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2全面战争吧 关注:133,109贴子:7,251,139

回复:【Mod推荐】Tsardom: Total War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波兰胡萨尔在波兰与奥斯曼、沙俄、克里米亚汗国等国的争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此时的波兰也在欧洲是T1的强国,经济社会和军事方面都颇有建树。
波兰胡萨尔的巅峰时刻自然是1683年维也纳城下的解围战,索别延斯基的翼骑兵部队将卡拉.穆斯塔法大维吉尔的奥斯曼大军硬生生从维也纳城下remove掉了。其实早在此前,波兰和土耳其就在巴尔干冲突不断,双方互有胜负,但是维也纳之战基本上是为奥斯曼的扩张画上了句号,从路走窄了变成了走下坡路…


来自iPhone客户端188楼2021-07-28 18:55
回复
    8.14 古拉姆、哈珊、伊克塔、马穆鲁克、图科珀尔、西帕希与耶尼切里——他们到底用什么兵?
    虽然继承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土耳其如今和当年的塞尔柱可能在基因层面的联系堪比神罗和罗马,但至少从塞尔柱到奥斯曼这条线还是无比清晰的。
    我们就从古拉姆说起吧…
    古拉姆的写法为ghulām(复数为ghilmān),虽然是奴隶兵,但和mamlūk不同,马穆鲁克意为“所有物,财产”,而古拉姆原本指的是侍从和仆人。
    古拉姆的来源一般是突厥人或者高加索人,在倭玛亚王朝时还曾经有过斯拉夫人和柏伯尔人充当古拉姆。
    在阿巴斯王朝时,古拉姆趋于成熟,尤其是在穆塔迪德时期,但是阿拉伯人最初并不太喜欢古拉姆,穆塔西姆时代最初引入古拉姆时还发生过针对此时的骚乱(836年),逼得穆塔西姆从巴格达逃到了萨马拉…


    来自iPhone客户端189楼2021-07-28 19:09
    回复
      2025-05-10 04:03:54
      广告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就分裂为倭玛亚、法蒂玛、阿巴斯等诸多分支,大量突厥人从中亚地区迁往西亚和花剌子模等地,也让古拉姆们遍布了整个中西亚。
      古拉姆也是分种类的,奴隶主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训练古拉姆战士,例如德里苏丹国的古拉姆就充当突击骑兵使用,但在其他地区则有些充当轻骑兵,有的充当步兵。
      简而言之,古拉姆本身和马穆鲁克一样更像是一个群体,被用于武力用途,而非一个专门组建的特定兵种。


      来自iPhone客户端190楼2021-07-28 20:57
      回复
        伊克塔我们前面提到过,伊克塔是一种中东的土地税收制度。
        相比起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伊克塔并不是家族继承,使用土地的人更非农奴或者佃农,伊克塔所有者除了收税之外,对使用者的人身与生活没有任何干涉权。
        伊克塔最初是由波斯人创造,塞尔柱人则把这个制度带到了安纳托利亚。事实上,伊克塔的“所有者”们并不是真正拥有土地,他们只是被赐予了这些土地,实际上他们才是伊克塔的“使用者”,即享有这些土地的收入,而在伊克塔上种地的农夫们,法理上他们并不依附于“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会因为其他各方面原因过得和农奴差不多…
        但即使如此,伊克塔所有者的经济条件自然是好于一般人,也能支付得起良好的装备,让他们和后代继续以优质士兵的身份参战。


        来自iPhone客户端191楼2021-07-28 21:09
        回复
          从我目前找到的哈珊卫队的资料来看,最早采用hasham的似乎是安达卢西亚的摩尔王朝,目标是为了对抗北边王国的重装骑兵。
          Hasham的字面意思为“警卫”,塞尔柱在历史上有没有采用Hasham说实话我还没能找到太多资料。但是从中二本身的介绍来看,Hasham更近似于一种精英的宫廷奴隶卫士,尤其是护卫苏丹本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92楼2021-07-28 22:23
          回复
            在开始说西帕希之前,我们得补充一个兵种,即阿斯卡瑞贵族骑兵,当然了,这是中二mod的叫法…
            Askari本身是一个波斯词,意为“士兵”,是lashkar“军队”一词的衍生,在中世纪时期这个词应该更多指向了军队中的那些装备较好的小贵族,和古拉姆和马穆鲁克一样,这个词本身和兵种其实关联比较有限…


            来自iPhone客户端193楼2021-07-28 22:28
            回复
              西帕希(Sipahi)是塞尔柱时期就已经成型的职业骑兵,与古拉姆不同,这些骑兵并非奴隶,而是优质的职业兵。
              西帕希的包含范围很广,基本上除了Akinci和各部落征召雇佣来的骑兵都叫西帕希,在塞尔柱和奥斯曼军队中形成了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兵种。
              西帕希在奥斯曼时期被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归附于行省的timari,另一种是kapikulu宫廷西帕希,而西帕希的职业兵性质导致他们后来与另一支职业部队耶尼切里新军之间出现了冲突…


              来自iPhone客户端194楼2021-07-29 03:45
              回复
                行省西帕希一般归Bey们指挥,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宫廷西帕希有严格的装备和相应的战术职能,是宫廷常备部队的骑兵分支,步兵分支则就是耶尼切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195楼2021-07-29 03:48
                回复
                  2025-05-10 03:57:54
                  广告
                  宫廷西帕希分为六个不同分支,Sipathis多由贵族子弟组成,是常规意义上的贵族骑兵,左右分别有一支Ulufeci和一支Garip,然后就是Silahtar,西帕希中的精锐部队,由苏丹本人的私人军事勤务官指挥,此人甚至要负责在苏丹和大维齐尔之间充当联络人…
                  Garip是宫廷西帕希中较为轻装的轻骑兵,而Ulufeci则是和Silatar及Sipathi一样的重骑兵,除去Garip之外,宫廷西帕希一般装备有板链复合的盔甲(比如Yawshan或者四镜那种?),骑枪,马刀,锤矛及复合弓。
                  地方西帕希的装备则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战争需求,比如巴尔干地区的地方西帕希(Rumeli Sipathi)会和宫廷西帕希中的Ulufeci一样是重装骑兵,并且也会装备锤矛,因为…巴尔干地区经常要面对的是来自哈布斯堡的重骑兵偶尔还有特兰西瓦尼亚和后来波兰的重装胡萨尔…


                  来自iPhone客户端196楼2021-07-29 04:03
                  回复
                    耶尼切里或者耶尼沙里新军同宫廷西帕希一样,是直属于苏丹的精锐部队,据称最早创制于奥尔汗时期(即沙皇mod战役开始的时间前后)。
                    耶尼切里最初的主要来源是devsirme,即由奥斯曼治下的基督家庭将男孩进贡给苏丹,由奥斯曼人来训练他们皈依并成为职业步兵。耶尼切里之所以被称为“新军”,是因为他们既不是负有封建义务的征兆兵,也不是归附于某人的奴隶,更不是意大利式的佣兵,他们是受训服务奥斯曼,同时还定期拿工资的职业步兵,可以说是当时欧洲第一支现代概念的常备军。
                    但是进贡招兵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家庭,除非是生活困难,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成为耶尼切里,这样非常容易招致反抗。在一些演义中,弗拉德三世在1459年拒绝向奥斯曼苏丹进贡的内容中,就包括耶尼切里新兵。再一方面,这样的征兵制兵源并不是特别充足,所以在后来当奥斯曼常备军数量剧增的年代里,一般平民也可以参加新军。


                    来自iPhone客户端197楼2021-07-29 12:17
                    回复
                      耶尼切里有着明确且严格的纪律规范,这在当时的欧洲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当时的欧洲职业部队,比如瑞士步兵和朗斯科涅,那完全就是贼配军…英军的纪律性那更是堪比强盗…


                      来自iPhone客户端198楼2021-07-29 12:22
                      回复
                        但是耶尼沙里的纪律性高,不代表他们就没惹出过乱子…
                        在14世纪新军刚刚成立时,人数不过几千人,1475年时大约为6000,但是随着奥斯曼的扩张和常备军的扩充,新军的人数也随之膨胀,由于15-16世纪奥斯曼的频繁对外征战,新军人数一度达到4w之巨。
                        与此同时,西帕希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一方是苏丹直辖的近卫军,一方是奥斯曼帝国精英群体的贵族军人,两者之间参与宫廷斗争甚至都不是个问题,而是必然结果…
                        得益于奥斯曼残酷的继承制度,新军和西帕希的对立和苏丹家族内部的争斗相结合,最终,耶尼沙里也步了罗马禁卫军的光荣传统,搞了几次禁卫军继承事件


                        来自iPhone客户端199楼2021-07-29 13:44
                        回复
                          8.15 意大利的佣兵天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经有过对军队来源的专门论述,在现代人看来,这几乎不可理喻。因为对现代人来说,国家常备军、民兵、征召兵和过去的封建征召兵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西欧的封建军队不就应该是骑士老爷带着征召兵在战场上乱窜,边窜边喊:“侍从!来握神鞭!”
                          可是对于中世纪的意大利,贡多铁里、残枪和各路佣兵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尤其是文艺复兴前后,城邦国家要经常花钱去找雇佣兵团为自己打仗,这本身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来自iPhone客户端200楼2021-07-29 13:52
                          回复
                            虽然意大利城邦中不乏财大气粗之辈,比如热那亚、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些城邦要么是地区强国,要么是经贸中心,但是像卢卡、切塞纳、佩萨罗等地则是另一番局面,并不是说他们没钱,而是他们很多没有长期单独维持一支大规模常备军的需要。他们要么有可以依靠的同盟和亲戚(比如佩萨罗和米兰、伊莫拉、佛利或者米兰和神罗),要么就是佣兵输出地(比如乌尔比诺)。
                            中世纪的意大利标准防御是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当地民兵和领主们的常备部队,另一部分就是他们长期雇佣的condottiero(condottiere的复数),condottiere这个词本意是指“签订合同的人”,后来引申为佣兵队长,这个词在现代还有,即所谓的“独立承包商”。
                            condottiere并不是一个兵种,而是一个群体,即负责指挥一国的雇佣兵的人或者雇佣兵团的头目,这些人并不一定本身是佣兵,甚至可能是来自冲突第三国的常备部队指挥官,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是某一城邦的领主大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201楼2021-07-29 14:04
                            回复
                              2025-05-10 03:51:54
                              广告
                              除了斯佛尔扎这种本身就是佣兵起家的家族,像是乌尔比诺公爵和罗马涅公爵都曾经出任过其他城邦的Condottiero,实际上就是一个城邦花钱雇佣另一个城邦的军队保护自己。
                              这当然经常发生不靠谱的事件,佛罗伦萨和罗马涅公爵的协议期间,维特勒佐.维泰利突发奇想要报自己的兄弟被佛罗伦萨人坑死的仇,把当时还在切塞纳忙于征战的罗马涅公爵也拖下了水。
                              再后来,condottiero成为了雇佣兵的代名词之一。
                              但是残枪我们就有的说道了。
                              西欧在14世纪时出现了一个群体,叫做Men at arms,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兵种,即重装武装步兵或者骑兵,这些人并不是贵族出身,但是却装备有精良的盔甲和武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锻造技术获得了进步,在战场上一度导致了一些混乱:因为按照战争习惯,贵族投降之后是不能被伤害的,但相应的,贵族们也不能在投降后作出有违身份的事情——比如你转身之后给你来一下——但是武装步兵和骑兵们就没有这个顾虑,他们又不是贵族…
                              中二原版中的意大利重装骑兵和步行版本就属于这个兵种。


                              来自iPhone客户端202楼2021-07-29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