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419贴子:73,723,326
  • 12回复贴,共1

那些年,有人背块泥板去上学,还在泥块上写信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18 11:31回复
    关于“泥板”(Clay tablets)文字。
    1849年,英国人在伊拉克北部,亚述的尼姆鲁德,挖到了一个泥板图书馆,史称“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出土30000多块泥板。
    1887年,在上埃及阿马尔纳(Armana),一位埃及妇女在地里劳作时挖到一个地窖,出土了382块泥板“阿马尔纳信件”。
    1906年,德国人在土耳其的赫梯首都哈图沙,挖出了30000多块泥板。
    1933年,美国人在伊朗波斯波利斯附近挖到50000多块泥板。据说已总共挖到40多万块泥板!
    泥板楔形文字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南部,古巴比伦南部苏美尔地区的乌鲁克(Uruk)(图1)。西史称,乌鲁克在西元前3400年就出现了泥板文字。由此,苏美尔领衔的两河文明,比西元前3000年有象形文字的古埃及文明,生生领先更古老了400年,成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18 11:42
    回复
      泥板楔形文字起源于苏美尔的乌鲁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2-18 11:43
      回复
        这种泥板楔形文字分布区域极为辽阔:从苏美尔诞生,向东传到伊朗(埃兰),向北传到亚述和赫梯,再沿地中海东岸南下,直到埃及(图2),横跨亚非。
        图片
        (图2)埃兰、巴比伦、亚述、赫梯和埃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18 11:44
        回复
          咱们来看看楔形文字泥板长什么模样。
          先看两块最古老的泥板。
          西元前2250年,就是说4000多年前,巴比伦的阿卡德国王和古波斯埃兰国王,两个君王之间签了一个和平协议(图3-左)。
          还有用泥板刻的国家法典。有一块在20世纪20年代才新挖出来的《乌尔纳姆法典》,据说比汉谟拉比法典还要古老,是人类最古老的的法典(图3-右)。需要万民严格遵守的一国之法,如此庄重的文件竟然也是刻在泥板上
          图片
          (图3)(左)阿卡德与埃兰君主和平协议
          西元前2250年
          (右)乌尔纳姆法典
          西元前2095-2047 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18 11:46
          回复
            泥板也可以用来写信(图4),长见识了吧。这两块泥板都是信件,尤其右边那块,就是著名的埃及“阿马尔纳信件”(letters of Amarna)其中一块。这是巴比伦国王写给埃及国王的外交信件,是一封国书哦。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2-18 11:46
            回复
              图4)(左)一个亚述商人写给商队领队的私信
              西元前19世纪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右)巴比伦国王向埃及国王写的外交信
              西元前1350年
              大英博物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18 11:47
              回复
                泥板还可以用于记录私人档案(图5-左)。
                有一块饼状泥巴更神奇,是一幅星象图(图5-右),上面标示的竟然是西元前650年1月3-4日在尼尼微这个地方看到的星象!时间多么精确,精确到某日,但材料又是多么不坚固,是泥……泥巴块块的用途简直与纸张没有什么两样。
                图片
                (图5)(左)亚述私人档案泥板
                西元前8世纪
                柏林帕加马博物馆
                (右)西元前650年1月3-4日夜尼尼微星象图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2-18 11:47
                回复
                  来看一段百度伊拉克(两河流域)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南部干旱,姑且不论。伊拉克北部,就是发现大量泥板的“亚述地区”,还是有相当降雨。
                  再看土耳其“赫梯地区”的降雨量:“峡谷地区全年降水量600至 800毫米,沿海地区全年降雨量为500至700毫米”……
                  就是说,在亚述和赫梯这两个盛产泥板文字的地区,并非干旱无雨,而是有相当的降雨量。这些雨水必然渗透到地底下,以地下水或潮气,化解这些泥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18 11:49
                  收起回复
                    1、用泥板来签定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铭记君王伟大功绩的丰碑。
                    如伟大威武的亚述王萨尔贡二世,打了第八次战役,取得辉煌的胜利。结果是记录在一块泥板上(图左)。
                    还有一个滚筒泥柱,记录萨尔贡二世建造都城的功绩(图6-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12-18 17:34
                    回复
                      2、用泥板来做日常用的字典或者教材。
                      比如尼尼微图书馆中有一块列出苏美尔-阿卡德两种文字同义词汇表(图7-左)。
                      还有一块,是算命先生用的教材(图7-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12-18 17:36
                      回复
                        3。
                        有一块泥印章,记录的是苏美尔人在西元前3000年就喝上啤酒了(图8-左)!文字符号中并没看出啤酒杯。
                        第二,据说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12块记录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泥板,共3500行,成形于西元前19世纪。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苏美尔的乌鲁克国王,史诗就是描写他的故事。1872年,英国人乔治·史密斯(G. Smith)成功破译了其中第11块泥板(图8-右)。据说是描写巴比伦的大洪水,印证了圣经传说,构成圣经大洪水故事的原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12-18 17:40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12-19 0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