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546贴子:1,149,097

回复:修道入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
上士听到道后,勤奋践行;中士听到道后,将信将疑;下士听到道后,则会哈哈大笑,如果不被他们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了。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明道好似让自己变愚昧;修道精进时好似在后退;平坦之道好似曲曲折折;高德好似很底下;广德好像很有限;积德好似很失德;质朴纯真好似浑浊未开;得道好似无道。无形的空间是没有边界的;无形的环境是自然而成的;无形的波动是很少听到声音的;无形之象是没有形状的。大道隐匿于无形之中,只有道,可抚育万物善始善终。


IP属地:天津18楼2021-02-28 11:24
回复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
    我的思想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践行。世间却不能理解,不能践行。思想要有道德宗旨,践行要有道德原则。但就是因为侯王们无知,因此不理解我的思想。理解我的思想的人稀少,遵循我的思想的人难得。因此,圣人言简而意赅。


    IP属地:天津19楼2021-03-01 10:07
    回复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
      知道自己尚未明道,这是值得提倡的;不知道自己尚未明道,这就是不能明道的病根了。只有祛除病根,才能明道。圣人没有这种病根,因为其祛除了病根,因此,就明道了。


      IP属地:天津20楼2021-03-02 15:56
      回复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解:
        天地之道是没有亲疏远近的,其公平无私辅万物以成长;圣人之道也没有亲疏远近,其公平无私服务民众。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在波动吗?时空波动的天地之道空虚无形而永不停歇,在波动的过程中,不断化生万物。总而言之,根本上要坚守天地人相统一的天人合一之大道。


        IP属地:天津21楼2021-03-03 15:32
        回复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
          造车用三十根辐条汇集于一个车毂上,有形空间又恰当地产生了无形空间,有形与无形的相互依赖就有了车的用途;揉土制作浇注模具,有形空间又恰当地产生了无形空间,有形与无形的相互依赖就有了浇注模具的用途;开门窗建造房屋,有形空间又恰当地产生了室内的无形空间,有形与无形的相互依赖就有了房屋的用途。因此,有形存在是无形存在所依赖的内在资源,无形存在是有形存在所依赖的外在用途。


          IP属地:天津22楼2021-03-04 17:21
          回复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解:
            古代善于遵道的君王,精通无形之玄,深不可识。正因为深不可识,故而只能勉强来描述:其谨慎明道,如冬天要涉水过河;其警惕失道,好象对周围都心存畏惧;其严谨遵道,如客随主便;其服务之德行,使民众如沐春风;其服务之实惠,科学合理;其服务之普惠,深入民生方方面面;其服务之包容,容纳众生。
            谁能让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稳定下来,慢慢明白道理而使社会变得井然有序?谁能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同时,使社会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以道莅天下,尊道贵德才能行事恰到好处,而使社会和谐发展,这样,社会才能在稳定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IP属地:天津23楼2021-03-04 21:01
            回复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
              认识大道,遵守大道。万物皆在变化,我可以观察其循环往复。万物从产生发展到衰退消亡,各自都回归到统一的根本规律。统一性就是不变性,不变性就是周期性,周期性就是不变性。认识到了万物的统一不变性规律就明白了大道,不明白大道,轻举妄动是凶险的。认识到大道具有包容性、普遍性,普遍性源于公共性,公共性源于为公之王,为公之王源于天地间的普遍规律,天地间的普遍规律源于道,道源于统一永恒,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IP属地:天津24楼2021-03-05 22:27
              回复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
                以道莅天下的君王,民众自主发展时能感受到公道公德公法就在身边;其次是仁治的君王,只有亲近的人赞誉之;再次是义治的君王,结党营私,民众会畏惧并远离之;最次是礼治的君王,专制剥削,人民会反抗并侮辱之。信仰不能经受实践检验,导致人民不再信任而失去民心。警惕君王搞人治,这样,功成事遂时,百姓都说君王尊道贵德敬法。


                IP属地:天津25楼2021-03-06 00:50
                收起回复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解:
                  断绝人治而以道莅天下,抛弃谎言以求真理,则利民百倍;断绝投机取巧,抛弃自私自利,就廉洁奉公了;断绝亲疏远近之仁以公平,抛弃结党营私之义以为公,民众就找回道德信仰了。这三个方面,感觉道德理论不足,因此,将其归属为以下理论:尊道贵德,大公无私,绝儒去患。


                  IP属地:天津27楼2021-03-06 13:49
                  回复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
                    上善若水,来治理大国,就像烹煮时要处理好水(天道)、食材(人道)、厨师(圣人之道)之间的关系。用大道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就可以处理好天道、人道、圣人之道之间的关系。人道与天道一方面是对立的,另一方面也是统一的,当圣人之道展示天人合一之大道时,天道就不会伤害人道,圣人之道也不会伤害人道。天人相和而不互相伤害,故而,天德、人德、圣人之德就相统一了。


                    IP属地:天津30楼2021-03-07 10:59
                    回复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
                      大国执行根本之道,承担着国际公环境的道德责任。公道常以无形之根本引领有形之万物,作为根本,其将处于下方。所以,大国用公道引领小国,则会得到小国认同;小国向往大国之公道,则会得到大国认同。所以,大国执起大道之光,小国追随大道之光。大国不过是想用公道之光明引领小国发展,小国不过是向往公道之光明而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两者各得所想,大国更应遵从公道而立于根本(以求天下大同)。


                      IP属地:天津31楼2021-03-08 13:06
                      回复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
                        小国民众少,要以民生为根本,精兵简政,不承担国际公务(由大国承担)。不设全套公务建制,以免加重民众负担而导致民众逃离国家;收缩公务活动,减少行政开支;不穷兵黩武,缩减军队规模。回归民生根本,让民众回归到生命根本之道,发展经济,以求吃得香,穿得好,住得舒服,乐于物质生活。不要承担国际公务,减少国际往来。


                        IP属地:天津32楼2021-03-09 10:31
                        回复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
                          小国民众少,要以民生为根本,精兵简政,不承担国际公务(由大国承担)。不设全套公务建制,以免加重民众负担而导致民众逃离国家;收缩公务活动,减少行政开支;不穷兵黩武,缩减军队规模。回归民生根本,让民众回归到生命根本之道,发展经济,以求吃得香,穿得好,住得舒服,乐于物质生活。不要承担国际公务,减少国际往来。


                          IP属地:天津33楼2021-03-09 10:33
                          回复
                            待续。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5楼2021-03-11 11:11
                            回复
                              断网,删回复,隐藏回复,无耻也!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21-03-11 1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