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0日漏签0天
刀吧经典整理吧 关注:1,269贴子:13,11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78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刀吧经典整理吧
>0< 加载中...

我是王述文集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山歌寥哉》歌词全面解析

*本文较长,有三万九千余字,不能一次性上传,争取几天内全部贴完整。
*纵观一个月来的解析类文章和视频,本文解析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是目前最佳,对喜欢刀郎新歌的朋友来说,值得品阅。
*刀郎的《山歌寥哉》以及之前的《弹词话本》和《世间的每个人》,是划时代的伟大的文艺作品,它们不只体现在音乐上,也体现在文学、诗歌、文化、哲学等方面。目前网上的火热,不只是一个热点,《山歌寥哉》终将以经典作品的形式被大家接受。《山歌寥哉》对大众和社会的认知、观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更好地理解《山歌寥哉》对每个人都是很有益处的。
*本文作者为王述,某信上为“王述”,欢迎关注、支持,谢谢!
*另外的地方发文时,我引用了刀郎老师的歌曲,网上在传刀郎老师这个专辑不收版权费,请问大家这事是否为真?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山歌寥哉》歌词全面解析
作者:王述
二00二年的第一场雪,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匆匆岁月中常见的自然景象;于少数善感的人来说,它是一次多愁的感怀;于歌手刀郎来说,在他人生路上太多次伤情感怀之后,它是迸发的一次创造灵感。以此创作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成为了刀郎人生路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2004年初,刀郎的同名专辑发行,在未经宣传的条件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其中三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冲动的惩罚》一夜爆红,至今仍是大家耳熟能详久听不腻的旋律。
刀郎这盘专辑中的三首原创,和当时市场上大多数通俗歌曲一样,依然是爱情题材,风格也一样,伤感、哀怨、失意。2020年前,他翻唱过不少民歌,自己原创不多,三首成名的原创之后,他于2006年出过独立创作的专辑《刀郎Ⅲ》,其中传唱度高的有《西海情歌》和《手心里的温柔》。本人喜好偏向于摇滚和民谣,当时并未作过多关注。一次偶然听见《西海情歌》后,以为它是经典民歌,自己似曾熟悉却从未听过,想去弄清楚歌曲背景及传唱过程中的故事,才发现原来是刀郎的原创。至此,开始特意关注刀郎。
被圈子里掌握话语权的人说成不具备审美观点的几首大概是3首成名作吧,实话说,“不具备审美观点”的说法(这句话语意不通,大概是审美性差、低俗的意思吧),没法反驳。因为本来就是通俗类歌曲,能雅致精美到哪去呢。市场上传唱的那么多通俗歌曲,一首比一首俗,那该咋个说呢?音乐或者别的艺术作品不能含糊地用俗或者审美性差来作为判别标准。刀郎的成名作能得以传唱,胜在旋律简单舒畅、歌词表露出质朴和真情,而且刀郎的嗓音苍凉、高亢、嘹亮,这几种元素叠加,辨识度高、易于共鸣。你一句“不具备审美观点”就把别人踩下去,是觉得能让自己作品无限拔高吗?显然,这句毫无专业涵养的评价无法让大众信服,更让专注音乐创作的刀郎心寒心塞。
一次采访中,刀郎直白地说过“我也斗不过他们”,他只能选择沉默和隐退,沉浸到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去。所幸,他已受到大众认可,可以不再为了利与名而奔波、劳心劳力。
对于每一个有所追逐有所抱负却穷困潦倒的创作者来说,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因此而带来了名与利,都是非常渴望的事。2004年刀郎成名之后,他得到了一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并未开心多久,反而因此而犯愁、害怕。因为,名与利并不是他的目的,对于坚持本真挚爱艺术专注音乐的歌者来说,他只想籍此减少生活的羁绊,投入到自由的创作中去,而现实中得到的名却增加了更多的羁绊与负累。


2025-07-30 19:47: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十六岁高中未毕业就跨入社会,学乐器、组乐队、酒吧驻唱,辗转全国各地,刀郎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刀郎原名罗林,四川内江市资中人,生于1971年6月22日。他的青春期,正处于最开放的年代,空气中到处萦绕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年轻而拥有音乐天分的刀郎,如窦唯、许巍一样,为了音乐放弃了学业,背离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正常的人生轨迹。刀郎父母是文工团成员,有位表哥也是乐手,他耳濡目染,加上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得到表哥的认可,自然而然地把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作为了自己懵懂的理想。
创作这条路有多难,少年是不会去想的,只有过多地体会到人生的心酸与无奈后,才会发出悲凉的呼喊。
刀郎应该是一位深情而真诚的男子,因为二十岁的他大胆地求婚于大他四岁且离异的女子。可惜这次婚姻让他尝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心酸与悲痛,妻子因为不甘于贫穷,决绝地离开了他。《孩子他妈》那首歌,就是那时创作的,这首歌其实艺术性并不高,因为艺术表现力并不丰富,歌中除了凄惶惨然,没有别的任何内容,听之揪心。对刀郎来说,那段经历及那首歌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也许对于某些伟大的开拓者来说,冥冥中在他经历磨难后都会得到阳光的眷爱。第一位妻子离开他之后,刀郎去了海南,同样是组乐队、做音乐,他遇到了爱他理解他支持他的伴侣朱梅,并相携相扶恩爱到如今。1995年,刀郎跟随妻子朱梅回到新疆。他成立了音乐工作室,一边面对生活的清寒,一边不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直到九年后的2004年。
刀郎的艺名来源于新疆一个刀郎部落,刀郎的歌采风于刀郎木卡姆、麦西热瓦甫及维族音乐。他早期的歌融合通俗与新疆各民族音乐元素,配合他得天独厚的嗓音,创作的作品能直抵人心广受欢迎,这是一位对音乐真诚执着的歌者辛勤劳作孕育出心血结晶后理应获得的报酬。如果仔细体会,《刀郎Ⅲ》已经偏离了通俗歌曲的风格,词曲唱中有游吟诗韵味的民谣风格,其中的代表作甚至可以比肩经典民歌。只从对歌者的接受度来看,笔者接受刀郎对西域民歌的演绎更胜于王洛宾的判断。
流行歌坛殿堂级人物罗大佑曾评价过刀郎早期的歌,他说:他(刀郎)可以把唱歌唱得像讲话一样,但是旋律还在里面。流行音乐界有过重大成就的词曲作家、流行音乐协会主席付林,在针对刀郎早期音乐时曾专门谈论过,他说刀郎是“中国歌坛的代表人物,是西部风情的代表人物之一”。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刀郎的歌曲大火,也得到了不少大咖的肯定与认可,按说他的事业应该一帆风顺。但未曾想,文学也好,艺术也好,总是存在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对圈外的人非常不友好。当时有位作品不多但是看上去风生水起的歌手,他曾说,刀郎适合做幕后,不适合在台面上演唱。这么明显颠倒是非的话语,显然成了后来刀郎粉丝跑去别人视频下围观反讽,蔚然而成现象级事件的直接诱因。毕竟,普通人都没有话语权,看着鸠占其位者的胡言乱语被啪啪打脸是爽心悦目的事。就像那些玄幻爽文广受追捧,不是没道理的。有好事的网友把刀郎和某人唱《一剪梅》的视频放在一起作比较,视听的类比效果极其明显,刀郎的歌声嘹亮雄浑不失细腻柔美,某人的《一剪梅》却唱出了一剪没的效果来,引得众人一阵狂欢。
2013年后,刀郎开了最后一场演唱会后,彻底隐退,潜心做自己的事,他享受自己的生活并专注于音乐上的探索。
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时间已经到了如今的2023年,刀郎已经52岁。他的新专辑《山歌寥哉》刚发行即引起轰动,短短数日内各大平台总播放量已经创世界纪录。一时间各种解读、链接、翻唱层出不穷,各种再创作、新演绎,甚至相关事件都已成为热门话题,比如,新专辑取材于聊斋,导致现在蒲松龄故居所在地淄博市的旅游业大火。
前几天专辑刚出来时,各自媒体闻风而动,大多蹭最热的《罗刹海市》并有所评议。看得多了,发现评议内容多流于浮泛简洁,或有不少错漏。比如前一周内,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引用“刀郎磨刀二十年”“刀郎十年磨一剑”“久未有新动作”之类的说法。本人特意关注刀郎和刀郎新歌已有多年,所以明白有这种说法的自媒体对刀郎是多么的不了解。写评议前如果去某个播放平台上听一听刀郎的歌,就会知道他不是“十年磨一剑”,更不是“久未有新动作”。最近四年,刀郎已经发行了四张不错的专辑,分别是《弹词话本》、《如是我闻》、《世间的每个人》及《山歌寥哉》。
此外,除了过多的人狂欢于《罗刹海市》的讽喻暗骂却未关注到刀郎其它新歌的优秀之处外,尚有不少自媒体写文任意表达自己对《山歌寥哉》的误读与曲解。
之前,本人已非常喜欢《弹词话本》和《世间的每个人》,说是如痴如迷也不为过,分别在此公众号里引用过《向着大海而行》和《瓜洲渡》两首歌曲。最近,又常听《山歌寥哉》,听得许多感喟出来,因此心挠手痒,聊叙一二,试着在此全面解析《山歌寥哉》歌词。
解析前特此说明:如果本文所解析《山歌寥哉》与刀郎的本意有所偏离、遗漏或是差错,定是本人见识不够、认知浅窄所致,绝无丝毫对刀郎先生的不敬之意。其中涉及对刀郎本人心意揣摩或个人经历描述,如有冒犯,深表歉意,如得刀郎本人会意或网友如实指出,本人定当立即修改。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1 序曲
刀郎在序言中引用冯梦龙的话,说山歌属民间性情之响,与楚辞和唐诗比起来,算不得高雅,遂不得列之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当然,这是冯梦龙为自己整编山歌这项成就的自谦之辞,刀郎引用于此,亦为自谦。同时,刀郎与冯梦龙一样,他们都意识到,“代有歌谣”的山歌虽只流传民间,但其中好的作品自有其价值。山歌是大众的心语谣曲,千百年来,传唱不绝,理应与唐诗宋词之类雅声一争高下、同列乐府。
雅与俗、正与倚、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漫长的诗歌文学发展史上,其实我们的审美导向中并无刻意的扬与抑、抬与踩。
诗有风雅颂,其中的风就是各地的山歌,孔子整理后,成了后世两千多年来所有传统文学的源头之一,大雅如辞赋家司马相如与骈文巅峰《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都奉《诗》为经。另一文学源头《楚辞》(其中的一首《离骚》常用来代表《楚辞》,专辑中的“楚骚唐律”就是指楚辞和唐诗)为大诗人屈原的个人创作,但他也全是借鉴长江中游湘楚巴渝地区的山歌民谣而来。
唐诗宋词虽雅,其中也有大量明白晓畅的俚俗口语,因为诗词不论遵《诗经》、还是模拟其后的《古诗十九首》和乐府辞,都与山歌一脉相承。所谓雅正,只是流传过程中,文人从文采性、广博度、立意、境界等方面有所发扬,以致于历朝历代显现出,好的诗词作品方能登大雅之堂的效果。其实山歌与文人的诗词同源,只是流传出来好的山歌不多而已。而流传出好的山歌不多,又是因为古时非读书人不受重视,优秀的文人在这方面发挥创新太少的缘故。
当年胡适写《白话文学史》,已经把雅与俗这个问题说透。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冯梦龙虽收集整理了两本山歌集——《山歌》和《挂枝儿》,但绝大多数是艳情歌,内容略显单一;而且遗憾的是,作为传统文人,因没有创作山歌的环境,他并无自己的山歌类作品。此后,由于传统文化一直在没落,不但山歌无所创新和发扬,现在连其它所谓正统的文艺类作品都少了惊艳之作。
而今刀郎一曲“九州山歌何寥哉”出世,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悌下”之感。陈子昂当年登幽州台而歌,不外乎作如此慨叹。此外,寥哉谐音聊斋,也是对源发于《聊斋志异》的一种致敬之意。
“一呼九野声慷慨”,山歌蕴涵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目前的局面却难以秉承其宗。刀郎其人虽谦虚而低调,但因其挚爱,未尝无有当仁不让之心。听了刀郎《山歌寥哉》整个专辑,再来细品《序曲》,也许你会油然而明刀郎心中竟有一股豪迈。这股豪迈,就是诗仙太白在一千多年前所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序曲前两句表明自己立意,说了为何要做这盘专辑,也说了专辑的形式是“山歌”。
“犹记世人多悲苦”,山歌是众生之歌、庶民之谣,这两句告诉大家,专辑里山歌的内容是有关世人众生的。当然,并不只是作者刀郎以至高的境界来悲悯世人,因为他自己也是世人,他也有他的悲苦。这里说的是以慷慨寥哉的传承角度来看,大家有很多悲苦。
“清早出门暮不归”,为何选取这种情景来说明世人多悲苦呢?你看人世间的失恋、穷困、疾病、生离死别,哪一样不是悲苦的表现?与佛家所说的人生八苦,清早出门暮不归好像算不得什么。这里其实与最后一首《人生的底片》有一种呼应——有为的人生总会有悲苦。
中国最早的诗歌之一名《击壤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道家的观念里,这是一种大自由大自在、畅然人生逍遥之游。拥有这种乐时,连人生八苦都不算什么了,因为人生八苦是自然现象,只要你心处大自由大自在之中,就可以不用在意。比较起来,拥有《击壤歌》中的悠然无为之乐,你让我当帝皇我都不干。
当然,刀郎这里的歌词与《击壤歌》意象重合,也许并非刻意为之,只是他的道之无为、佛之出尘的理念自然而然的流露。
《山歌寥哉》,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唱,唱出自己的心声,唱出自己的感受,在忘情的歌声中获得喜乐。即使,当你听其曲,体会到了人生有那么多的悲苦,这种体会也会给你带来感悟的喜乐。
壮哉,《序曲》!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7-30 19:41: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山歌寥哉》歌词全面解析
作者:王述
02 罗刹海市
目前网上最火热的是这首《罗刹海市》,只因它最契合大多数人的心理——受了憋屈却无处言诉。所有的话都被别人说了,自己也被别人代表了,网上受少数人引导的舆论方向也并不是自己的心声,你的声音发不出来还被告知只因你是失败人士,需要怎么做怎么思考才会取得成功,这种憋屈如今被《罗刹海市》完美的申舒了一回。不是说刀郎审美差吗?不是说刀郎上不了台面吗?这《山歌寥哉》一出,得到庙堂山野之人一致好评,审美肯定没问题的;从专业角度来说,某些歌手可能连曲中的配乐和节拍都听不懂,而旋律又灵动美妙,还有谁能比刀郎更上得了台面呢?
众人为刀郎当年受某些人打压而叫屈,因《山歌寥哉》的崛起而扬眉吐气。这是一种共情心和同理心的表现,人有此心,很正常,也很合理。共情心与恻隐之心类似,皆为人最基本的良善心理。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共情心会怎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说,一个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点不同,人有共情心和恻隐之心,而禽兽没有。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共情心和恻隐之心,与禽兽是没有差别的。
当然,某些人口中可以说孔孟是封建礼教,但你如果感觉到说你禽兽不如是在骂你,那你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孔孟的思想。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骂人有这么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文化层面的,比如我们常用的把某人骂为禽兽、猪狗、驴,就是因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影响。西方人说他像狗一样,他觉得狗很忠诚,象狗一样没问题的。我们自动接受了人比禽兽多了一点尊贵的人性的观念,所以,说某人不是人就是很难听的骂语。而现在某些群体因为追求更有趣的本真人性,自比禽兽的言语,是想表达他(她)不受道德束缚的意思,并不是说他因少了恻隐心与同理心还沾沾自喜。
第二种是赋予别人低级的色彩,比如说某人蠢、贱、弱,这些也是常用的骂语。延伸出来的憨包、脓包、傻等,各地俗语不一而足。
第三种是道德层面的,比如说无耻、卑鄙、下流、贼、花言巧语、文过饰非,中西方都有这种骂语,因为这是文明社会公认的不道德的行为。延伸出来的坏蛋、恶贼、二流子、痞子、混子、瘪三,都是这种层面的骂语。然而,对某些本身不在意道德的人来说,道德层面的骂语伤害性最小,他们受伤害的是被大家认知其恶劣品行后被孤立和对立的后果。
第四种是强攻击性的表现,为剥夺别人完整人格及身体的攻击性话语,比如孙子、奴才、狗(猪狗不如与狗仗人势中的狗是不一样的意思),以及所有带生殖器的骂语。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骂的伤害性从小到达排列顺序为:第三、二、一、四种。
从骂语产生的结果来看,也分三种情况。不论何种骂语,如果只是言语上的爽快,而无事实依据支撑,那只是低级恶俗的表现,往往展现出来的是骂人者的素质低下,此为第一种。如果骂语与被骂者的言行恰如其分,此为对被骂者的一种鄙视与讨伐,在大多数人心中会赋予正义的色彩,此为第二种情况。如果通过文学作品的讽喻暗骂,从而达到对于那些恶劣的群体或个人的批判,此种嬉笑怒骂,因作品的优异,会受到众人经久不衰的推崇和认可,此为第三种情况。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么说回《罗刹海市》,到底刀郎在骂人没有?当然是骂人了,正是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的骂。《罗刹海市》作为一首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讽喻暗骂本身就是作品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认真创作的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写出好作品来,《山歌寥哉》如此高远的立意,专门用来骂某人,岂不污染了自己作品?另一方面,一位创作者的素材肯定离不开自身经历,即使他想回避,作品中某些时候也会自然流露出来生平经历的痕迹。刀郎写歌虽不是为了骂特定的谁,但是想着那么些恶心过自己的人,以他们为原型或素材,写进作品,骂一骂某些现象和群体,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换句话说,刀郎没有起意于骂人,更没有指名道姓地骂谁,但是,刀郎骂了一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普遍现象和特定人群。读者和听众品出了其中的骂语,并且对号入座,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在意自己作品是否更优秀更完美,读者或听众在意与现实是非是否对上号,这本身都属于正常现象。当大众广泛地讨论现实中谁是岳不群,谁是东方不败时,这本身就说明了金庸作品的成功。当大家对号《罗刹海市》在骂谁,并且其他地域不相干的人也拿其中的骂语来对号入座时,就已经说明这首歌写得非常成功。
讽喻怒骂没什么不对,最经典的小说,也是批判现实主义鼻祖的《竞选州长》,以幽默的形式写出了一位品行端正的竞选者,被对手构陷成一个无恶不作的人物,最后灰溜溜地退选,这何偿不是一种对无耻群体的讽喻怒骂?
有人说刀郎把骂人的话写进作品中,对个人恩怨睚眦必报,显得格局窄了,气量小了,品味低下了。这样说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低下,不讲事实和逻辑,认知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刀郎的作品里骂人了,但他是通过文艺作品讽喻暗骂某些人和某些人制造的某种现象,这种骂不是品味低下,跟气量格局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常见的现象。《罗刹海市》和《颠倒歌》借用的调式本身就适合表达诙谐、讽喻、暗骂、宣泄的内容,作品融合的很好,也很成功。
其次,退一步来说,你如果想说的是大众揪住这事不放,大家都成了睚眦必报粗俗不堪的小人,这也不合适。大众接受一件文艺作品,不能要求他们从创作层面去理解,大家关注与文艺作品切身相关的内容,这不正是文艺作品的价值所在吗?常说理解一件文艺作品后,在反思、感悟中可以有所升华,大众较真于《罗刹海市》中隐喻现实的部分,理解成跟某些人对上了号,大众这样的想法本身也没有错。要说有问题的地方,在于现实中大众行为可能往往会不受控,导向某些极端。窃以为,在别人评论区留言围观并无不可,这是表达个人的一种态度,是对事实和真相的执著,是优良与勇敢的人性的体现;要是具体地谩骂某人,那就不可取且违反规则了。而且,围观表达态度时,最好要有明确的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子又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大众籍文艺作品而关注是非,较真于是非,这是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罗刹海市》及《颠倒歌》两首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整个专辑中,其表达的内容本身是最简单直接的。但由于刀郎用典,故事从聊斋中化用而来,且有所延伸,弄得大家就不明所以了,网上解读错误不少。
《罗刹海市》是简单的三层涵义递进,结构上没有任何繁复的东西。第一层从开头到“自古公公好威名”,描写罗刹国善恶美丑不辨的乱象;第二层从马骥出场到“还有黄蜂尾上针”,写的是正常人马骥对善恶美丑的正常评判;第三层是哲学家出场,指出这些个乱象在思考世界本质问题的哲学家眼里,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问题,言下之意,咱大家不要漠视这些问题,也不要听我唱得过瘾后因此你们就只顾骂得嗨,还请有为者认真对待下这些现象和问题吧。
第一句“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有人释义成歌曲描述的是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改变了《聊斋》的故事地点,并衍生出一堆的解读,有说故事地点挪移到中国东部的,有说故事地点挪移到了罗刹国向东的美国的。这是一种误解。原著中罗刹国向西万六千里是中国,这第一句意思一样,说的是向东两万六千里是罗刹国,因为你断句成“罗刹国 向东两万六千里”,就明显表达出这个意思了。而且后面明显有证明了这个意思的话语,马骥为华夏子弟,打西边而来,“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明显是说马骥来到的就是罗刹国,不是别的地方。
有人说“一丘河”里面有山有水,所以是指汪峰。这是强行解读,一丘河是一丘之貉的化用和谐音。如果再双关成汪峰,而且丘说成峰,河解读成汪洋,如何看来都是非常尴尬的事。词语以反讽为目的的化用和谐音,最成功之处在于似是而非又恰如其分的程度,似是而非是指描述的本来涵义很明确,隐喻只是一种直观印象而显得似是而非,恰如其分是指这种直观印象有很强烈的冲击性,你很难把它与隐喻的事物或人分开来。比如后面,初看好像觉得作者在认真地介绍马户这个反角的名字,略一品味,驴的形象恰如其分地出现在脑海,并能迅速找到对应标的。你说作者在骂人吧,又似是而非,你说作者没骂人吧,描述的形象与行为又与某些人恰如其分。而一丘河与汪峰的关系,你如果不强行解读,很难联系起来的。本人的理解,这首歌没有任何与汪峰相关的内容,同为创作型歌手,如果做不到相互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是真正的创作者会理解到的心境。
笔者王述没见到过汪峰针对刀郎的贬斥言行,也没解读出刀郎对汪峰的讽刺言论。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罗刹海市》中,我觉得讽喻中没有涉及到汪峰,网上关于汪峰贬斥刀郎的言论没有视频。就像李双江和朱子文否定刀郎的传闻一样,是有人蹭流量编造出来的,李双江几年前在电视节目上谈到刀哥的翻唱时是很推崇刀哥的。关于这一点不知道刀哥是怎么想的,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在某信上是一次性贴完的,里面还有图片和音源。贴吧经常出现吞贴的情况,搞得很恼火。昨天开个贴,简单的几段文字,整了2个多小时,无语了。
*《山歌寥哉》听了一个多星期,自认为理解得差不多后,7月底开始写这篇文章,用了20多天才写完。网上不少评述刀郎作品的,大多带情绪化,有些片面性。
*刀哥这次的新作品,内容很丰富,听三两天就写出来的评述,肯定没法理解透彻。网上有人疑惑为什么专业人士沉默没发声,并且列出了不发声的各种理由。我觉得最大可能的理由是:时间太短,他们还没理解透刀哥的作品,加上时间短,还没反应过来刀哥新作品所具有的价值。)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也有人说作者引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显得不伦不类。这是说这话的人观念陈旧,或者不理解哲学家放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刀郎在《山歌寥哉》中用了很多创新的东西,表达方式、词汇、观念等,都有发幽于前人所未觉的地方,这个创新不只是东方古文化传统,也包括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创新。就像他的曲调一样,有个人的创新,且与作品融合得很好。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语言的,现在哲学分支出来的语言哲学,他即为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个观点是:语言是无法描述世界的全部真实面——这个太高深了,与世俗隔得有点远。但是,这个认知推理出来的结论却很世俗,值得重视。语言无法描述世界的全部真实面,因此,有人用语言扭曲事实、颠倒是非就变得必然了。这里引用哲学家只是想说,台面上喜欢用大词汇来表述自己观念的人,他们可能在说假话——这一点与哲学家的观点是有关联的。刀郎借用哲学家的观念,用绕口的方式把马户又鸟代指的语言问题提高到一种重要程度。而用马户又鸟代指语言问题,指出因话语表达而形成的现实乱象是根本性问题,是很巧妙的表述。
至于前面铺陈时所用的词语:老粉嘴、马户、半扇门、一丘河、苟苟营等,半雅半俗,以及所化用的故事,歌前人所未歌的批评内容,雅俗共融,丰富多姿,算得上精妙绝伦。
妙哉,《罗刹海市》!


2025-07-30 19:35: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草丝之心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78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刀吧经典整理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