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剑三吧 关注:77,734贴子:4,331,263

中医基础五行科普,以及抑郁,失眠多梦 体力差各种情志的底层原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研究过半年算命,但是后来基本上再往五行看身体发展,命理一点进步没有,
而且发现好人并不那么好当,问人六字还被当成做法害人的神经病各种的……反正我是一脸懵逼。这也算是一个关于中医被妖魔化的反证贴,只是基础皮毛反正,
另外这个帖子不算命,没事也别问那玩意儿,要看的话直接私聊年月日时,只看五行缺失的五脏问题,不算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02 17:43回复
    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 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 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 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 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02 17:46
    回复
      首先得科普五行的基础概念,
      一张图表达,不懂的在楼层中间讨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02 17:50
      收起回复
        分析五脏功能关系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分析五脏生理功能运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
        火有温热、光明的特性,心属火,故心有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的功能;
        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故脾有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的功能。
        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肺属金,故肺性清肃,有肃降的功能;
        水有闭藏、滋润、下行的特性,肾属水,故肾性蛰藏,有藏精、主水的功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02 17:53
        回复
          2.分析五脏相互关系五脏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是五脏之间又存在着生理上的内在联系。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阐释了五脏之间的主要关系,具体反映在五脏相生、五脏相克和五脏制化等方面。
          (1)五脏相生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和促进的生理关系。
          如木生火,即肝生心,肝藏血,调节血量,可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与心主神明关系密切。
          火生土,即心生脾,心阳能温煦脾气,加强脾的运化功能。
          土生金,即脾生肺,脾主运化,化生精微以充养肺气。
          金生水,即肺生肾,肺气布津,滋养肾阴;肺气肃降,助肾纳气。
          水生木,即肾生肝,肾精化血养肝;肾阴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由于五脏之间递相资生和促进的关系,才能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02 17:54
          回复
            (2)五脏相克用五行相克的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和抑制的生理关系。
            如木克土,即肝克脾,肝气疏泄,以防脾气的壅滞,有利于脾的正常运化。
            土克水,即脾克肾,脾能运化水湿,以防肾水泛溢。
            水克火,即肾克心,肾藏精,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之亢烈。
            火克金,即心克肺,心阳温肺,以防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即肺克肝,肺气肃降,以制约肝阳上亢。
            由于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从而维持体内生理功能的协调和有序状态。
            (3)五脏制化依据五行学说,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我生、生我和我克、克我的生理关系。五脏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而不至于过亢。
            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本脏之气太盛,又可由他脏之气制约。
            如肝(木)偏虚,则有肾(水)生之;
            肝(木)偏亢,则有肺(金)克之。
            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02 18:11
            回复
              (三)阐释五脏传变规律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之间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因而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从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传变规律,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
              1.相生关系传变 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即疾病从母脏传及子脏。例如,肾水生肝木,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临床常见的有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等。他脏之间的母病及子,可以此类推。
              子病及母,即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例如,肝木生心火,心病及肝,即属子病及母。临床常见的有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心火旺盛引动肝火而致的心肝火旺证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02 19:07
              回复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即相克太过致病。形成五脏相乘有两种情况,即太过和不及的相乘。如正常情况下是肝木克脾土,若发生相乘时,就会出现“肝气乘脾”(即木旺乘土)和“脾虚肝乘”(即土虚木乘)两种情况。
                相侮,即反向克制致病。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和不及的相侮。如正常情况下是肺金克肝木,若发生相侮时,就会出现“肝火犯肺”(即木火刑金)和“肺虚肝侮”(即金虚木侮)两种情况。
                总之,五脏的传变规律,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如肝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为相乘;
                病传至肺,为相侮。其他四脏,以此类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02 19:08
                回复
                  接下来讲五脏六腑篇,常见五行缺失的问题中感觉最严重的应该是木,
                  木属肝胆,情志是怒,主并且跟神经系统有关,常见缺木一般失眠多梦体力差很折磨,而且久视伤肝现在人经常手机电脑一看一天的,然后压力大也不会把气排出去,长时间就容易气滞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缺火是心弱贫血
                  缺土是脾胃不太好,
                  缺金一般是呼吸道系统弱,气的持续性不够容易接不上气
                  缺水的话容易想太多,然后,缺水的人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事情,这个就不公开说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03 08:43
                  收起回复

                    肝位于膈膜下,右胁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四时之春季相应。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1-03 08:48
                    回复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疏,即疏通,畅达;泄,即宣通,发散。“疏泄”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土疏泄,苍气达。”而肝主疏泄,则首先见于《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
                      反映了肝为刚脏及肝主动、主升的特点,是维持肝脏本身及相关脏腑的功能协调的重要条件。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全身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气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对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如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所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形体、官窍等的功能活动协调一致。
                      若肝失疏泄,主要出现以下两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疏泄不及,常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临床多见心情抑郁、胸闷、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等症,称为肝气郁结;
                      二是疏泄太过,常因大怒暴怒,或气郁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或气火上逆的病理变化,多见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胸胁乳房胀痛等症,又称肝气上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1-03 08:49
                      回复
                        (2)促进血行津布气无形而动,血与津液有形而静,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机的调畅。人体的气血相依相随,运行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因此全身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舒畅。肝主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则血运通达,经脉通利,脏腑和调。若肝气郁结,则血行不畅,血液瘀滞,而为瘀血,出现胸胁刺痛,甚至积肿块,或女子经行不畅、经行腹痛,甚至经闭不孕等。
                        若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可见吐血、咯血,甚则猝倒昏厥,或见月经过多、崩漏下血等症。如《素问·调经论》所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人体的津液代谢与肝主疏泄也密切相关。津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正常,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与排泄,即气能行津。
                        肝主疏泄,调节三焦水道,可促进津液的运行,使之无聚湿生痰之患。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致津行障碍,而生水湿痰饮,或出现肢体水肿或痰气交阻之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1-03 08:51
                        回复
                          (3)促进脾胃运化: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脾胃的运化功能,主要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的调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另一方面,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依赖于胆汁的促进作用,而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则依赖肝主疏泄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调畅,则胆汁分泌与排泄正常。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胆汁则不能正常分泌与排泄,可导致胆汁淤滞,而见纳呆腹胀、口苦黄疸或厌食油腻等症。
                          若肝病以影响脾土为主,导致脾失健运,纳食不化,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或肠鸣泄泻等症,称为“肝气乘脾”或“肝脾不调”,治宜疏肝健脾或调理肝脾;若肝病以影响胃土为主,导致胃失和降,可见脘痞纳呆、恶心呕吐或暖气泛酸等症,称为“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或平肝健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11-03 08:51
                          回复
                            (4)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是指七情与五志,包括人的情感、情绪、认知等,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
                            情志活动分属五脏,由心主宰,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体情志活动以五脏功能为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气机的调畅和血液的正常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行畅通,气血和调,因而能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则见情志异常。若疏泄不及,即肝气郁结,可见心情抑郁不乐、多疑善虑、胸闷太息等症;
                            若疏泄太过,肝气上逆,或肝郁化火,常见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激动等症。反之,情志活动异常,亦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等证。由于情志异常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所以临床治疗情志病,也常用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之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11-03 08:55
                            回复
                              (5)调节男精女血 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月经与肝主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精的闭藏在肾、排泄在肝,肝肾两脏,疏泄与封藏,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是精液正常藏泄的必要条件。正如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精液排泄通畅有度;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表现为排精不畅;而肝气亢逆,又可发生遗精、早泄等。
                              女子的月经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肝的疏泄和肾之闭藏相互协调的状态密切相关。气机调畅是女子月经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因此,女子月经也受肝之疏泄功能的影响。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经期正常,经行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见经期异常,经行不畅,甚或痛经、闭经等。
                              因此,临床上对于女子月经不调的病证,疏肝为常用的治疗大法。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女子的月经与生殖尤为重要,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肝的疏泄功能,有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津布、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调畅气机。
                              因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维持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和脏腑功能协调的基本条件。
                              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等作用,都以肝的调畅气机为前提。所以说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主要的生理作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11-03 0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