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吧 关注:156,300贴子:1,238,508

【辩论小店开业啦~~辩论有需要的看过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偿提供辩论服务,包括代写辩论稿(立论、小结、陈词、结辩等)、设计攻辩问题(质询成套问题、自由辩散问题)、提供简单论点、语音指导分析辩题等~~
如果有特殊需要的,还可以提供理论队训、比赛复盘等,为大家提供辩论助力~~


IP属地:江苏1楼2020-03-30 21:36回复
    以及和以前一样,如果大家提问格式正确,我也可以贴吧内进行无偿解答,取决于问题详细程度,就写个一两行辩题持方想要解答的一律不回复。或者直接加我QQ,付费代写,不算贵,大概三分钟一辩稿六十块。
    前者的提问格式如下:
    您好,我们的辩题是超级英雄的出现是人类的幸福/灾难,我们是反方灾难。
    目前出了两个论点,分别是1.超级英雄助长了人类的懒惰,人类增强了依赖感。2.超级英雄经常破坏法律,使用私刑。(加上具体论证思路)
    我们目前的难点在于第二个论点中,虽然超级英雄破坏了法律,但也是为了抓捕罪犯,最终阻止了更多的罪恶,那这种破坏法律还能说绝对不应该吗?不知道如何论证。
    希望获得解答。
    格式如上,说清自己进行到了哪一步,问题在哪里,最好还能说清自己查到的资料之类的。


    IP属地:江苏4楼2020-03-30 21:43
    收起回复
      2025-07-31 03:3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家眼熟一下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4-03 00:22
      回复
        大家来看看呀~~


        IP属地:江苏13楼2020-04-06 12:55
        回复
          冒泡,最近几天明明我有接单!大家满意的有时间回头帮顶个帖子也好嘛


          IP属地:江苏15楼2020-04-11 23:51
          回复
            冒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22 13:36
            收起回复
              如果我的联系方式被吞了,大家可以私信私聊我,虽然我看的不多emmmm,所以尽量提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5-16 17:40
              回复
                冒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5-30 16:09
                回复
                  2025-07-31 03:32: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来之前的又被吞了.......好吧,这里就贴个履历吧,有需要的私聊我吧。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目前合肥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二年级,辩龄五年半,前校辩论队教练(上个月刚卸任了),比赛履历如下:
                  2017安徽黄金联赛冠军;
                  2019安徽黄金联赛冠军;
                  第九届世锦赛安徽赛区冠军;
                  第十一届CDA(中华辩论联赛)八强;
                  第一届安徽辩论联赛冠军;
                  第四届安徽辩论联赛个人赛冠军;
                  第七届安徽辩论联赛个人赛冠军;
                  第三届(2016)烽烟杯夏季赛冠军暨全程最佳;
                  第四届(2017)烽烟杯冬季赛冠军;
                  第一届天印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第五届微光辩论个人赛冠军;
                  第三届安徽辩论联赛亚军;
                  林舍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第一届微光辩论赛个人赛季军;
                  君子安雅网络辩论赛季军;
                  (以上履历均为省级及以上或网辩履历,均有证书或奖杯证明,已交给吧务查验过,大家需要查验也随时)
                  之前其实做这个也做了两年,后来因为贴吧此前规定不能发帖所以没冒泡~~辩论赛打过150+的正赛,手头两百多篇自己写的一辩稿,办赛方面自己也是省内安徽辩论联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希望大家支持,多多联系我,各种证件证书随时可查。


                  IP属地:江苏28楼2020-06-01 10:28
                  回复
                    冒泡一下。
                    顺便最近贴吧里说代写是如何不道德啥的,类比抄作业和作弊……
                    说实话我觉得这事儿听清楚的,辩论一直以来禁止的是代打(违规上人顶马甲),从来没禁代写。目前国际赛顶尖的那群大佬做的超辩教练指导出论的,q叔他们代写稿子、攻防、培训的,顶圈就从没禁止过啊,自始至终只是有的人觉得代写对自身锻炼很少所以不做,从没涉及过道德问题(只要不是骗子)。
                    咋的,我演讲找人写个演讲稿,主持我没经验找人写个主持词就不道德了?关键没人禁过这个啊……
                    写稿,培训,复盘,我都能做,但贴吧里找我的都是写稿的,别人找我培训和复盘的也有啊。真想提问那你按我的格式问啊,上面应该写了吧,提问的格式,哪个符合格式我没回应的?
                    最后插一句……就觉得贴吧自发帮助彼此emmmm,真正辩圈的真没几个混贴吧没事当圣人的,就算当圣人,鸟姐群里当方便多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6-13 11:31
                    回复
                      然后应吧务要求,以后帖子里会开一些指导贴,不过其实我以前开过,希望大家能看看有点效果好吧。毕竟我说符合格式我就能免费解答大家都不肯,感觉希望也不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06-13 11:36
                      回复
                        【辩论理论分享】
                        应吧务要求,分享一些辩论干货。注明,所有的均为其他前辈写的,我自己写的东西因为暂时还没完全公开所以不放在这里。
                        第一篇先放黄执中前辈的辩论十讲吧,在入门方面我觉得少爷说的还是挺好的。
                        【辩论十讲之辩论的本质】
                        一.辩论的目的:
                        辩论是为了解决冲突,为了在沟通之中改变第三方的看法,争取更多人的认同。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不是改变对手的看法,不是判断谁对谁错,而是交给他方,第三方来判断。例子:奇葩说,有正方反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然后由现场观众投票觉得有理,由马东裁判
                        二.冲突与权力
                        a.双方-谈判双方权利相似。核心:我很差,我很无能,胆小鬼。例子:两辆车相撞,快要撞上了,先转方向盘的就输。如何赢?我方:快要撞上的时候拆掉自己车的方向盘扔出去,导致对方不得不转弯。我方:不是我不退,我怕得要死,我是胆小鬼,对方:紧紧抓住自己方向盘(筹码),但不能不让。解决方法:对方转过头。所以我方扔方向盘的时候必须让对方知道。
                        b.单方-说服权力低的说服权力高的。齐国公子田晏要筑城,扩张自己的领土,一个农夫来劝他,说服他不要筑城。用了个比喻:海大鱼。大海辽阔,鲸鱼很大,但是如果搁浅,到了沙滩上就任蚂蚁螃蟹宰割了。重要的不是道理的大小,道理都一样,重要的是方法,说服技巧,要让别人听得进去。
                        c.他方-辩论权力在他方的冲突。类似甲乙双方发生冲突,但是都没有权利解决冲突,所以就需要上法庭进行辩论,让陪审团听,更认同哪一方;让法官来做出裁断,判断谁更有理
                        辩论来源:来自于希腊城邦,来自于欧洲。中国没有辩论,因为中国很早就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臣民只用说服君王。在希腊城邦的时候,有一群地位相同,权力相同的公民,当有冲突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商量出一个对策,通过辩论解决冲突。
                        三.辩论与求知
                        希腊年代-辩论是一种确认知识的工具,方法。它确认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种问和答。
                        辩论方法:甲方不断提出问题,甲方提出的问题不断根据乙方给出的答案往下发展,甲方不做论述。而乙方则不断回答甲方提出的问题,提出他的观点,如果最后甲方最后提出的观点,论述前后不一致,则这个知识不可靠,不可信。
                        人物:柏拉图《理想国》,记载了最早的辩论形态。苏格拉底和希腊公民的辩论。
                        例子:
                        甲:苏格拉底提出观点:正义是我们最需要的
                        背景:正义为什么是最重要的需要确认。其他和正义一样很美好的东西比如财富,神的眷顾等等,这么多事物当中,为什么正义是最重要的呢,不是每个人都同意
                        乙:你会把锄头交给会耕田,有耕田品格的人使用呢,还是交给有正义品质的人使用?
                        甲:交给农夫
                        乙:那正义在什么时候有用呢?
                        甲:正义在保管东西的时候有用。所以正义在金钱要发挥作用的时候没有用(比如赚钱,用钱做些什么),在需要保管金钱的时候有用。比如一个将军,他同时要知道攻城和守城(保管)的方法。一个医生,他同时要知道治病方法和疾病来源(保管)
                        乙:那么那一个保管金钱的人,是不是也同时是知道偷取金钱方法的人呢
                        甲:是的。
                        。。。正义在这个的时候有用,那个的时候无用。。balabala
                        观察一个人的正义不如观察一群人的争议,不如观察社会的正义,不如观察国家的正义。。什么是正义的国家呢?
                        理想国。
                        1.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问:什么是笔?我从火星上来,我不知道,我需要你告诉我怎么辨认这个东西
                        答: 能够在地球上写东西的就是笔。
                        问:但是破掉的笔,没墨的笔也是笔,所以单单有“写”这个功能是不能辨认这个东西是笔的
                        问: 你这辈子见过多少笔?
                        答:成千上万
                        问:我们花多久时间能辨认一支笔?
                        答:一瞬间
                        问:出错的几率有多大
                        答:百分百不会出错
                        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辨认笔的能力,但是我们是怎么获得这个能力的?我们觉得你懂我懂就好了啊,我们活在一个理所当然的世界里。可是我们的懂是不是真的懂?一个鉴别“我不知道”的方法:你能不能说出你的懂?
                        2.我怎么知道我知道?
                        问:美国总统是谁?
                        答:美国总统是奥巴马
                        问:如果我说美国总统是刘德华你接不接受
                        答:不接受。因为违反事实
                        问:你怎么知道这是事实?
                        答:通过媒体告诉我
                        问:那我告诉你美国总统是刘德华呢?你是如何确认美国总统是奥巴马是绝对不可能错的事情?
                        答:即使一个班的人,全班人的告诉我美国总统是刘德华,我也坚持是奥巴马。
                        问:你怎么知道美国总统是奥巴马?
                        答:因为大多数权威媒体都这样讲,很长时间都在报道美国总统是奥巴马,所以99%的几率是奥巴马,我们选择忽略1%。(无唯一正确答案)
                        所以,一个鉴别“我知道“的方法:我对于(美国总统是奥巴马)这个事实强烈到你足以质疑所有你认定XX的基本理性
                        四.辩论与决策:
                        1.为了反对而反对
                        2.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
                        一个美国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学毕业后在国会山庄为白宫写建议信。后来,他得到一个机遇,而他的第二份工作是进入白宫,回应这些信(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信)。所以换个位置就换个脑袋非常重要,否则就没法继续这项工作。
                        3.专业的反对者
                        为魔鬼说话的红衣主教。
                        在罗马天主教廷,有个仪式叫“丰盛(谐音)”。这个仪式的最后需要在一个圆桌上讨论泰瑞沙(谐音)能不能成为圣人。那一天,会有一个红衣主教为魔鬼说话,他的任务就是阻止“泰瑞沙”成为圣人。为什么?因为这世界上已经有太多老好人,而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就是一个老好人讨论一个好人(圣人)够不够好。这个红衣主教会质疑这个好人,收集一切不利于“泰瑞沙”的证据,否定他的一切,攻击“泰瑞沙”。而另一拨人会为“泰瑞沙”辩护,使得“泰瑞沙”的德行得到彰显
                        辩论是为了成为专业的反对者。
                        五.辩论与真理:
                        辩题: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真理:事业家庭都重要
                        辩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真理:人性有善也有恶
                        真理大多数都处于立场中间。
                        所以只指出真理并不能解决问题。
                        误区:辩论评判的是辩论技巧,反应,只是一个语言游戏
                        凡是有意义的话都有可能错,不可能错的话都没有意义
                        1.有意义的谬误
                        例子: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
                        爱情比面包重要,balabala
                        面包比爱情中爱要,balabala
                        这两条都是错误的道路。忠孝不能两全,没有哪条路是对的,人生的路都是错的,只是在不同的地方错。(细思极恐),
                        人生重要的不是走正确的道路,因为没有一条道路是正确的道路,而是走一条无悔的道路。走一条给自己理由的道路。在每一个抉择路口,(通过辩论)都给自已一个支持你走下去的理由。论点越棒,帮助你越多。
                        2.无意义的真理
                        有个人问你面包重要还是爱情重要的时候,有个大师(萨特:道德相对主义论者)告诉你:都很重要。这是无意义的真理。那怎么回答?说爱情重要,会被反对;说面包重要,也会被反对;这两句话都是错的。说你看着办,是绝对不会错的话,但是没有意义。绝对不会错的话,不指出方向,不表态,都是没有意义的。凡是指出方向的话,都绝对会有另一个反对这句话的理由,这样才会有意义。人需要信念,往左走或者往右走。
                        六.【辨】与【辩】
                        两个问题:
                        小明有没有偷?
                        小明有没有罪?
                        A.小明有没有偷?
                        分辨解决这个问题
                        1.事实,有答案《名侦探柯南》真相只有一个
                        2.真理越辨越明越“明”或清楚答案是什么
                        3.资讯与逻辑靠的是资讯与逻辑,收集资讯
                        B. 小明有没有罪?
                        辩论解决这个问题
                        1. 价值,没答案
                        2. 真理越辩越深是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拉扯
                        3. 体会与认同通过辩论争取第三方更多的体会和认同
                        逻辑与认同
                        辩题:要不要禁止毒品?
                        大前提:毒品有害健康
                        小前提:凡有害健康的都应该禁止
                        结论:毒品应该被禁止
                        但 有些有害健康的都应该禁止 不能推出 毒品应该被禁止 的结论
                        所以逻辑有它的局限
                        七.知识与常识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活在常识的世界
                        例子:拿一张有大便的照片放在一个吃饭的人面前
                        你会觉得恶心,而且不合逻辑---常识
                        这张有大便的照片没有气味,不会沾到你身上---知识
                        所以这个例子是在用知识的世界侵犯常识的世界,而辩论往往是这样。
                        在辩论当中,你的恶心是不合逻辑的,所以你恶心。
                        例子:一张很感人的海报。有一个小男孩背着大男孩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医。海报上有一句话:【他不重,他是我兄弟】。在这个情况下,没有人觉得重(常识)。但这个时候,有个人指出来说:“这句话不合逻辑,它反重力(知识)。”其他人就会愤怒,指责他说:“每个人都能体会和认同。你说我不合逻辑,你神经病,你要辩论,你神经病。”
                        知识的世界和常识的世界,我们能接受的不一定是合于知识的,也有可能是合于常识的。所以在辩论中,要拿捏分寸,也不是要拿知识去藐视别人。
                        八.结语
                        辩论:冲突,求知,决策,真理,常识
                        辩论可以掌握知识的推论,还可以重新像小孩一样认识这个世界,从一点一点开始认识新的事物。
                        辩论的时候,当你要让听众认同的时候(爱情比面包更重要),给出的观点不能老生常谈(解决不了疑惑);给出的观点不能多出几步(离经叛道:因为,除了爱,什么都不重要。。);给的观点要比原先的观点多半步,符合听众的认知,比听众的认知水平多出一点点,略新的观点。


                        IP属地:江苏34楼2020-06-15 10:36
                        回复
                          【辩论十讲之质询的技巧】
                          作为辩论的学习者,不能只看好比赛,要多看烂比赛。好比赛避开了所有的问题,所有看好比赛不能进步,而烂比赛没有避开那些问题,要多看才能进步。
                          一、什么是交互质询?
                          交互质询是一种「强迫」交锋。新生赛经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彼此不交锋。而交互质询提供了强迫交锋的平台(我方优点你承不承认or你方缺点你承不承认)
                          交互质询是一种「论据」检查。提供一个面对面检查彼此论据的平台,互相对质看法。
                          交互质询是一种「戏剧性」展示。交互质询来自于欧美法庭,在欧美法庭上,下判决的是陪审团,而陪审团由一般人(排除拥有法律专业背景和素养的人)构成。因为在欧美法庭上判断「有罪」与「无罪」的标准与大陆不同。欧美人认为「正义常在平民之中,不能脱离于一般人的观念」。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陪审团成员,其心证容易受到律师或检察官借由各种展示手法的影响。而在辩论场上,相比起申论,使用交互质询更容易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这句话由我说不如由你说)
                          Eg:(1)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电影《情色风暴1997》)
                          (2)The Jerry Springer Show(美国一个脱口秀节目)
                          二、质询的目的
                          1、确认共识
                          何谓共识?共识是被双方所认可的前提。
                          但事实上,在场上很少有共识能达成。
                          妨碍共识达成的因素:
                          (1)双方用词歧义
                          Eg:「死刑该不该被废除」
                          反:对方支持废除死刑其中一点是不是出于人道?
                          正:不是,是因为我方认为执行死刑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在上述例子中,其实「出于人道」和「避免残忍」是一个意思,但由于双方用词歧义而导致共识难以达成。
                          (2)立场模糊(害怕己方立场被锁定)
                          Eg:「死刑该不该被废除」
                          反:请问你方支持废除死刑的原因是不是:第一,死刑没有威慑力;第二,死刑导致对罪犯的再教育无法完成;第三,死刑不人道?
                          正:对方辩友其实还有,死刑违反国际条例。
                          反:好那我们今天就围绕这四点讨论可以吗?
                          正:其实我方还有很多观点,比如。。。
                          以上是辩论场上常见的情况,由于害怕立场被锁定而拒绝达成共识。
                          (3)最深层最重要的原因:怕吃亏
                          在辩论场上的所有恶逃,其原因都是怕吃亏。
                          达成共识的步骤:
                          (1)要确认什么共识?
                          ①找出论点前提:每一个论点都是由前提组成的,所有前提成立,论点就成立。
                          Eg:毒品有害健康(大前提)
                          政府有责任保护人民的健康(小前提)
                          政府应该禁止毒品(结论)
                          这两个前提至少有一个与对方不一样。对方不同意你的论点,一定是因为不同意这个论点的前提(一个或两个)。
                          ②挑选出「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前提。在上述例子中,明显「毒品有害健康」这一前提更容易达成共识。挑选出前提后,通过论据、推论或诉诸常识来达成共识。
                          ③对第一个前提达成共识后,尝试对下一个前提达成共识。
                          ※一个不被对方承认的论点,一定是因为对某个前提无法达成共识。而这个无法达成的共识,便是比赛的「交锋点」。
                          如上述例子中,对于「毒品有害健康」这一前提,达成共识后就再也没有论证它成立的必要,只需要专心地讨论「政府有责任保护人民的健康」这一前提是否成立。
                          如果一个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前提居然不能达成怎么办?
                          ④设想其他可能(「没有共识」的共识)
                          (2)如何确认共识?
                          ①强调「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达成共识,绝不是说共识达成了我方就赢了。
                          Eg:对方辩友你方的主要论点是不是这两点:xxx和xxx?我们能否先就这两点讨论,如果你方还有别的补充可以在等下的环节来讨论(给对方留有余地)
                          那如果今天你方论证这两点成立就代表你方获胜,我方只是试图去反驳一下,我们等下就来试试看。
                          在确认共识过程中,不要想着占对方便宜。
                          ②翻译:对方不会照着我的意思讲,也不要试图逼对方照着我的意思讲。
                          Eg:「死刑应该被废除」
                          反:对方辩友你方支持废除死刑的理由之一是不是由于死刑不人道?
                          正:不是,是因为死刑太过残忍,balabala...
                          反: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说,你方说的残忍等一系列描述,其实就是反人道的表现。那我们就用反人道这个词来形容可以吗?
                          强调「其实我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我只是想统一用语,方便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我没有别的意思。
                          ③对方坚决不同意时怎么办?
                          Eg: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说,你方说的残忍等一系列描述,其实就是反人道的表现。
                          那我们就用反人道这个词来形容可以吗?
                          不可以,这两者根本不一样。
                          那有什么不一样?请你告诉我「不人道」和「残忍」有什么不一样?
                          Eg:「媒体应该迎合/引领大众」
                          反:对方辩友你方是不是以收视率为标准来判断媒体是否迎合了大众?
                          正:不是的,因为媒体是来源于大众,所以应该深入民间,通过调查研究,以观众的视角来判定有没有迎合大众。
                          反: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说,你方所讲的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从观众视角出发,其实收视率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而且是最重要的方式。那我们接下来就统一用收视率这个词来展开讨论可以吗?
                          正:不可以,这两者不一样
                          反:请问有什么不一样?
                          强调「我们双方都没有错,只是用词歧义导致误会而已」,所以我们应该统一用词,方便接下来的讨论。
                          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问题而不听对方的答案。
                          ④归纳并确认:达成共识时,必须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共识」
                          Eg:「死刑应该被废除」
                          反:对方辩友你方支持废除死刑的其中一点是不是出于人道?
                          正:不是,是因为死刑太残忍而且balabalabala...
                          反:那可不可以这样说残忍就是不人道的一种。所以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统一用人道这个词可以吗?
                          正:不一样,不人道和残忍不同。
                          反:那有什么不一样?
                          正:...
                          反:所以没什么不一样对吧,所以你方废除死刑就是出于人道。问你下一个问题。。。
                          达成共识的过程的最后由自己收尾,由自己单方面确认,就难以使观众有「这一点达成了共识」的感觉。
                          所以,不要为了省时间而忽略了「确认」这一步,把「达成共识」这一动作做完整。否则容易在下面给对方保留了自说自话的空间。
                          Eg:反:那有什么不一样?
                          正:...
                          反:所以我们用不人道这个说法,其实意思是一样的。这样可以确定了吗?
                          可以了。
                          正:好,你放心,我方对不人道的理解并没有强加别的意思,跟你方的残忍其实是一个意思。既然确认了,那我们就往下走。
                          由对方亲自确认的共识,才能给每个人一种「这一点达成了共识」的感觉,把讨论进度往前带。
                          Eg:「媒体应该迎合/引领大众」
                          反:一个媒体除了盈利,是不是要负起提供新资讯,接地监督的社会责任,这样的媒体才是称职的好媒体对不对?
                          正:我觉得媒体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可是责任不在媒体,在政府或在其他的教育机构。
                          对方否认,其实仅仅是由于双方用词的歧义而已。
                          反:我的问题很简单,只是在我们心目中的好媒体,除了赚钱以外需不需要帮我们负起一些社会责任?
                          如果你的问题可以用「其实就这么简单」来表达,那么可以直接把这个问题问出来。
                          正:我觉得作为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对方怕吃亏,所以要保持立场的模糊和用词的歧义。但其实这个回答就表示她同意了「媒体是要负社会责任的」。所以到这里,双方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媒体要负社会责任」。
                          反:当媒体拥有庞大的力量,监督、提供资讯、制造舆论的社会责任你觉得媒体该不该承担?
                          正:监督、提供资讯,我觉得是功能而不是责任。
                          同样是因为怕吃亏所以尽可能保持歧义,尽可能不同意对方的说法。
                          但是作为质询方其实可以直接问
                          「既然媒体要负社会责任,那它要负的是什么社会责任?」
                          那我可不可以说其实这就是一种监督,就是提供资讯?
                          不一样,那有什么不一样?
                          这些话,让对方讲出来并由自己翻译归纳,效果好很多。


                          IP属地:江苏36楼2020-06-17 15:55
                          回复
                            何时要激化观点?
                            (1)共识破裂后
                            最常见的发言:这一点我们交由裁判心证。
                            (2)论据未明时
                            最常见的发言:这部分我们交给裁判来判断。
                            所以,在双方基本假设不同时,可以使用「激化观点」。
                            世界上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没有对错之分。由于这一点,当某一观点被抬得太高就出现问题。打压一个观点不会有问题,过度抬高一个观点就会有问题。所以,不要说「对方辩友我觉得这个是错的」,而是要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吗」。
                            Eg:「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
                            反:对方辩友你觉得如果有人杀害了你父母,你还是会原谅他吗?
                            正:我不敢说我能做到,不过我会努力。
                            反:所以你觉得这样的人值得被原谅?
                            正: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
                            反:可是这个人万恶不赦。
                            正:万恶不赦只是在此时此刻而已,没有人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是万恶不赦。他有未来,每个人都能被改变
                            反:可是我们已经给他很多次机会了。
                            正:是,可是这一次的机会为什么不给?
                            在这个过程中,越打压「死刑犯应该被原谅」这个观点,对方就越有机会解释。
                            价值观都是相对的,摒弃一个价值观,会使它反而有成立的理由。没有人可以把这个价值观打压到0。
                            对于价值观而言,「捧比打强」。
                            如何激化观点?
                            (1)帮对方催化立场
                            ①当然应该是这样,对吧?
                            Eg:「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
                            反:你觉得如果有人伤害了你的亲人你还是会原谅他对吧?
                            正:是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
                            反:是的,我们不能因为他做了坏事就剥夺他的生命对吧?
                            正:对。
                            反:对,不能不给他机会。不但这次要给机会,等下次他做错事的时候,还是应该给他机会对吧?我们不能剥夺一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嘛,说不定他下次就不会做了对吧?
                            正:当然。
                            反:对,应该给一个人无数次机会,我们没有权力去剥夺他被原谅的机会嘛。管他做错了多少事我们都应该给他机会,毕竟人都是平等的对吧?哪怕他杀过我爸妈也没关系,也应该给他机会,毕竟他再也没机会杀我爸妈了对吧?
                            ②要求对方普遍化:裁判也一定这么认为,对吧?
                            Eg:「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
                            反:如果有人伤害你的家人被判死刑,你觉得不应该,要给他机会对不对?
                            正:对。
                            反:那你觉得底下的裁判也一定这样想的对不对?如果有一个人的家人被杀了,那这个人也应该和你一样,觉得要给罪犯机会,对吧?
                            正:……
                            这时候正方很难回答,因为「应该给罪犯机会」只是正方自己的观点,一旦要求普遍化,正方很难做到。
                            Eg:「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
                            反:你认为人皆生而平等对吧?
                            正:对。
                            反:没有人有权力剥夺别人的生命对不对?
                            正:对。
                            反:你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这么想对不对?
                            正:对。
                            反:毫无疑问的,无论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没有权力去剥夺别人被原谅的机会,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对不对?
                            正:对。
                            反:如果有人居然认为当他伤害了我的时候我不应该原谅他,如果有人这么想,那个人一定很怪,对不对?
                            正:……不我也许能够理解..
                            反:如果有人居然这么想,这种人应该被拿去改造,这个人脑袋有问题,太偏激,对吧?
                            正:……
                            反:你也对底下三位裁判有信心,他们一定不会这样想,他们都是正常人,对吧?
                            正:……
                            反:所以,万一底下有一位裁判居然不这么想,你想跟他说什么?你会觉得他很怪吗?你会跟他说裁判你应该向另外两个裁判看齐你不能这么想,对吧?
                            正:……
                            反:谢谢对方辩友,我理解了。
                            激化观点这个步骤,可以接在每一个地方。
                            Eg:接在「削弱可信度」后:
                            「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
                            正:即使这样,你还是相信台湾这两年犯罪率没有上升的原因,就是死刑有威慑力,对吧?
                            反:是。
                            正:就算有别的可能而你方不能排除,但你还是认为你方的就是对的,是吧?
                            反:对。
                            正:怀疑有别的可能,而对你方的推论产生质疑的人,都有问题,对不对?即使你不能通过论证排除这些可能,可是如果有人居然怀疑你方的推论,你觉得这个人一定有问题,对不对?
                            反:……
                            正:你方也相信底下三位裁判绝对不会由于这个结论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而你方无法排除这种原因从而怀疑你的结论对不对?
                            反:……
                            正:如果有裁判居然怀疑你的结论是别的原因导致的那他一定怪怪的,就算你方无法排除,对不对?
                            Eg:接在「确认共识」后:
                            「媒体应该迎合/引领大众」
                            反:对方辩友,在您方的理解下,所谓的深入研究、调查,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指的是不是收视率?
                            正:不是。
                            反:那有什么不一样?
                            正:就是不一样。
                            反: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收视率其实就是从听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可是你方还是认为这两者就是不一样,对吧?这两者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对不对?
                            正:对。
                            反: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们全队的看法?
                            正:而你也觉得如果有人认为两者是一样的话,这些人的脑袋都怪怪的,对不对?
                            反:……
                            价值观不怕打,怕捧。
                            好的质询里,这三个基本动作是交互使用的。
                            三、质询的准备
                            1、质询的原因,主要是「好奇」。
                            理论上来说,上场前,双方都会认为各自准备的立论是没有漏洞的,都会认为自己是能赢的。
                            我们都会好奇,为什么「这一点上双方不能达成共识」,为什么「对方可以论证出结果或者原因就是对方所说的那样」,为什么「对方的观点会是对的」。
                            2、要练习不同场合的态度。
                            质询的效果,八成看态度,两成看逻辑。
                            达成共识:诚恳、谦卑、配合(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确认下今天我们有哪些东西可以讨论,哪些东西不需要讨论了)
                            削弱可信度:严肃、自信、专业(分配举证责任、进一步检证)
                            激化观点:嘲讽(捧杀对方观点)
                            要学会在不同的质询步骤中,使用不同的态度,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练习态度要多在场下完成,尽量避免到了场上再去适应。
                            3、不要贪心。
                            一方面,不要质询想着一次就把对手打败,尽量追求效果的「稳定」,另一方面不要原地不动,要追求「有效果」。
                            4、你的架构,就是你的质询稿。
                            对于「凸显己方论点」的质询,要提前定稿。
                            对于「破坏对方论点」的质询,大多凭临场反应。
                            四、恶逃怎么办?
                            1、为什么要逃避问题?
                            (1)在达成共识时,逃避问题是因为「怕吃亏」
                            (2)在推论和资料检证时,逃避问题是因为「己方的资料没有100%的可信度」
                            (3)在为观点辩护时,逃避问题是因为「这个观点只是立场性发言而已」
                            2、从恶逃中,你能得到什么?
                            有的时候,会遇到某些人的恶逃,导致自己的质询没有达到效果(凸显己方论点或破坏对方论点)。这时候不代表着自己的质询没有用,在这样的恶逃中,己方能向裁判传达一个信号:对方辩友你什么态度?而且,哪怕自己的质询在对方的恶逃下被废掉,最起码也要向裁判说明一件事:对方辩友态度很不好。


                            IP属地:江苏39楼2020-06-25 23:56
                            回复
                              2025-07-31 03:2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冒个泡,最近懒得接单,因为办比赛忙。但怕帖子彻底沉了又要重开,稍微顶一下。


                              IP属地:江苏40楼2020-07-16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