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公元194),三月。话说主公刘表拜徐庶为军师之后,平定荆襄四处叛军之城邑,开疆拓土,荆州军逐渐壮大,但尚未与诸侯之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气渐暖。主公刘景升召蒯氏兄弟及军师徐元直一同汇聚襄阳,大摆宴席,共议大事。
接风洗尘毕,宴席后,刘景升召集三人入后堂,商议军政大事。
刘景升:诸位贤士,吾等既已平定荆襄四地,而后又当如何?
蒯良:主公,荆襄四地虽已平定,而荆州之忧仍未解。各诸侯相互攻伐,天下大乱,时局动荡不堪,民心丧乱,各 诸侯又背信弃义,敌我不分,无利不争。主公当以仁义之师,征讨不仁,以此本根本,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众诸侯,曹刘孙皆为英雄之辈,吾等仅依荆州之地恐不能与之敌,主公必广开疆土,方可与之争。
刘景升:先生所言甚是,吾本荆州刺史,只想保境安民,无奈天下大乱,世人欲置身事外,难上加难。而仅依荆州四战之地,吾等万万不能独善其身。开疆拓土,实不为吾所愿,无奈之举耳。
徐元直:子柔先生所言甚是,主公当下定决心,早做图谋。
蒯越:在下附议。
刘景升:军师《新野八略》之策,实乃先生旷世之作。当下时局,军师有何谋划,当从何处征讨,以何名义?
徐元直:荆南韩玄,数来背信弃义,虽臣服却不听令于荆州,且韩玄无道,残暴不仁,百姓多有怨恨。主公当以仁义之军,南下长沙,讨伐韩玄,尽取荆南之地。而西川之地,吾荆州军亦必速入川,相机行事。
蒯良:在下附议
蒯越:在下附议
刘景升:先生之计甚妙,军师可用兵耳,军士调动,将领派遣,谨依先生之令。
徐元直:在下拜谢主公。
议事毕,蒯良与军师相继告退,蒯越留下与主公有言。
蒯越:主公,军师固然神机妙算,实为天才。但主公委以兵权,似乎不妥。毕竟军师初来乍到,不知其心,小心为上。另,蔡瑁、蔡中、蔡和等蔡氏一族,此次征伐,必须予以节制,蔡氏一族,早有异心,主公不可不防,在下以为,应拆分蔡瑁等人,使其不能一起媾和,妄生事端。
刘景升:先生不必如此,元直其人,谋士也,吾深信其为人,其德。至于蔡氏一族,先生所言,吾在思虑一番,谢先生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