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晋朝开始建庙祭祀,郡守殷济上奏获批修建司马迁祠,宋朝尹阳扩建司马迁祠,在金元也是官方维护,司马迁墓是元朝修建成蒙古包形状,早期是地方祭祀,但是有时最高统治者贤明时会举行国家祭祀,忽必烈举行过一次国家公祭,在清朝康熙时,就是朝廷派特使吕和钟来进行国家祭祀,并且和韩城县令翟世琪共同确定马氏为司马迁后裔,担任主祭,司马迁的祭祀也是带有国家祭祀性质的,仅仅不是每年都国家祭祀,每年的祭祀都是韩城地方官祭祀。民国乱世,祭祀情况不详,应该沿袭地方官祭祀传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马迁庙被定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没延续祭祀传统,只是让韩城地方民间祭祀,这时主祭也改成冯氏和同氏,都是隐居在司马迁家乡韩城的司马迁后裔,不再让有全国影响的司马迁后裔司马徽子孙马氏和司氏主祭,到九十年代才恢复地方官祭祀,主祭仍是冯氏和同氏,并且发展成和黄帝、孔子并列的中国三大公祭。但是还没有像元朝清朝时举行国家公祭,仅有地方公祭。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司马迁国家祭祀也是值得尊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