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2日漏签0天
笔记本吧 关注:5,009,947贴子:89,044,98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8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笔记本吧
>0< 加载中...

【科普】都2023年了,OLED笔电还是智商税吗?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楼留空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RT。写上一篇帖子的时候就承诺过,以后等到有关的讨论正常化以后,要把它按照正常的科普贴重新编辑一遍。其实后来我都差点忘了这回事,直到之前有人回复的那个帖子,我才惊觉已经拖延了一整年了。
所以,一年过去了,讨论到底正常化了没有?
也许吧。各类神论已经少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那些已经沉没,剩下还在说“永久任务栏”和“低频PWM”的,都是最好纠正的那一类。
如果已经看过上一篇了,这贴其实没啥新内容。以整理,重制和增补为主。


2025-08-02 20:16: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下面来点废话时间吧。
——
同样想发但是拖了很久没发的,还有《集体性幻觉》系列,闲聊的性质比较重,什么时候有兴致什么时候发吧。系列第一篇标题先剧透一下——带上脑子去看‘计划报废’。
哎,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里,“清醒”恐怕已经是一个吧友很高的境界了,毕竟没有啥人那么闲,逛贴吧的时候还始终带着脑子。笔记本圈这边已经还算理性的了。毕竟,我永远也不希望这里变得像手机圈和车圈那样。我也许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是总是还想发挥一下自己的那点微薄之力,去矫正一点错误的观念。
-
还是再说些吧。“信息茧房”是非常可怕的,每一座茧房都是另一个平行宇宙,弥漫着各种偏颇的信息。看见发表所谓“逆天言论”的吧友的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其实就像其他平行宇宙中的人。他的媒体推给他的信息真的就是那样的,让他对偏颇或错误的信息深信不疑,无法自拔。这不一定是他自己的错,是信息茧房将不幸的他捏造成这样的。也许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互联网上面的戾气会少很多吧。
放到这个帖子里来说,很多狂热的反xx人士其实反的是他们心目中的xx,而他们心目中的是与现实有着巨大差别的。于是当你来讲现实中的事的时候,他们就要跳出来反对他们心中的事,就像隔着平行宇宙互相谩骂的人。Nc粉等也是同理。对此,我也只能感到同情。就像前一篇帖子一样,这帖子里不会删任何楼,唯一不欢迎的是没读完帖子就回复的人。希望这样也能让更多人看见,到底哪一方是有理有据的。
-
以及,还有一个喜报,我终于告别了我的最后一件LCD设备。OLED就是有这种用惯了就回不去的魅力,隐约还记得我盯着我第一件OLED设备的时候,只是看着它开机就被深深地震撼的感觉:那个LOGO就像魔法一般,耀眼地悬浮在纯黑的背景上。那是三年以前,从那天起,我就从未购入过任何一件LCD设备,甚至不允许它出现在我的键盘和温湿度计上。你把未来感这三个字塞进液压机里压成几百微米的薄片,那就是OLED屏幕的样子。于是我身边LCD的数量开始单调递减,终于迎来了归零的那一天。
(好吧,唯一的LCD还有龙神360水冷,谁叫ROG只有这一款带屏幕的水冷呢…)
但是越是这样,我也越知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道理。它绝对不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完美屏幕,远远不是。加钱买OLED,对某些人来说也会压根没提升,甚至是负提升。
——
废话时间结束。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要点部分开始了。按照惯例,最重要的东西放最前面——
在开始讨论以前,一定不要随便激化矛盾,对于绝大多数人OLED既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什么致命陷阱。一个屏幕而已,犯不着那么绝对。
至于他到底是不是智商税,是用户个人去回答的问题。说白了,选择什么屏幕不过是优缺点的取舍而已。假如你压根没考虑清楚需求就糊涂地买了他,那么他对你来说很可能就是了。
————————————
对比LCD,选择OLED你将得到这些优点:
- 高一个级别的画面显示效果,尤其是在HDR下
- 可以越级挑战的响应速度
- 可以显示完全的纯黑
(以上三条是老生常谈,想必大家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
- 使用深色主题时较低的耗电量,能改善续航
- 低蓝光,有害蓝光占比极低,长时间使用也许更护眼(存疑,因人而异)
- 物理厚度更薄,可以让笔记本更轻薄或者加强刚性(因不同本子设计而异)
——
同时,也会带来这些缺点:
- 要求你改变以前的使用习惯,例如要求主题与壁纸颜色匹配,不能长时间桌面挂机等
- 电-光转换效率较低,显示相同的画面时耗电更多
- 全屏亮度难以达到500nit以上,不敌顶级LCD
- 使用浅色界面时耗电量很大,对续航带来负面影响
以及两条不算问题的问题,部分机型会出现:
- 由于子像素排列,会出现彩边现象,显示文字时最明显。只在PPI较低的面板上存在。
- 厂家调教水平各异,调的差的机型会有暗部细节涂抹、色准较差、缺少SRGB色域限缩、灰阶断层、低亮度下均匀性差、低亮度下无法DC调光等问题( 点名批评LG )
——
所以说,如果你买笔记本更注重影视体验,常用笔记本看视频,电影,玩游戏等,依赖于内屏提升体验、希望内屏有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那么OLED机型是值得推荐的。而相反的,如果以下几条描述里你占上了,那么你实在得再考虑下。
- 无法接受改变习惯,或不喜欢深色主题
- 重度文字工作者,比如大部分时间在编辑和浏览文档
- 对笔电的要求仅有可靠耐用而已,没有更高追求
- 会外接屏幕或者有其他显示设备、并不依赖于笔记本内屏显示效果
- 容易焦虑或过度担心某事物
要是占上超过一条,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掉OLED机型不用考虑了。
好吧,如果你是个一般消费者,看到这里已经可以退出了。看完了这些,你再也不用看任何其他的东西了。对多数人来说,帖子正文到这里大概就该结束了。
或者,也许你留意到了上面的缺点里少了一些东西。准确来说,是少了两条。那么,就用整篇帖子真正的正文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那两条不在这里了吧。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频闪篇————
在很多人眼中,某个四字母英文缩写和某个三字母英文缩写,几乎是绑定起来的,说到前者就马上会触发他们想到后者。对此我只能说,他们要么是被带偏了、纯粹被灌输了这种思想,要么是了解的时候并没有大脑这个器官的参与。
我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对那三个字母的全称都不知道是什么。然后他们可能还会装的很懂的样子,拿出来一个莫须有的权威指标“3000HZ”,然后开始数字比大小游戏。幸好,这种人在笔吧里还是非常少的。
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看下去吧。
PWM的全称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后面加上调光两字,意思就是控制频闪的脉冲宽度来调节亮度的调光方式。脉冲幅度改变,具体表现为波形图中高电平的宽度变化,或者相机拍屏幕时黑条宽窄变化,是使用了PWM调光的充分必要条件。
看完了这句话就知道所谓的“全亮度PWM”有多么荒谬了。那不过是某些人心目中的事情而已,不如这么说,现在市场上放眼望去,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真真正正的“全亮度PWM”屏幕,除非你去把很老的LCD屏翻出来

(图片来自B站小雪人兄弟的台式OLED显示器测评视频截图)
而现实是,所有OLED屏幕在正常亮度下都是DC调光,直接改变高电平的高度来调光的,脉冲幅宽压根就不变,丝毫都不沾那三个字母。而一部分需要达到更低亮度的OLED屏幕,包括手机,才会在约100nit以下加入PWM作为辅助手段,帮助进一步降低亮度,方便你在晚上关了灯使用。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是,是DC调光也不意味着就一点频闪都没有了。即使在DC调光阶段,我们还是能观测到亮度波形图出现了周期性的下探,下探的频率与刷新率相同或者是刷新率的整倍数。在手机中,这种下探会加剧到低谷直接归零,让波形图呈现出一个个小山包状。我们不妨给这种现象起个名字叫做刷新频闪。别再用某三个字母来称呼这个现象了,那样只会显得你不懂。
至于要了解刷新频闪的成因是什么,我们还是得来了解一下OLED像素的发光原理(硬核警告!)
↓OLED像素简易原理图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OLED子像素就是一个能控制自己亮度的灯泡而已。这个过程只用到了一颗mos和一颗电容。
想必学过电子相关课程的吧友都对行选信号和并行信号输出并不陌生。对于其他人,简单来说,屏幕主控会把这颗像素该有的亮度转换为信号电平,而行选择信号会让T1在合适的时候打开、让信号线把电容器C充电到与信号电平匹配的电压。然后T1关闭,电容器会保持住现有的电压,并用这个电压控制T2的开启程度,进而控制流经OLED灯珠的电流,进而控制这一颗灯珠的亮度。
当这一帧显示结束以后,T1再次开启,信号线会把电容器C的电压调整至下一帧该有的亮度对应的电平,并让电容器在下一帧的时间里保持这个电压。
-
也就是说,从一帧切换到下一帧的过程,就是把新的电压一行一行地写入控制每个像素的电容器中的过程。
说起来简单,实际控制起来是很有难度的。怎么控制他们到底是充电还是放电呢?而许多屏幕厂家选择的实现方式是,每一帧刷新时,不管下一帧是什么、先把电容器C中的余电放掉一部分,再充电到该有的电压就好了。这会导致在刷新时,亮度会有暂时性的下降,在亮度波形图上制造一个凹坑。
这个凹坑通常很浅,不能说是频闪很弱,只能说是几乎没在闪了。而手机也许是因为需要更大的调光范围,会选择刷新时将像素完全放电,导致了波动深度高达100%。倒是的确看起来和PWM频闪有相似的地方。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两张比较典型的笔电OLED 50-80灰阶亮度波形图,可见其正常亮度下波动深度极浅。(图片来自NBC,下图为vivobook 15 K513EQ,上图为灵耀15 OLED UM535Q)


2025-08-02 20:10: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图片发不出来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而当亮度需要进一步降低,情况则有些复杂起来了。
灯珠可接受的电压范围是有限的,三极管更是有限定的工作区间,电容器C中的电压进一步降低,就容易导致离开这个区间,导致失真。体现在屏幕上,就是低亮度下的偏色,亮场均匀性问题(抹布屏)等等。在极低亮度(100nit以下)若继续使用DC调光,这几个问题会越发明显。
-
所以无非也是两条路。
第一,给调光系统增加一套PWM功能,在极低亮度下介入,保证显示效果不损失、进一步降低亮度。
第二,硬顶,继续用DC调光,靠调校和软件优化去补偿这种失真。反正没人天天关了灯用电脑,这两种手段都是应急,有哪种都行。
而现在笔电商家选择的是“我全都要”。两种都给了,给用户自己选择。开HDR则是继续DC,不开则是PWM,又想要不开HDR又不想要PWM就去管家应用里调一下设置,实在可谓是武装到牙齿了。
哦对,除了LG。他什么都没有。
————
至于为什么我说是“大部分”,是因为的确有一些OLED是连刷新频闪都没有,亮度完全是一根直线的。他们想必采用了另一种驱动方式,并不会产生刷新频闪。这背后的技术细节就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同时这也说明了所谓的自发光必定有频闪完全是无稽之谈,现实已经证明了OLED也可以完全不闪。而厂家明明可以做一丁点都不闪的面板,却还是做了会有刷新掉亮度的面板,也足以说明这一点点闪烁对几乎所有人都没影响,根本没必要考虑频闪这码事了。

(正常亮度完全不闪烁的宏碁Swift 3,图片同样来自NBC)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到这里,就算是撇清了OLED屏幕和某三个字母的所有关系了。但是再说回频闪,这玩意到底对眼睛有没有害?
这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去看网上别人分享的经历:用了OLED以后散光了,十几年没涨的近视度数突然涨了,眼睛酸痛、灼烧、仿佛要瞎了,看屏幕仿佛在上刑具,那当然只能得出“有害”的结论。
然后到处给这个结论找理由,找到了某三个字母我还能算你仅是涉世未深、缺乏自己的判断而已。要是找到的是“直视灯泡论”之类的邪说,那我实在无话可说…
-
先决定去相信一件事、然后再去找支持他的理由,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即使那件事是错的,你也总会找到理由的。这就是为什么阴谋论可以这么顽固。为什么地平论之类的东西还得以诞生。若是这样则永远也无法看见事情的全貌。离开你的那个茧房、去外面看看吧。
而这个问题,我就只想送大家4个字:“小马过河”。大家自己悟吧。
————
按比例来说对频闪敏感永远都是个例。而且大多数都是对手机的强烈频闪产生的反应。至于正在阅读的你,去看一万个人说自己的感受都不如自家试试。这些产品的销量已经告诉了你,即使是手机的严重频闪,大部分人也还是不受影响的。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哪怕是LCD,难道就没有人说刺眼了吗?
有,而且是大把的有。去其他吧搜索相关词,你就会发不少的人换上不同类型LCD以后同样有强烈的反应,感觉要瞎眼了。甚至有传说中的VA护眼,TN护眼之类的莫名其妙的说法,对此应该作何解释?以下这些帖子都是LCD用户感到的所谓刺眼:

其实做不出比这更好的解释了:眼睛是精密的器官,与屏幕之间,难免偶尔发生一些过敏反应。就像这海鲜,你吃了没事,我吃了没事,他要是吃了就得躺ICU。这类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产品,发生不良反应必然是个例,而且是极个别的个例。
-
不确定你自己是不是敏感人群?自己眼睛收货就好了。通常认为,眼睛这里没有所谓的隐形杀手。任何对眼睛造成伤害的事,都会让你有所感觉。明显的刺眼、干眼、眼睛异常疲劳,无论何时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都应该立刻停止使用你的新设备。不管他是什么屏幕。若没有不良反应,那当然不必担心了。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被度娘吞帖子气晕.jpg,剩下的一半等会再发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烧屏篇————
既然大家都在说OLED会烧屏,那应该已经有很多OLED电脑显示器已经烧了吧。
什么?并没有?但是你说手机都会烧屏,电脑长时间固定、当然更会烧?谁告诉你的?
本来这部分的内容应该在《集体性幻觉》里面的。但是那样割裂感太强了。没错,“电脑理应比手机更容易烧屏”其实是属于一种典型的集体性幻觉。甚至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就可以先把这件事挑明了——OLED显示器都已经3年内保修烧屏了,手机却不敢,这还不够让人怀疑一下自己的认知了吗。
-
就让我们还是从原理和成因说起。说清楚了以后,再回头来看到底容不容易烧屏这码事。
烧屏的成因就简单多了,只是因为像素使用了有机材料,长时间使用会老化而已。如果长时间在同一位置显示相同的画面,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就会导致像素老化速度不同,进而显示纯色画面时,也会因此产生不均匀性,就像之前的画面烙印在了屏幕上面一样。其中又要数蓝色像素最脆弱。
这个道理已经被科普过很多遍了大家既然读到了这里,想必是都知道了。但是、还是少有人能从这段话中提取出真正的有效信息。
这个信息便是,“烧屏”的发生需要三大要素的齐聚,缺一不可。第一:长时间显示相同的画面。第二:始终在相同的位置。第三:显示的画面在子像素亮度上有强烈对比,尤其是亮色部分特别亮的时候。
-
所以,我们再来试着分析一下。
显示桌面图标和壁纸满足后两条,但是不满足第一条,因为桌面既不会一直显示,也不会一直相同。任务栏图标同理。
任务栏本身,满足前两条,却不满足最后一条,因为只要主题颜色与壁纸、应用主题匹配,两者是相同色调的。
Word文档等软件的工具栏则较为危险,第一条是否满足看用户使用强度,第二条满足,第三条看应用布局和按钮颜色,确实会有三条都撞在一起的时候。
固定位置分屏:三条都沾。Linus就有这个习惯,在自己的LG C1上面常驻四分屏。分界线的亮线与黑色窗口的对比属于极度高危,导致烧出了印痕,去年他还发过视频吐槽这件事,以及警告大家在OLED上这属于坏习惯
-
而手机这边:
B站小窗看视频,视频和评论区的分界线:同上,而且对比度更严重,基本上是全黑和全白的对比。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说自己的手机把那条线给烧出来了。题外话:所以为了保养你的OLED手机,还是最好别在亮色主题的软件里高强度地竖屏看视频,真的会烧的。
电池图标:这个甚至更严重,三条里面哪条都逃不掉。早期OLED没有系统优化,导致电池图标和百分比非常容易烧。这个网上有不少图片。后面手机系统会自动偏移这个图标了,等于是解决了第二条,相关的案例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抖音的加号:这个更惨,以前手机烧屏的重灾区。对于高强度刷抖音的用户来说基本无解。那个加号的对比度实在太高了,除了谴责软件开发商没考虑过这点以外没别的办法。案例随便搜搜就是一大片...

(抖音加号烧屏,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2025-08-02 20:04: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欧米茄-
  • 跟风黑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所以说,看到现在,手机和电脑UI所带来的烧屏可能性,已经能分个高下了,其结论与人们的认知是完全相反的。
手机因为屏幕小,需要面积较大的高对比UI元素来吸引注意。同时应用只有全屏一种打开方式,UI如果是固定的,那显示位置也会是完全固定的。而由于结构与功能简单,需要用户长时间停留在几个页面上。三要素就像桃园三结义一样,天天都在手机上碰头。在这种环境中,手机也能坚持几年不烧。只有在高强度使用一个软件的人手中才败下阵来。
电脑则因为屏幕大,高对比度UI会扎眼,所以电脑应用天生就会避免大对比,比如看起来是黑白对比的元素、如果你用取色笔去试一下,你也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两种相近的灰度的对比,其他颜色也同理。即使有对比存在,也局限于小尺寸元素上。而应用可以窗口打开和拖动,元素的移动也比手机常见的多,且分散在了更多的页面里。除了Word类应用以外,更是少有在相同布局下长时间停留的场景。别说三要素了,能凑齐两个都不常见。那么,电脑OLED的预期寿命应该是?我不清楚,因为到现在为止、还真几乎没有能把OLED电脑正常使用到烧屏的人出现。
(哦对,小米的展示机烧过。不愧是小米,像素偏移都没做,烧了活该)
-
而分析到现在,我甚至都还没提电脑硬件上的固有优势呢。
众所周知,像素老化速度也是和温度、电流密度正相关的。而电脑屏幕与热源分离不会被加热,不仅亮度低得多,像素开口率也更高的多,也就是说屏幕更大的面积被像素占据,发光的任务被分摊到了更大比例的面积上。电流密度得以极大地降低。


上图为灵耀15 OLED的子像素排列,下图是手机。可见笔电面板的像素面积比手机占比更大。
而如果这些还不够,电脑这边也还是有着一个能把第二条要素抹杀的终极杀招在呢:像素偏移。除了小米笔电,几乎所有的电脑OLED显示器都配备了这个大杀器。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8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笔记本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