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关于我与一位未曾谋面的虚拟主播——从产生连接、相识了解,到成为朋友,最终走向关系破裂的故事。它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权当旁观一段经历。我力求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叙述,某种意义上,这也映射了“嘉然今天吃什么”这位主播从零起步的历程。
这篇文章或许会石沉大海,或许会在她的粉丝群体间传播,也可能成为她直播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正如她曾说的:“哪个大主播没有点黑历史呢?”若真如此,这大概算是我留下的一笔。首先表明身份:我曾经是这位主播的朋友、老粉和高消费用户。如果有她的老粉丝看到这里,或许会对“贾布加布”或“信陵”这些ID有印象。具体消费金额记不清了,曾在一次和主播的争执中统计过,至少有10万+。现在应该有16万左右。后来删过一次粉丝牌子,原因是当时频繁发送红色SC引发了一些节奏,和主播商量后便删除了。累计到现在的话,我的ID或许至今仍会在她直播间头部挂着,某种意义上算是曾经的榜一。不过也就那样。
2023年3月,身在上海的我,因工作挫折陷入低谷,整日将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学习充电,随便找个直播间当背景音。某天,偶然刷到了她的直播间,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有一天,她唱《水母之歌》时唱哭了,坦言想爸爸、想家。那时独自漂泊在上海、身处低谷的我,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和她共情,就这样被她吸引。挂看了几天,了解到她是字节找来尝试直播的女生,本职是舞见,ID“衿儿”,直播刚起步,独自在杭州打拼。当时舞蹈热度正高,工作学习之余,我也跟着她的直播学习,目睹了她带着流量起步的头几个月经历的各种风波与节奏。之后我离开了上海,到了另一座城市。从那时起,工作之余或闲暇时刻就挂着她的直播间,不知不觉成了一种习惯。播什么内容不重要,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路人观众。这一年,就这样平淡地走到了年底。2024年春节,忙碌一年后在家休息。大年三十那晚我给她上了个总督作为默默支持近一年的心意。她表达了感谢,问我有何需求。当时确实想不出什么,便对她说:“我们做个朋友吧?工作后能遇到电波对得上的人不容易。”她欣然答应,表示随时可以约她下棋、玩游戏。这是第一次产生交集,未曾想这一玩就是一年多。整个2024年,雪糕也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直播方式:举办围棋水友赛、粉丝K歌赛、雷打不动的下棋聊天环节,尝试热门单机游戏,与虚拟主播圈子的同行们交朋友。最终,她逐渐从围棋主播转型为无畏契约主播,找到了自己的直播风格和长处这一年里,我们保持着大约每周一两次一起玩游戏的频率。那段时间,是我们彼此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在工作或直播之外,一起玩游戏、偶尔分享彼此的生活。我了解到她家庭的困境、她骨子里的极度不自信,以及她对粉丝那份难得的真心与真诚。作为主播,她必须在镜头前保持高强度情绪释放和元气满满的状态,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但在直播背后,面对诸如当时的“开盒”谣言警告等无法言说的压力时,她也只能独自承受。例如“三谋”那次节奏,我问她发生什么事了的时候,她打来微信电话哭了很久,倾诉她的无助。那段时期,我相信我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基于真诚连接起的朋友关系。时间来到2025年。随着她人气攀升,工作量激增,观众构成也愈发复杂。众口难调,各种声音都在影响她的直播环境,透支着她的精力。最典型的是无畏契约和三角洲行动两拨粉丝的拉扯。为了平衡,她转而重点直播这两个游戏,时长经常拉满至凌晨一两点。加之我本人晕3D,更偏好她早期探索风格时播的各类游戏,此后便很少再看直播。在此期间,我们对“朋友”关系的定义也产生了三观上的争论。起因是我邀请她假期有空一起吃个饭——我认为这是朋友间的正常交往,因为我常与我生活中的女性朋友吃饭。她却认为这是越界和冒犯行为,即使是朋友也不行。当晚,我们各执一词,未能说服对方。是非对错,只能交由读到这里的各位自行判断。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今年清明节假期,她遭遇了开盒。开盒前几天,当时是找她打游戏,她还向我吐槽过“这几天特别地狱”。得知她被开盒后,我立刻联系她,表示愿意去我所在地的派出所帮忙立案,随后也去了——这个想法之前和她就聊过:“如果哪天你真被开盒,作为朋友,我一定帮你找警察。”她拒绝了,并表示感谢。当晚,我们再次围绕朋友关系的边界发生争执。那晚之后,我开始思考和怀疑她话语的真实性,质疑这段关系是否还健康。在此,我想再次为当时质问她真实身份的冒犯行为道歉。此事不久,雪糕发来长篇回复,将我们的关系定位为“主播与观众”,希望保持距离,建议我退款,并让我移步直播间或粉丝群互动。我很无奈——我缺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沟通的机会。最终,我没有等到回应,只能同样以长文回复:表达分歧源于关系定位的模糊;虽然内心不满,但只能选择尊重和理解她的决定。你说我对这位主播有喜欢之情吗?有,我不否认。 但绝非男女之情——我们素未谋面,她也明确表示过不喜欢,是好朋友。
太长了,限制2000字,不想改了摆烂了

这篇文章或许会石沉大海,或许会在她的粉丝群体间传播,也可能成为她直播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正如她曾说的:“哪个大主播没有点黑历史呢?”若真如此,这大概算是我留下的一笔。首先表明身份:我曾经是这位主播的朋友、老粉和高消费用户。如果有她的老粉丝看到这里,或许会对“贾布加布”或“信陵”这些ID有印象。具体消费金额记不清了,曾在一次和主播的争执中统计过,至少有10万+。现在应该有16万左右。后来删过一次粉丝牌子,原因是当时频繁发送红色SC引发了一些节奏,和主播商量后便删除了。累计到现在的话,我的ID或许至今仍会在她直播间头部挂着,某种意义上算是曾经的榜一。不过也就那样。
2023年3月,身在上海的我,因工作挫折陷入低谷,整日将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学习充电,随便找个直播间当背景音。某天,偶然刷到了她的直播间,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有一天,她唱《水母之歌》时唱哭了,坦言想爸爸、想家。那时独自漂泊在上海、身处低谷的我,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和她共情,就这样被她吸引。挂看了几天,了解到她是字节找来尝试直播的女生,本职是舞见,ID“衿儿”,直播刚起步,独自在杭州打拼。当时舞蹈热度正高,工作学习之余,我也跟着她的直播学习,目睹了她带着流量起步的头几个月经历的各种风波与节奏。之后我离开了上海,到了另一座城市。从那时起,工作之余或闲暇时刻就挂着她的直播间,不知不觉成了一种习惯。播什么内容不重要,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路人观众。这一年,就这样平淡地走到了年底。2024年春节,忙碌一年后在家休息。大年三十那晚我给她上了个总督作为默默支持近一年的心意。她表达了感谢,问我有何需求。当时确实想不出什么,便对她说:“我们做个朋友吧?工作后能遇到电波对得上的人不容易。”她欣然答应,表示随时可以约她下棋、玩游戏。这是第一次产生交集,未曾想这一玩就是一年多。整个2024年,雪糕也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直播方式:举办围棋水友赛、粉丝K歌赛、雷打不动的下棋聊天环节,尝试热门单机游戏,与虚拟主播圈子的同行们交朋友。最终,她逐渐从围棋主播转型为无畏契约主播,找到了自己的直播风格和长处这一年里,我们保持着大约每周一两次一起玩游戏的频率。那段时间,是我们彼此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在工作或直播之外,一起玩游戏、偶尔分享彼此的生活。我了解到她家庭的困境、她骨子里的极度不自信,以及她对粉丝那份难得的真心与真诚。作为主播,她必须在镜头前保持高强度情绪释放和元气满满的状态,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但在直播背后,面对诸如当时的“开盒”谣言警告等无法言说的压力时,她也只能独自承受。例如“三谋”那次节奏,我问她发生什么事了的时候,她打来微信电话哭了很久,倾诉她的无助。那段时期,我相信我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基于真诚连接起的朋友关系。时间来到2025年。随着她人气攀升,工作量激增,观众构成也愈发复杂。众口难调,各种声音都在影响她的直播环境,透支着她的精力。最典型的是无畏契约和三角洲行动两拨粉丝的拉扯。为了平衡,她转而重点直播这两个游戏,时长经常拉满至凌晨一两点。加之我本人晕3D,更偏好她早期探索风格时播的各类游戏,此后便很少再看直播。在此期间,我们对“朋友”关系的定义也产生了三观上的争论。起因是我邀请她假期有空一起吃个饭——我认为这是朋友间的正常交往,因为我常与我生活中的女性朋友吃饭。她却认为这是越界和冒犯行为,即使是朋友也不行。当晚,我们各执一词,未能说服对方。是非对错,只能交由读到这里的各位自行判断。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今年清明节假期,她遭遇了开盒。开盒前几天,当时是找她打游戏,她还向我吐槽过“这几天特别地狱”。得知她被开盒后,我立刻联系她,表示愿意去我所在地的派出所帮忙立案,随后也去了——这个想法之前和她就聊过:“如果哪天你真被开盒,作为朋友,我一定帮你找警察。”她拒绝了,并表示感谢。当晚,我们再次围绕朋友关系的边界发生争执。那晚之后,我开始思考和怀疑她话语的真实性,质疑这段关系是否还健康。在此,我想再次为当时质问她真实身份的冒犯行为道歉。此事不久,雪糕发来长篇回复,将我们的关系定位为“主播与观众”,希望保持距离,建议我退款,并让我移步直播间或粉丝群互动。我很无奈——我缺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沟通的机会。最终,我没有等到回应,只能同样以长文回复:表达分歧源于关系定位的模糊;虽然内心不满,但只能选择尊重和理解她的决定。你说我对这位主播有喜欢之情吗?有,我不否认。 但绝非男女之情——我们素未谋面,她也明确表示过不喜欢,是好朋友。
太长了,限制2000字,不想改了摆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