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进退两难
部队的收入不高不低就那么回事,大多数人追求的还是成长进步,今天就来详细讲一讲,主要说基层。先从职务上说:排长、副连长,级别上都是副连职;连长、指导员,机关的参谋、干事,是正连职;副营长,机关的股长,是副营职;营长教导员,是正营职。再往上就是参谋长、主任、副团长、副政委、团长、政委了,这些都是首长,一般人根本当不上。军衔上,除了个别专科院校毕业的是排职少尉,一般本科生起步就是中尉,往上是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副连职和正连职都可以戴中尉军衔;正连职和副营职都可以戴上尉;副营职、正营职和副团职都可以戴少校;副团职、正团职都可以戴中校;正团职可以戴上校。现在部队编制改了,取消团改成旅了,很多情况都变了,本文讲的还是过去的事。
一般的排长毕业之后是副连职,戴中尉军衔。最快每三年可以提升一次职务,每四年可以晋升一次军衔。但在基层部队实际上要比理论上慢得多,四年能提职一次就算不错了,军衔是随着职务和任职年限自动匹配晋升的。说到职务晋升,既要看资历,也要看能力,最主要看有没有位置。平均一个连队三个排长一个副连长,一个连队有连长、指导员,再加上机关的参谋干事,所以副连和正连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一,所以差不多每个同志都能顺利提正连职。平均一个营有三个连队,有六个连长指导员,只有一个副营长,再加上机关的股长,正连和副营的比例大概3比1,所以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在正连职转业了,比如我。
大部分部队之外的人不知道,虽然提升难,其实转业也难,不是你说不干了就可以不干的,比如前面说过的转业连长的故事。说到底还是比例问题,比如一个团大概有二百干部,每年因为各种想转业的大概三十人,每年给分的名额也就十个左右,而且这十个名额要优先给超龄的同志。比如你是连职,35岁必须走,营职40必须走。解决了这些超龄的同志,可能就剩下三两个名额了,就会形成二十多个人疯抢3个名额的局面。
在部队,特别是基层部队,既公平也不公平。公平就在于只要你肯好好干,总是能提职的;不公平就在于,普通家庭的干部干得好的四年提一职,官二代干得好的两年就提一职。普通家庭的干部干得不好的,那就是到35岁提不上去了转业,官二代干得不好的25就转业,到地方换个更合适的环境干!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闹转业?不让转就继续干呗?这就要解释一下安置政策了。除了千里挑一能干到将军的,可以在部队干一辈子直到退休,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要离开部队。首先就是年龄限制,毕竟如果四十多岁了,让你继续当连长指导员,你也跑不动了。对于转业离开部队的干部,一般都可以安排公务员工作,营职的就是正科级,副营就是副科级,团职的就是处级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坑的规定,就是连以下干部。简单的说,无论你22岁军校毕业当排长第一天就转业,还是你当了十年连长35岁超龄转业,只要你不到副营职,那都是相同级别——科员!这等于从排职到连职这些年是白干的,一个人一旦提升副营职无望,那一定是转业越早在地方起步越早,才能有个好前途。像我这种就不划算了,转业到了地方,和我同级别的都比我小十来岁,科长还没我年纪大呢,如果考虑仕途的话,基本上是个废人了。
另外就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军人毕竟也是人,就算自己一心报国,毕竟还有父母和老婆孩子。我有不少战友,本来干得不错,自己也愿意继续服役,可是家里确实有困难。有的是父母卧病在床没人照顾,有的是孩子有病到处求医问药。一方面我们的工资不足以雇人24小时看护,第二就算雇人看护了,自己好歹也得出点力不是?总不能让媳妇带着孩子照顾老人,自己天天泡在部队不回家吧?这样的大多数都得离婚!就算媳妇吃苦耐劳脾气好,不和你闹矛盾,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不是?
在我当指导员的第五个年头,我也遇到了和当初转业连长一样的尴尬。一般来说特别优秀的三年提职,大部分四年就该提了,因为我个人确实不算出类拔萃,空出来位置又少,我就来到了第五年。身边的连长指导员们差不多都比我年轻了,有的还是我带过的排长,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心里不是滋味。到了年底,我硬着头皮去找政委“汇报思想”,说自己想进步,政委说部队面临改革,没有位置。于是我就来到了第六年。
在我们团,近20年来,从来没有过一个干满六年的连长或者指导员。当年我提职的时候,还不到26周岁,是全团最年轻的连主官,大家都说,这么年轻前途无量啊!领导见了我都亲切的叫“小X”。如今我已经是全团年纪最大的主官,连团参谋长见了我,都开玩笑的叫“老X”。这一年我的孩子快两岁了,每次回家都不让抱,不但不认识我是爸爸,也不让我碰她妈妈。我问她爸爸在哪里,她指着床头的结婚照——爸爸在墙上呢!
又到了年底,我又一次找首长“汇报思想”,说我不想干了,想走。首长说,部队面临改革,没有名额啊,再说你还不到35呢!这可真是进退两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