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62贴子:358,492

回复: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看不懂的敛兵聚谷之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么这两种情况哪一种对呢?先放下。
诸葛亮去世后,张翼因“追论讨刘胄功,赐爵关内侯”。那么是第二种情况?不能简单的这么认为。
诸葛亮是一个比较严格的领导,他对高级干部的要求是很高的,从蒋琬、姜维等生活简朴,不蓄私产这样的作风就能略见一斑;同时诸葛亮也是公正包容的,李严犯了那么大的错,还能指望被诸葛亮重新启用,所以对于刘胄之乱和张翼的作为表现,诸葛亮认为是功过相抵的也算客观中肯,对张翼也是继续任用,使之效力军伍,积功升迁,奖罚合适。
而在诸葛亮死后,因讨刘胄之乱的功绩封张翼为侯,从道理上看是蜀汉政权对张翼的评价是改为功大于过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改变呢?这就牵涉到刘禅与“后诸葛亮团队”的斗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3-05-07 12:29
回复
    蜀汉“益州四将”——王平、马忠、张翼和张嶷是各有不同的。王平是魏延事件的当事人之一;马忠是没有家世的,按照举主阎芝考虑,也算是荆州系的人;张嶷是马忠部将,从南中到北伐,基本上算“纯武夫”(无贬义)。只有张翼 ,世家子弟,是有根基的。再因为“刘记”的缘故,在南中吃了“挂落”,但知情识趣,这么多年又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做事,使张翼成为了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要拉拢益州世家巩固君权的一个标杆,蒋琬能反对吗?
    再有因魏延事件,蜀汉政权内部的矛盾急需弥和,一个关内侯而已,所以对张翼的评价有改变,是情理之中的。
    透过张翼封侯这个事,我仿佛看见了费祎在其中的长袖善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3-05-07 12:31
    回复
      在费祎去世后,姜维北伐时,张翼跳出来唱“反调”,结果姜维居然是“强率”(维不听,将翼等行)张翼出兵;更夸张的是“自翼建异论,维心与翼不善,然常牵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这真是怪事连连。兵凶战危之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居然能够在将帅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还要“牵率同行”,姜维就是这么欺负老实人的吗?姜维这不是胆大,这是心大的没边了!
      姜维为什么敢这样对待张翼和张翼为什么要反对姜维北伐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3-05-07 12:32
      回复
        在陈祗姜维时期的北伐,其背后实质都是刘禅君权的扩张。刘禅的主要目的是要用北伐这面旗帜,收缴掌握在丞相幕府派(后来的荆州小团体)手中的各项政治、经济资源,用于巩固自身权位。
        真以为当“虚君”那么舒服啊?随时都在掉脑袋的边缘的。“陛下何故谋反?”可是满满的血与泪啊!
        费祎的保境安民的政治决策,在基于蜀汉国力、军力、财力以及生产力这些方面的考虑是有其正确性的,除了对诸葛亮建立的政治制度有损害,但费祎这个执政者都不在乎,其他人当然是乐观其成的。
        张翼反对姜维是出于维护益州本地势力的利益考虑的,但他的反对与诸葛瞻后来对姜维的反对是性质和内容都完全不同的。
        举个类比。姜维与张翼之间的意见分歧就像这样:北伐这个生意可以做,但谁出本钱?双方讨论的是在收缴丞相幕府派的各项资源后大家的分成问题。
        而姜维与诸葛瞻之间的场景是这样的:
        姜维(刘禅)对诸葛瞻说:把钱拿出来北伐,这是你爸说的!
        诸葛瞻说:大哥,没钱了!咱不出去浪行不?我费叔在那会就说没钱了!
        正是因为姜维与张翼在利用北伐这个事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所以张翼的反对只是具体步骤方法的不同,姜维才能“强率之”。而后来姜维想用这一招对付荆州小团体,结果胡济就敢在段谷之战“闪”了姜维一把。
        张翼是在洮西之战后,才逐步站队到诸葛瞻这边。这是因为姜维北伐所造成的损耗远远大于益州势力的收益,所以转而与诸葛瞻利益渐趋一致了。张翼所代表的益州势力与姜维合作是为了“开源”,而与诸葛瞻合作则是为了“节流”,总其原因,就是刘禅掌控了纺织品贸易的利润,只拿这些利益来巩固自身权位,而不是投资国家的发展,使蜀汉的财源匮乏,造成蜀汉除了刘禅都是输家(包括姜维)的局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3-05-07 12:33
        回复
          那么张翼在君相二元论中,算哪一边呢?他是代表支持刘备刘禅的益州势力,算君权系里的中间派。这个回答是不是很滑头啊?
          最后,顺带说说蜀汉的“全勤奖”获得者—廖化。按照这个逻辑划分,廖化算哪一边的呢?廖化也是中间派,不过是属于相权系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3-05-07 12:36
          回复
            知乎: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老实人张翼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8488240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3-05-07 12:44
            回复
              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诸葛亮的南征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经《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使诸葛亮南征的事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也使诸葛亮仁义与智慧的形象在后世深入人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3-05-09 22:37
              回复
                那么在历史中发生过这个事吗?从史料中看应该是没有的。那么诸葛亮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南征事迹又怎么去认识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3-05-09 22:38
                回复
                  在《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一文中,理清了诸葛亮为蜀汉奠定的经济基础,即以兴工拓商的发展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方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3-05-09 22:39
                  回复
                    兴工,好解释,著名的“锦官城”——纺织品生产(今国疲民虚,惟仰锦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3-05-09 22:40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3-05-09 22:41
                      回复
                        蜀汉的纺织品不仅仅只有蜀锦才具备价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3-05-09 22:42
                        回复
                          确实,三国时期的蜀汉纺织品在历史记录中就只有蜀锦,但蜀汉的纺织品还有另一个主要品种:蜀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3-05-09 22:43
                          回复
                            蜀布,主要是“賨布”,即苎麻布。这种纺织品最开始是由“賨人”,即秦巴山区的边远人民生产的布匹。但当它行销南国之后,这个生意的生产销售可就不在局限于秦巴山区了。“賨布”洁白柔韧,耐水湿,汗渍不败,易为夏衣。这种布匹是南中地区、印缅等地最为实用的纺织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3-05-09 22:43
                            回复
                              蜀布,最早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现中亚—阿富汗一带)就见到过的一种中国商品,而且张骞也访知,这种布匹是从身毒国(印度东北地区)贩卖过来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3-05-09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