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吧 关注:183,442贴子:4,936,160

【Pad】其实还有他们,CK3中新增的剧本推荐人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CK3正式发布到现在已经快3个月的时间了,赶着这波1.2更新,在下也来水水帖子,聊一聊本作中剧本推荐人物的历史背景。这一代虽然看起来有6个剧本,不过其实就867、1066这两个时间段。像前作一样,CK3中每个剧本都给出了一些推荐人物。在这些人中,有一些在CK2中已经是所属剧本的推荐人选,比如1066英格兰三王争霸中的威廉等人;有一些虽然不是2代的剧本推荐之人,不过在吧中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就像托斯卡纳白富美马蒂尔达;最后还有一些新增的推荐人物,本身在名气上可能说不上很大,但同样出现在了剧本的首页之上。
此前2代的时候,我曾给剧本推荐人物写过一个历史背景向的介绍帖子《为什么是他们,简述历史剧本中推荐的有趣人物》。虽然进度比较慢,不过迄今为止也写了7个剧本20多个推荐人物,前两天刚刚完成长篇的弗雷德里克二世。尽管2代的推荐人物还没有完成,不过既然如今已经是CK3的时代,那么在下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先新开一个专门介绍CK3新增推荐人物的历史背景向帖子。在这个新的帖子中,原则上还是只写后两类新增人物中的基督教角色,且CK2已经写过的如无特殊情况就不再写了。至于CK2人物的那个帖子暂时也没打算完全坑掉,和本贴按人物交替更新吧,权当调剂调剂心情。当然按照我写帖子的速度,龟速更新是必然的,有兴趣的话慢慢看吧。


IP属地:北京1楼2020-11-24 19:49回复
    2L放CK2推荐人物的帖子链接:


    IP属地:北京2楼2020-11-24 19:50
    收起回复
      那么本贴我们就从教程人物芒斯特小国王穆尔哈德所在的1066白手起家剧本开始。在这个剧本中一共5位推荐人物,其中阿普利亚公爵罗贝尔在CK2写过,托雷多埃米尔叶海亚不是基督教,那么还有另外3位要介绍。在这三位中,我们就先来看看爱尔兰新手村的芒斯特小国王穆尔哈德。正好关于他的内容并不多,作为引子后的短开篇也合适。


      IP属地:北京3楼2020-11-24 19:51
      回复
        穆尔哈德出自芒斯特的奥布莱恩(O’ Brian)家族,是布莱恩 博鲁马的孙子。这位布莱恩 博鲁马,是CK2中爱尔兰布莱恩血脉的创始人。关于他的介绍,可以参考我一位吧友朋友专门写的CK2血脉人物介绍贴,链接为防吞放在楼中楼里。简单来说,布莱恩 博鲁马在家族的基础上,打破了伊内尔(Uí Néill)家对爱尔兰至高王之位500余年的垄断,被认为是奥布莱恩家族的奠基者。

        (CK3中的公爵级芒斯特小国王穆尔哈德,可以看到他的祖父有爱尔兰国王头衔)


        IP属地:北京4楼2020-11-24 19:54
        收起回复
          穆尔哈德作为教程中的人物,想必不少新手第一件事,就是用他称霸爱尔兰。不过历史上的穆尔哈德,并没有他爷爷这样的龙傲天剧本。其父多诺哈德在老布莱恩死后接掌了家族的权利,并暗杀了自己的半兄弟塔德。而塔德的儿子托尔德巴赫,从1050年后就一直在与多诺哈德为敌。这一方面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一方面也是要争夺老布莱恩的遗产。因此托尔德巴赫在伦斯特和康诺特的支持下,一直在不断进攻芒斯特。穆尔哈德作为多诺哈德的儿子,于1055年领军和自己的堂兄弟托尔德巴赫在柯尔克穆拉德正面交锋,但是惨遭重创。

          (穆尔哈德的堂兄弟托尔德巴赫,CK3中就放在了芒斯特的宫廷中,实际此时两人处于敌对态势)


          IP属地:北京6楼2020-11-24 19:58
          回复
            此后多诺哈德和穆尔哈德父子连战连败,甚至托尔德巴赫不用依靠来自伦斯特和康诺特的外援也能取得胜利。到了1063年,多诺哈德终于扛不住自己侄子的攻势被驱逐出芒斯特,最终死在了去罗马朝圣的路上。穆尔哈德则留下继续和自己的堂兄弟争权夺利,但是他仍旧占不到任何便宜。最终穆尔哈德于1068年在劫掠时被杀,这也标志着托尔德巴赫取得了这场奥布莱恩内战的胜利。这个结果恐怕和玩家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截然相反。
            爱尔兰各编年史中关于穆尔哈德的记载并不算多,他也算不上什么历史上的重要知名人物。从他能成为剧本推荐人物来看,也许CK3在这方面的设计思路更偏向游戏性而非历史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身处爱尔兰新手岛,作为教程人选的穆尔哈德得到了一定的特殊照顾吧。


            IP属地:北京8楼2020-11-24 20:01
            收起回复
              对了,3L忘了补剧本截图了


              IP属地:北京9楼2020-11-24 20:08
              回复
                话说我是文本写完要截图才发现今天更新,去看看新内容了


                IP属地:北京12楼2020-11-24 20:14
                回复
                  预告下接下来的第2个推荐人物,是CK系列中一直享有很高知名度、俗称托斯卡纳白富美的、卡诺莎的马蒂尔达。曾经在CK中,小领主如果能娶到马蒂尔达基本就意味着破局。毕竟在1066剧本开局时,她还是个20岁待字闺中的姑娘。而在历史上,她的婚事同样是各大贵族的重要关注点,不过最终也没有人能借此获取托斯卡纳的广大领地。另一方面,马蒂尔达又因为和德皇海因里希四世间的斗争而为人所熟知,堪称该时代中北意反皇派的代表之一。那么在接下来这篇中,我们就来看看她作为中世纪少数女性领主的不同人生。

                  (1066开局时的马蒂尔达,已经是卡诺莎家族的独苗了)


                  IP属地:北京33楼2020-11-27 12:00
                  收起回复
                    先说出身,马蒂尔达是托斯卡纳边伯博尼费斯三世的小女儿。她的父亲统治着布雷西亚、费拉拉、佛罗伦萨、卢卡、比萨、帕尔马、维罗纳等众多领地,几乎相当于半个北意大利,因此也是帝国内最重要的大领主之一。而马蒂尔达的母亲、洛林的比阿特丽丝,则是德意志皇室的远亲。算起来关系来,马蒂尔达和德皇海因里希四世还是同辈。
                    马蒂尔达作为其父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原本是继承不到托斯卡纳的领地的。老博尼费斯死后,继承头衔的是她哥哥弗雷德里克,其母比阿特丽斯则作为摄政监国。到了1253年,长姐比阿特丽斯夭折,使得马蒂尔达成了爵位的的第一继承人。另一方面,由于孤儿寡母很难统治继承来的众多领地,老妈比阿特丽斯便从洛林老家找了个很有实力的远亲、大胡子高弗雷,和他结婚作为依靠。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高弗雷因为他自己的继承问题公开反叛德皇海因里希三世,是一个有罪之人。所以海因里希三世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绝不承认其合法性。他甚至亲自来到北意追捕高弗雷,还要求小弗雷德里克进行配合。小弗雷德里克拒绝了德皇的这一要求,结果没过多久就突然身亡。

                    (CK3中的下洛林公爵高弗雷,游戏中他对上洛林的宣称就来自其继承争议)


                    IP属地:北京35楼2020-11-29 16:12
                    收起回复
                      自己哥哥死后,托斯卡纳的领地只剩下了小马蒂尔达可以继承。不过她虽然能够继承头衔,但并不等于掌有实际权力。德皇海因里希三世不满于其母比阿特丽斯私交叛逆以及不合作的态度,遂囚禁了她们母女带回德意志,同时也是为了将来控制马蒂尔达的婚事。但另外一边,虽然大胡子高弗雷和比阿特丽斯的婚事不被德皇承认,他还是借此获取了托斯卡纳的实际掌控权。高弗雷在南方站稳后,海因里希三世一时难以再战胜对方,于是双方便开始寻求和解。随着德皇于1056年10月去世,其年仅6岁的幼子海因里希四世上位,王室只得在利益上做出更大的让步。而且虽然此前德意志的王权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但是自海四被长期摄政之后,王权更是显著下降跌破了阈值,这一点在2代帖子写海因里希四世时已有提及。
                      同年12月,小马蒂尔达和其母比阿特丽斯终于获释,回到了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托斯卡纳。由于她未成年并且还是女性,执掌权利的实际还是比阿特丽斯和高弗雷。作为北意最具实力的大领主,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很快开始直接干涉罗马的教宗选举,于1057年8月将高弗雷的弟弟弗雷德里克推上圣座称斯蒂芬九世。1059年高弗雷和比阿特丽斯将新任教宗尼古拉斯二世送进罗马时,小马蒂尔达还跟着一起去旅游了一圈。在父母的亲身教导及托斯卡纳的实际利益影响下,她以后的人生势必与教宗间脱不开关系。1067高弗雷为己派支持的教宗远征卡普阿时,已经20岁的马蒂尔达也参与到了战事之中,她被称作首次为神圣使徒服役的、博尼费斯最优秀的女儿。


                      IP属地:北京36楼2020-11-29 16:15
                      回复
                        而这也提醒了我们一件事,即马蒂尔达才是托斯卡纳血脉的正统继承人,而她的母亲和继父只是代行摄政。因此接下来我们暂时先把马蒂尔达和教会上的联系放在一边,返回来看看世俗方面的事务。为了确保洛林和托斯卡纳联盟的持续性,她和继父高弗雷的儿子、自己的继兄弟小高弗雷“驼子”订下了婚事。1069年老高弗雷死后,马蒂尔达和已经是高弗雷四世的继兄弟正式成婚,但是这场婚事最终被证明十分失败。高弗雷四世身体上的畸形已经让马蒂尔达颇为不满,而两人间的女儿于1071年出生后不久便夭折,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对夫妻间的裂痕。于是在同年年底,马蒂尔达离开自己丈夫独自返回托斯卡纳,并开始以各领地女伯爵及托斯卡纳女公爵的头衔签署政令。

                        (高弗雷三世的儿子小高弗雷,即后来的高弗雷四世。可以看到CK3中他也有驼子的特质,减30的异性吸引力。)


                        IP属地:北京43楼2020-12-15 22:31
                        回复
                          至于高弗雷四世,无论他对马蒂尔达的感情如何,显然不可能轻易放弃借由婚姻统治托斯卡纳的权利。因此转过年来,高弗雷四世南下越过阿尔卑斯山,追到托斯卡纳要求妻子跟自己返回德意志。他甚至还向新当选的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求助,以许诺军事援助为条件换取教会对这场婚事的支持。但是马蒂尔达决心已定,而且格里高利七世作为托斯卡纳地区出身的教宗,本身多少也更偏向女公爵这边。于是高弗雷四世只能无功而返,在1074年又独自返回了德意志。
                          不过比起马蒂尔达和她丈夫间的小矛盾,此时在欧洲还有另一个更大的争执,那就是德皇海因里希四世和教宗格里高利七世间关于主教续任权的争夺。在2代帖子海因里希四世的部分中曾经提过,此事的导火索是争夺对米兰大主教继任人选的决定权。米兰作为北意重镇,是德皇与教宗间的重要平衡点及风向标,因此双方都希望将此地收入囊中。随着利益冲突的加剧,海因里希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间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并开始相互指责。很快德皇便想起了自己祖辈们所使过的手段,与1076年初在沃尔姆召开诸侯及境内的主教开会,宣布罢黜教宗并指责其支持者。高弗雷四世也站在海因里希四世这边,他甚至借机指责自己老婆和格里高利七世有染,从而在舆论上对马蒂尔达及教宗展开双重攻击。
                          不管这一指控是否真实,马蒂尔达确实是格里高利七世的支持者,毕竟之前她的家族就已经与罗马建立了很深的联系。德皇发难的一个月后,教宗这边也发起了反击,宣布开除海因里希四世及其任命主教的教籍。由于在这场争执中的立场不同,马蒂尔达和高弗雷四世间的关系也越发难以调和。虽然两人间闹得很僵,但是他们的婚姻始终没有正式作废。不过其实这段关系也没有再维持很长时间,沃尔姆会议之后高弗雷四世奉命进攻萨克森及低地地区。他在符拉尔丁根外出时遭到刺杀伤重身亡,这也为两人间的争执画下句号。由于高弗雷四世在沃尔姆会议上对自己妻子的指控,马蒂尔达自然被怀疑是此事的幕后指使,然而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此事。


                          IP属地:北京44楼2020-12-15 22:32
                          回复
                            从这段糟糕的婚姻中解放出来后没多久,马蒂尔达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变故,她的***阿特丽斯也在同年因病去世。于是已经30岁的马蒂尔达,成为了托斯卡纳唯一的统治者。而且她还不满足于此,在高弗雷四世死后,马蒂尔达又前往阿尔卑斯山以北,要求以遗孀的身份获取其丈夫领地的掌控权。不过盯上下洛林的人可不少,按照高弗雷四世的遗愿,他把领地留给了自己的外甥、布劳涅伯爵尤斯塔斯的次子高弗雷。但是不止马蒂尔达不认可这份遗嘱,德皇海因里希四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打算将下洛林封给自己的继承人康拉德。在这三方中,显然布劳涅的高弗雷势力最弱,马蒂尔达有教会支持,而海因里希四世自己就是权威。于是妥协后的继承方案也是德皇得利最大,其子康拉德获得了下洛林的公爵头衔。不过由于小皇子才2岁根本不可能履行权利,因此和马蒂尔达有亲缘关系的纳姆尔伯爵阿尔伯特三世被任命为副公爵(vicedux),负责公爵领的实际管理。而布劳涅的高弗雷只获得了布永以及安特卫普边伯的领地,并在之后的10年中一直为了继承争议和马蒂尔达及阿尔伯特三世相争。

                            (布劳涅伯爵与艾达的次子高弗雷,即后来第一次十字军中的统帅、布永的高弗雷,这在后面还会提到)


                            IP属地:北京45楼2020-12-15 22:34
                            收起回复
                              另一方面,随着德皇与教宗间的争执一再升级,马蒂尔达也被卷入了此事的核心圈。起初其实海因里希四世没有太把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当回事,但是他很快发现诸侯们都在拿此事大做文章。而且一旦德皇不能在限期内得到教宗宽恕,他很可能要面临众叛亲离的下场。到了1076年底,眼见时间离最后的期限越来越近,海因里希四世决定最后一搏,向教会内反对格里高利七世的势力寻求支持,并在明年奥格斯堡会议前解决这个麻烦的对手。圣诞节后,德皇在都灵主教的帮助下,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帕维亚,意图袭击前往奥格斯堡会议的教宗。此时格里高利七世的支持者正聚集于特雷伯,而教宗本人也在前来的路上。
                              听闻海因里希四世要在半路动手,马蒂尔达立刻建议格里高利七世到自己的老家、勒佐 艾米丽亚附近的卡诺莎堡避难。很快德皇的军马就包围了卡诺莎堡,但是他们却对城堡里的人没什么办法。眼看离时间期限越来越近,无奈之下,海因里希四世为了保住自己头衔的正统性,只好委曲求全向教宗低头。从1077年1月25日到27号,德皇连着三天站在大雪中的卡诺莎堡门前,请求格里高利七世的原谅。而教宗最终也撤回了对海因里希四世的绝罚,并迫使其发誓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尽管德皇在之后很快又无视了这些协定。


                              IP属地:北京46楼2020-12-20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