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明,阎宇的最后结局不明。
在《三国志》中记录了在蜀汉灭亡之战中,阎宇带兵回援成都的事迹。可到底他参没参战?降没降魏?是否死于“二士争功”?蜀汉灭亡后是否入洛阳等等,统统没有记录。这可是蜀汉的“方面级别”的高级官员啊!可是真的没有。
关于阎宇的结局,我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做一个推断。但需要申明一点就是推断中的内容是不带有褒贬意思的。
阎宇作为大半辈子都从事军事后勤业务和熟谙“养兵之法”的将领,在官场、商场都是非常会“来事”的一个人,他的处事原则往往更偏重于现实性考虑。那么在诸葛瞻绵竹败亡、刘禅开城投降的蜀汉结局下,阎宇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阎宇的选择或许就是“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吧。具体做法就是:散其部众,潜归乡里。这个套路并不稀奇,当年董卓事败身死后,李傕郭汜就曾经打的这个主意,只是被贾诩劝止住了,但这世上又有几个能像贾诩那样具备“反向思维”的人呢?
至于下定了决心后,阎宇的精明也就能够体现出来了。“潜归乡里”并不是回他原籍荆州南郡,他要么是回巴西郡,要么就是去南中。趁成都“二士争功”之乱,曹魏对蜀汉政权的清理只局限于明面上的蜀汉官员,而无暇顾及基层世家豪强的机会,凭借过往纺织品贸易建立起的人脉关系,通过联络世家豪强继续开展对外纺织品生意(生产和销售)为依托,迅速形成利益共同体,完成对个人和家族进行的隐藏和变迁;同时要看到,在蜀汉灭亡后,罗宪、霍弋等“老同事”是一直任职到晋朝的,这些政军关系也是阎宇能够隐姓埋名的最大凭恃。
至于陈寿为什么在《三国志》中不写清楚他的下落呢?或许陈寿是真的已经把阎宇“遗忘”了吧。(陈寿的举主里面可是有罗宪的)
最后,东汉益州巴西郡的阎姓是来自东汉阎显---阎穆这一脉。在三国时期,这一脉的名人是阎圃,他是曹操征汉中后随曹操北返,迁居河南的。这一脉与阎宇的荆州阎姓应该是相去甚远的。
全文完。
在《三国志》中记录了在蜀汉灭亡之战中,阎宇带兵回援成都的事迹。可到底他参没参战?降没降魏?是否死于“二士争功”?蜀汉灭亡后是否入洛阳等等,统统没有记录。这可是蜀汉的“方面级别”的高级官员啊!可是真的没有。
关于阎宇的结局,我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做一个推断。但需要申明一点就是推断中的内容是不带有褒贬意思的。
阎宇作为大半辈子都从事军事后勤业务和熟谙“养兵之法”的将领,在官场、商场都是非常会“来事”的一个人,他的处事原则往往更偏重于现实性考虑。那么在诸葛瞻绵竹败亡、刘禅开城投降的蜀汉结局下,阎宇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阎宇的选择或许就是“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吧。具体做法就是:散其部众,潜归乡里。这个套路并不稀奇,当年董卓事败身死后,李傕郭汜就曾经打的这个主意,只是被贾诩劝止住了,但这世上又有几个能像贾诩那样具备“反向思维”的人呢?
至于下定了决心后,阎宇的精明也就能够体现出来了。“潜归乡里”并不是回他原籍荆州南郡,他要么是回巴西郡,要么就是去南中。趁成都“二士争功”之乱,曹魏对蜀汉政权的清理只局限于明面上的蜀汉官员,而无暇顾及基层世家豪强的机会,凭借过往纺织品贸易建立起的人脉关系,通过联络世家豪强继续开展对外纺织品生意(生产和销售)为依托,迅速形成利益共同体,完成对个人和家族进行的隐藏和变迁;同时要看到,在蜀汉灭亡后,罗宪、霍弋等“老同事”是一直任职到晋朝的,这些政军关系也是阎宇能够隐姓埋名的最大凭恃。
至于陈寿为什么在《三国志》中不写清楚他的下落呢?或许陈寿是真的已经把阎宇“遗忘”了吧。(陈寿的举主里面可是有罗宪的)
最后,东汉益州巴西郡的阎姓是来自东汉阎显---阎穆这一脉。在三国时期,这一脉的名人是阎圃,他是曹操征汉中后随曹操北返,迁居河南的。这一脉与阎宇的荆州阎姓应该是相去甚远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