贤兄为万民立命,且让愚弟为往圣继绝学。”赵铸看后沉思良久,张东亭一揖到底,急忙为同窗求情:“陛下,若无李贤慨然赠银,下官早已是太平街旁冻死之骨,还望陛下莫怪李贤鲁莽。”赵铸扶起视若知己的张东亭,“这都不跪,‘铁腰’名不虚传啊!”尔后拿着信背手而立,望着御史台高挂的张家圣人像,轻声说了一句,“好先生啊。”
          一信婉拒姚白峰,一信驳倒诸位文宗,又一信断了帝王念想,文坛戏称——江湖上有陈天元,一剑能消不平事;文坛上有李贤,一信能消不平意。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8-07-15 18:57
          收起回复
            没有那把剑,我照样可以歼灭敌军


            来自iPhone客户端145楼2018-07-15 19:15
            收起回复
              楼主大才,很像总管文笔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6楼2018-07-15 21:39
              回复
                很久没再重温雪中了,感谢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7楼2018-07-15 21:40
                收起回复
                  等更


                  来自iPhone客户端148楼2018-07-15 21:59
                  回复
                    楼主…生日快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18-07-15 23:10
                    收起回复
                      来晚了,生日快乐,兄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18-07-16 00:36
                      收起回复
                        写的很有感觉,兄弟,生日快乐,我先睡了,明天再来评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18-07-16 01:28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18-07-16 08:46
                          回复
                            厉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153楼2018-07-16 09:56
                            回复
                              厉害!泪目拜读大作,再接再厉


                              IP属地:河南154楼2018-07-16 11: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