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走了十公里,在山前找到一间废弃的工人房子,遂住了进来。
如果把我睡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算一个短暂的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我曾经拥有了得上千个家了吧?
原来我和那么多的土地,结下过一夜的露水情缘。仔细想来,又甜蜜,又满足。
四海为家。
小时候看着电视,读着武侠小说,很是羡慕这样一径天涯的快意日子。草叶黄了又绿,我从青嫩的童年走到了冒起胡须的年纪,这个词从儿时的梦里走进了我现在真实的生活里,原来真的如我想象中的这样好,原来童话和武侠也不全都是骗人的。
昨天还在乱石堆积的山崖边,崖下有弯曲平直的公路,路上跑着叽叽嘟嘟的车,车外是又青又绿的山,山脚住着积木盒一样五颜六状的房子。宏伟又壮丽的英俊大桥横跨而过,桥下又横七竖八躺了泫然欲泣的水。
我可以假做这边的山民,穿一双绿色拖鞋,跨一个学生小书包,在落了雨的黄昏穿过丛密的绿林,到河谷里玩泥巴。
还好没有人发现,不然他们一定会诧异,这个大人怎么跟个小孩子一样。
到了晚上可以围炉燃起一堆篝火,然后在火光里静静等夜慢慢降落下来,再挂起漫天的星星。
星光下搭起帐篷,夏夜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帘,我们相对而坐,谈起千年以前,那个举杯邀明月的酒客曾经谈过的往事。
晶晶闪亮的夜很快过去。在日光晕黄的晨早,打开我的折叠小凳,面着朝阳,撕一片暖色小面包,混着阳光慢慢嚼进肚里。
枯瘦的干柴上蹿着雀跃的苗火,在上面支一口锅,看细而软的面条在水汤里游荡。切几片土豆,缀几颗红枣,在水雾蒸腾里用煮妇般的细微的心将她们照料。
薄雾把远山隔得很远,桥也随之缥缈起来,有云雀鼓着梆子,空谷于是一下子被乐声填满,世界重新睁开惺忪的睡眼,鲜活焕发。
我走在路上,沿着几百年前那个江南行者的路。
“四里直西,山复旷然平伏。独西南一石峰耸立……首锐而湾突,肩齐而并耸,是曰鹦哥嘴。又西转而下者一里半,有铺肆夹路,曰革纳铺……五里,有哨舍夹路,曰软桥哨。由哨西复坠峡下,遥见有巨溪从西峡中悬迅东注;下峡一里,即与溪遇……”
那个江南行者在他的日记里娓娓地叙,笔墨顺着微微的春风缓缓地流,几百年前的时光也轻轻一晃就过去了。
革纳铺子还保留着她原先的名字,今天已经铺起了宽阔整齐的大道,铺上的人们安静而优雅,款款春风和着柔柔的日光,青山温软,一如从前。
一个小女孩穿了明黄色的莲花裙,气嘟嘟着小嘴从我身旁飘过。是谁惹这位小精灵公主生气了么?我恻恻的想。猜测一个小孩子的心思比大人轻松欢快得多,因此我向来是喜欢关注琢磨小孩子的。
革纳铺子西出去就是软桥哨。常常有人说贵州落后,我现在真是爱极了这种落后,落后到名字都不愿意与时俱进,在这里,我很容易就能摸的到几百年前的时光。
软桥哨已经没有桥了。更确切的说,没有了那根用绳子编成的桥。
千年以前,是什么人,用细密又绵缠的心,结成绳子,系在这哨溪的此岸和彼岸?走在绳桥上的人们,在这软软的绳结里彳亍徊迂,于是这个哨子的名字在溪声就这样结成了:软桥哨。
虽然已经没有了软桥,但我相信,每当午夜梦回,春风吹过,回淌在软桥哨村民心间的,依旧是那一段段绵密的结绳。
国道在半山腰上延伸,我一个人慢慢地走,这条路上车流稀少,我喜欢这样寂寞的山路。
因为这样,你感觉整个山都是你的,没有人来跟你抢,跟你分。整个天地,都交付给了你一个人。
在喧闹又汹涌的城里,我内心常常感到贫瘠且荒凉,而在这里,我一下变得丰饶又富有。
与青山共度了悠长的一天,夜幕再次降临,山上荒掉的工人小房子,成了我短暂的家。
完全不同于昨天的住所。葱翠的野草没了山径,本就不大的小门被她们冲占了一半,几注小草甚至就另立山头,跑到屋内的墙角自顾自地清闲起来。
我可不能让她们这么清闲,我把帐篷搭到了她们边上,“嘿,今晚咱们一起过,别嫌弃我嘛……”
安好了家,到山里去柴火。我的每一根柴火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常常我会在这件事上花费不少时间。
回来已经不早,却意外发现我的家门口堵了两只不速之客。
一大一小两只马🐴,肝色的鬃毛,浅色的身子,在啮着多汁的叶子🌿。
马妈妈忧郁而沉稳,小马欢快而跳腾。
“嗨。”我打了声招呼,算是我们认识了,但看马妈的表情,并不打算理我这个轻浮的家伙。
我在屋子里升起了炊烟,小马不时探头进来偷看我。
每一天我都过得这样清晰,这样分明,与昨日完全不同,我喜欢这样四海为家的日子。
逃出了社会中的是非圈,我的时光恬和又充实。





如果把我睡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算一个短暂的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我曾经拥有了得上千个家了吧?
原来我和那么多的土地,结下过一夜的露水情缘。仔细想来,又甜蜜,又满足。
四海为家。
小时候看着电视,读着武侠小说,很是羡慕这样一径天涯的快意日子。草叶黄了又绿,我从青嫩的童年走到了冒起胡须的年纪,这个词从儿时的梦里走进了我现在真实的生活里,原来真的如我想象中的这样好,原来童话和武侠也不全都是骗人的。
昨天还在乱石堆积的山崖边,崖下有弯曲平直的公路,路上跑着叽叽嘟嘟的车,车外是又青又绿的山,山脚住着积木盒一样五颜六状的房子。宏伟又壮丽的英俊大桥横跨而过,桥下又横七竖八躺了泫然欲泣的水。
我可以假做这边的山民,穿一双绿色拖鞋,跨一个学生小书包,在落了雨的黄昏穿过丛密的绿林,到河谷里玩泥巴。
还好没有人发现,不然他们一定会诧异,这个大人怎么跟个小孩子一样。
到了晚上可以围炉燃起一堆篝火,然后在火光里静静等夜慢慢降落下来,再挂起漫天的星星。
星光下搭起帐篷,夏夜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帘,我们相对而坐,谈起千年以前,那个举杯邀明月的酒客曾经谈过的往事。
晶晶闪亮的夜很快过去。在日光晕黄的晨早,打开我的折叠小凳,面着朝阳,撕一片暖色小面包,混着阳光慢慢嚼进肚里。
枯瘦的干柴上蹿着雀跃的苗火,在上面支一口锅,看细而软的面条在水汤里游荡。切几片土豆,缀几颗红枣,在水雾蒸腾里用煮妇般的细微的心将她们照料。
薄雾把远山隔得很远,桥也随之缥缈起来,有云雀鼓着梆子,空谷于是一下子被乐声填满,世界重新睁开惺忪的睡眼,鲜活焕发。
我走在路上,沿着几百年前那个江南行者的路。
“四里直西,山复旷然平伏。独西南一石峰耸立……首锐而湾突,肩齐而并耸,是曰鹦哥嘴。又西转而下者一里半,有铺肆夹路,曰革纳铺……五里,有哨舍夹路,曰软桥哨。由哨西复坠峡下,遥见有巨溪从西峡中悬迅东注;下峡一里,即与溪遇……”
那个江南行者在他的日记里娓娓地叙,笔墨顺着微微的春风缓缓地流,几百年前的时光也轻轻一晃就过去了。
革纳铺子还保留着她原先的名字,今天已经铺起了宽阔整齐的大道,铺上的人们安静而优雅,款款春风和着柔柔的日光,青山温软,一如从前。
一个小女孩穿了明黄色的莲花裙,气嘟嘟着小嘴从我身旁飘过。是谁惹这位小精灵公主生气了么?我恻恻的想。猜测一个小孩子的心思比大人轻松欢快得多,因此我向来是喜欢关注琢磨小孩子的。
革纳铺子西出去就是软桥哨。常常有人说贵州落后,我现在真是爱极了这种落后,落后到名字都不愿意与时俱进,在这里,我很容易就能摸的到几百年前的时光。
软桥哨已经没有桥了。更确切的说,没有了那根用绳子编成的桥。
千年以前,是什么人,用细密又绵缠的心,结成绳子,系在这哨溪的此岸和彼岸?走在绳桥上的人们,在这软软的绳结里彳亍徊迂,于是这个哨子的名字在溪声就这样结成了:软桥哨。
虽然已经没有了软桥,但我相信,每当午夜梦回,春风吹过,回淌在软桥哨村民心间的,依旧是那一段段绵密的结绳。
国道在半山腰上延伸,我一个人慢慢地走,这条路上车流稀少,我喜欢这样寂寞的山路。
因为这样,你感觉整个山都是你的,没有人来跟你抢,跟你分。整个天地,都交付给了你一个人。
在喧闹又汹涌的城里,我内心常常感到贫瘠且荒凉,而在这里,我一下变得丰饶又富有。
与青山共度了悠长的一天,夜幕再次降临,山上荒掉的工人小房子,成了我短暂的家。
完全不同于昨天的住所。葱翠的野草没了山径,本就不大的小门被她们冲占了一半,几注小草甚至就另立山头,跑到屋内的墙角自顾自地清闲起来。
我可不能让她们这么清闲,我把帐篷搭到了她们边上,“嘿,今晚咱们一起过,别嫌弃我嘛……”
安好了家,到山里去柴火。我的每一根柴火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常常我会在这件事上花费不少时间。
回来已经不早,却意外发现我的家门口堵了两只不速之客。
一大一小两只马🐴,肝色的鬃毛,浅色的身子,在啮着多汁的叶子🌿。
马妈妈忧郁而沉稳,小马欢快而跳腾。
“嗨。”我打了声招呼,算是我们认识了,但看马妈的表情,并不打算理我这个轻浮的家伙。
我在屋子里升起了炊烟,小马不时探头进来偷看我。
每一天我都过得这样清晰,这样分明,与昨日完全不同,我喜欢这样四海为家的日子。
逃出了社会中的是非圈,我的时光恬和又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