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42,336贴子:993,675,887

回复:一个新手的徒步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顶加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44楼2021-08-24 04:55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45楼2021-08-24 04:55
    回复
      2025-05-17 06:21:41
      广告
      老哥加油


      IP属地:陕西246楼2021-08-24 17:38
      回复
          今晚露宿在昆明市鹏程路富滇银行斜对面的花海边。
          第一次以这样悠闲的状态进入城市,还给了我这样大这样漂亮的一片花海居住,昆明,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
          这一切,都源于在城外遇到的那个老交警叔叔。
          进昆明城区的时候,正是蒙蒙的落着雨,在云海路与320国道交叉口,远远看到了两个浅绿色的在风雨中站立的身影。
          绿灯一亮,立马从斑马线中冲了过去,越来越靠近他们,我心中一阵忐忑,把头压得低低的,希望不要注意到我。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一道绿身影朝我的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过去。
          ……我强自镇定,慢慢走过去,心里盘算着措辞。
          我这个手推车,是自己改装的。貌似不合规格,超重就不必说了,而且常常走的是机动车道,因为人行道有围栏,以我车子的宽度钻不进去。
          因此走交警遍地的城市道路,我总是感到慌张,怕一不小心就给我带走了。
          过贵州省会贵阳的时候,我从南边有绕城路绕了过去,现在到了昆明,找了半天,没发现合适的绕城路,没办法,硬着头皮走进城去吧。
          老老实实走到交警面前,我像个犯错的孩子,眼睛盯着地板等着判决。
          “从哪里来?”一口正宗的云南话。
          “啊?”我一怔,没想到竟会问我这个。
          “他是问你,从哪里来哟……”另一道声音响起,听起来一副像是努力说着普通话的腔调,但骨子却还是云南话。
          我抬起头,看清楚了站在我面前的两道绿色身形,先说话的年轻一些,似乎五十出头,另一个显得更老十多岁。他们脸上已经刻着深深岁月的痕迹,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年纪最大的交警了。年轻点的比较正规,戴着帽子,老一些的更像个辅警。
          但我更想说的是,看外形他们一点也不像干这个的,如果不是穿着这绿制服,这分明就是地里的老农民嘛。
          我一下子感觉压力顿消,说话也利索了: “我从广西来,广西的首府,南宁!”
          虽然我父亲是地道的南宁人,但我小时候生在跟南宁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一个荒野大山沟子里,回到南宁的时候整个童年都过去了。
          一个人的童年在哪度过,那个地方将终生会被他认做自己的故乡。
          尽管如此,每次碰到需要撑场面的场合,我总会说自己是南宁的。因为这样好像听起来会厉害一点,因此我常常扯出南宁这张虎皮,用得不亦乐乎,哈哈。
          但是好像这次失了效,两个绿衣服大叔对视了一眼,他们眼中带着疑惑,好像并不知道南宁在地球的哪个位置。
          “哦……”年轻的大叔敷衍的回了一句,“我倒是去过你们广西,跟着导游去的……”
          我听着大叔说了半截的话,但是看他好像后半截很卡顿,说不出来,我立马接口:“是不是去了我们广西的桂林?”
          “哦,对对对,是桂林……”大叔好像想了起来,话也开始顺畅了。
          哈哈,我明白大叔之所以卡顿的缘由。跟着导游去旅行,有时候真的会连自己去过哪都不是很清楚。
          我在一旁做出很认真听讲的样子,任由交警大叔滔滔不绝的竹筒倒豆子,并且到了关键处我还的露出会心的笑容,好像一个虔诚的弟子在佛陀座下听讲,并若有所悟的频频的点头,好像从佛的揭语里获得某种了大道至理……
          我不知道我做这样的表情有没有用,希望他不要记起来然后送我去喝茶。
          但是另一边的辅警大爷就站不住了,显然这样滔滔的话语他早就已经听得耳朵起毛了,但大爷并没有出声直接打断大叔的话,而是提高了两个分贝的音量,用他那云南普通话问我 : “你吃了么?”
          我本来还在暗赞大爷高明,因为他深知想要打断一个人的说话,只需要把这个人的倾听者拉出来就行了。这样既不得罪说话的人,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大爷,您这一句“吃了么”,实在是问得太尬了……
          于是我夹在两位大人的一问一答中,时间过得飞快,他们似乎都忘了,叫我过来的原因……
          我是个内向且不善言谈的人,但是内向也导致了我内心敏感,会察言观色,分析他们的面部微表情,然后回答一些会让他们喜欢听的使他们开心的话。
          这不是拍马屁,这不过是人际交往中应该明白的基本原理。多年的江湖历练,我早已学会了见人说人话逢鬼扯鬼话的本领。
          大家平时看我的作文,好像我是一个还可以的人。如果换做现实中认识我的朋友,他们对我的印象,一定觉着我是个肤浅又低俗,不学无术不讲卫生谎话连篇且及其懒惰的混混。
          不要把自己的高尚显示出来,这样在现实生活里你就不会受到排挤,被人穿鞋下刺。所以我现实交往里就是个低俗的又蠢又脏的人,这样才能衬托我的朋友们是如何高等干净且优秀。
          一番交谈,我发现我有点小人之心了,其实大叔和大爷叫我过来,是提醒我注意安全,得知我不敢往市里面去,他们甚至鼓励我到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去看看……
          感谢大叔大爷,如果接下来我真在市中心被逮了,不讲义气的我一定会把你两供出来…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48楼2021-08-24 21:45
        收起回复
          兄弟你不开直播怎么赚路费?徒步旅行总是需要经费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9楼2021-08-27 18:22
          回复
            早上八点,沿着滇池走到了晚上九点半,突然一阵不舒服,坐在路边吐口唾沫,全是血。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命不久矣了,以前也有,但没有这次这么严重,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城市里真不好找地方扎营。
            本来不想说这些的,但是现在真的有点怕,每吐一口都带血,而且越来越多了。
            我不知道我还剩下多少时间。这几天可能不走了,找个地方休息着看看。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50楼2021-08-27 21:50
            收起回复
              还不赶紧去医院啊?


              IP属地:广西251楼2021-08-28 08:44
              回复
                上次不是听你说好了吗,只是小毛病,快去医院看看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2楼2021-08-28 09:21
                回复
                  2025-05-17 06:15:41
                  广告
                  也有可能牙龈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3楼2021-08-28 09:23
                  回复
                    也有可能牙龈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4楼2021-08-28 09:23
                    回复
                      你这几个月都是风餐露宿,营养不全,可能导致牙龈出问题了,别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5楼2021-08-28 11:29
                      回复
                        我还活着,报个平安。
                        昨夜又强行走了几公里,本来想原地休息,又怕晚上真有什么不测,那条路是别人的店面门口,第二天人家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想去大观园公园里的,可惜走到十二点多了,天上打雷下起来大雨,又被淋湿透了,进昆明几天了都没下雨,就偏偏赶在这时候,老天看来是跟我有仇。
                        蹲在冷雨里,越来越大看来是走不动了,在路边华苑小区对面发现一个废弃工地,钻了进去。
                        躺下来,肚子里一阵翻江倒海,起来吐了一口,发现血还没止住。第一次爆发得这么严重。
                        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平静多了。九点多的时候第一次吐这么多真把我吓到了。我以为经过这近一年的行走感悟学习,我能比较坦然的看待生死这件事,但真正事到临头,还是无法做到很平静。
                        现在打这些字,手还有点小抖。
                        昨晚三点钟才勉强睡下,感觉肚子里一阵火烧,沸腾也是一阵一阵的,从来没感到做人这么辛苦。
                        打开手机,深夜里两个未接电话,都是从母亲的那边打过来的。
                        没有敢接,而是给姐姐的微信发了还好的消息。
                        我这个病从18年就有了,什么原因我心里明镜似的,医院不必要去,他们已经不愿意开药给我了。
                        这两个月感觉身体转好,我还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昨晚整这么一出,这是上帝在提醒我,孩子,你要珍惜你的时间。
                        我的父亲也是这个样子,一阵急性喷血,很快就不行了。但是他没有立即走,而是强睁着眼撑了一天。
                        这是母亲告诉我的,后面的话她没有说。
                        我知道母亲后面没说的话,父亲强撑着,是在等他唯一的儿子回来。
                        他没有等到。我回去到的时候,只看到他静静躺在席子上,眼睛是母亲给合上的。
                        我没有哭。只是在他走后半个多月,那天晚上走在星光点点的夜色下,突然就流下泪来。
                        一下子意识到,我们一家人从此是永远凑不齐了。
                        想到父亲,我心里就平静了很多。我这没什么大不了,父亲不也在那边么。
                        父亲的离去,让我产生了思考: 如果我哪天也是这样猝然走掉,我会不会甘心?
                        于是我毅然挎上了背包,在父亲离开的三个月后,走了出来。
                        现在走在路上,已经是有九个月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
                        现在再问我,我的答案是,尽管还有些不甘心,但我觉得也足够了。
                        现在的我,每一天都是欢喜的。
                        弘一法师icon,那个给挚友写了长亭外古道边碧连天的妙人,弥留之际,给世人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如果我也到了这么一天,我也会是悲伤的,但同时也更会欣喜。
                        昨晚感到自己很危险的时候,就想着到大观园去。
                        那是一个很好的睡觉地方,尽管我没去过。
                        曹雪芹里的黛玉,好像就是在大观园里咯了血,然后就一屡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了。
                        当然我跟这个大观园也是有联系的。二十多年前在桂黔边境的一个小山沟里,一个父亲就对他初识字的孩子讲过大观楼icon的故事。
                        这个孩子长大了,学会了走路。走了很远很远,有一天真走到了这个父亲故事里的楼。
                        可能昨晚我那样糟糕的心境,是不可以去那里的。所以,天降下大雨,把我拦在了三公里外的地方。
                        今天我还能睁开眼睛,看着帐篷里漏下的白光,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
                        待会儿我就去吃一顿好的,然后去大观楼。
                        这个钱没必要节约了。赵本山小品里不是说,就怕人死了,钱没花了。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还是挺有道理的。
                        太阳好大,起床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56楼2021-08-29 14:12
                        收起回复
                            昨晚露宿在昆明市的明波立交桥下。
                            老病复发,越发严重,朋友们说是高原气压导致的,说得我很慌,因为我还要往云南的鸡足山,丽江,金沙江,那边的海拔还要比昆明高一千米以上。
                            有朋友劝我回家。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人固有一死,现在我回家,那一定是轻如鸿毛的。
                            回首前半生,我半途而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次再这样,我没法跟自己交代。
                            这次吐血以后,明显感觉到身体越来越虚弱,昨天不拉车,才走十来公里就耗费掉我一整天的时间,这在平时,也就三个小时的路程。
                            昨天去了一趟大观楼,收门票,没有进去,在门口转了一圈。游人如织,进去可能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好,就让它的神秘永远停留在我的想象里吧,停留在父亲抑扬顿挫的故事里。这样也挺好。
                            还去了一趟西南联大。现在的西南联大已经改做了云南师范大学,我也没进去。沿着整个大学外墙转了一圈,只是抬头看看校园上的天空,天蓝云白,在不会有炮弹从那落下,校门口的街道商铺林立,熙熙攘攘,人们可以安心的各行所事,挺好。
                            透过围栏,看着校内的学生们在篮球场上汗水飞扬,他们不必再像八十年前的先辈们那样,提心吊胆的跑警报了。
                            校后有一条铁路,已经荒废了。沿着铁路离开联大,腐烂的枕木,斑驳的铁轨,踩在细细碎碎的石子上,喀嚓喀嚓,旧时代的音符在脆响。
                            沿路回来,肚子在一阵嘀咕,突然想起出门前嚷着要吃大餐的暗誓,在肆林的街市中转了一圈,店门牌子上的标价鲜艳夺目,好吧,其实我觉得还是馒头更好吃一点。
                            包子铺里的大妈温敦和蔼,掀开的竹木盖子里,米香随着白雾飘起,一群白白胖胖的家伙渐渐露出头,楚楚又可爱。看着大妈的笑里还藏着倦容,我看到了一个凌晨三四点昏黄灯光下的轮影。
                            让她赚钱,我是开心的。我知道我的钱的最终去处。是顽皮儿子的一袋弹珠,或是懂事女儿枕头上的布娃娃,还是几支印着小鹿的铅笔或一块玉白的橡皮。还好我没去饭馆,不然可能在为某个肥胖而满脸横肉的家伙凑洗了一顿桑拿。
                            在街口找棵树坐下,嚼着满口的清甜,想起来一些遥远的往事。
                            我的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到离开家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叫做北山的小镇去给人打工,也是给人做早餐。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交通发达道路畅通,几十公里的距离,隔了群山又群山,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
                            记得有一次,她给我们带回来两只闹钟⏰,这在当年可是稀罕物事,我的同学都没有一个人有。
                            一只是可折叠的红色方盒的,一只像立着的金色钟塔。我既喜欢金海辉煌的钟塔,又不愿放弃小巧玲珑的方盒,看看这个又摸摸那个,不知道怎么办好。
                            姐姐在一边看的流口水,当然,在我面前她是没有权利先选的。
                            在我抓着两只想跑走的当儿,母亲一把捉住了我,“你不可以这样,留一个给姐姐。”她看我犹豫不决,悄悄提醒我:“金色这只比较贵……”
                            后来的日子里,“滴滴滴-滴滴滴……”的声响,成了我小时候睁开眼的第一首音乐。简单,美妙。
                            时光如水,此时我正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吃着别人做的包子,她会给她的孩子也买一只闹钟么?我知道我的母亲也会做,但我没吃过她做的,只是会常常在我的脑中想着“滴滴滴,滴滴滴……”
                            沿着大观路一直走,路边流淌着大观河,浑黄的水是跟我们黄种人的皮肤一个颜色。或许这就是我们肤色的来历吧,河水洗多了,彼此融成了一体,所以我们是河也是可以当做我们的母亲的。
                            河上有虹桥,桥边有池,池间有白鹤。她们足脚点着池中央的矮墙,璞玉一样瑕白的身羽,在上边彳亍地踱着小芳步,金贵得像个小公主👸🏻。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城市里,看到这样悠闲的白鹤。周围车来人往,她们时而纵到水里,时而冲上云霄,有时好像旁若无人神态自若,有时又好像故意表演给你看。
                            鹤是有灵👻的,她能这样无顾忌的把自己交付给这一方人土,尽管我于昆明是初来乍到并不熟悉,但我从鹤的眼里,读知了这是一座盛满了美和善良的城市。
                            在池子边还坐了一位老人。她膝盖上铺着一匹银布,手中穿针引线不在锈着。
                            她绣一会布,看一会鹤。我不知道她在这里呆了多少年岁,是不是从氤氲少女到白首苍苍,她是在绣花么?还是在读自己的少女心事……
                            路边,还有几个老头儿蹲成一团,围绕着楚河汉界杀得不可开交。几个仙风道骨的“谋士”在旁边为当局的两人冥思苦想,恪尽职守。但我发现,这群“谋士”们实在是没有任何立场的“墙头草”,一下帮帮楚河这边,一下帮帮汉界那边,一点忠心都没有。我真想撩开袖子下场去把这群“伪君子”杀个人仰马翻,但我已经十多年没碰象棋了,嗯……算了,小夫我就给这群老夫一个面子。。。
                            我也要离开昆明了,城里不好烧火,消费有点高伤不起啊。下次有缘(💰)再续,撤!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57楼2021-08-29 14:14
                          收起回复
                            报个平安可以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8楼2021-08-31 22:29
                            回复
                              2025-05-17 06:09:41
                              广告
                                随着暖凉暖凉的秋风,我来到了昆明的大滇池上。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脑中回回荡的,是在时光里藏了二十多年的歌。
                                唱歌的人,是父亲。还记得那个时候,他的头还没有白,脸上的容,永远都是祥和中挂着笑。父亲在从上帝那边过来的时候,好像忘了带上一件叫做生气的东西。
                                还记得那一年是春节,父亲半蹲在院子里,手中的毛笔在长长条条的红纸上挥舞,地上横七竖八铺满了好多条已经写好的春联。
                                火红的联纸,张牙舞爪趴在上边作势欲破纸而去的字。小时候的我还并不懂书法,但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画面,不知怎的却对那些字的形笔的意格外清晰起来。
                                父亲的字并不便宜,卖两块钱一副,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教师工资还是只有一百来块。其中有一半的春联是别人来家预定,另一半会拿到街上摆卖。每年春节这一天,父亲半天赚的钱,能顶他好几月的工资。因此我们家的年,常常过得比别人家有声有色有味。
                                我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坐在一边玩他摆在地上的对联书。还记得那年我刚刚学了语文,知道了文字原来不仅是在纸上说话,里面还藏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
                                但翻了半天,却发现这些对联书里全都是这些两行两行的字,我能读出来却一点也不懂,见父亲这么喜欢写这些东西,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就缠着他不停的问这里面的意思。
                                于是我很小就懂得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的第一首对联,遇见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里的黄山谷,还有“雨中黄叶树icon,灯下白头人”的静寞……
                                我每念出一副对联,父亲总能一边在忙他的写对联工作,一边头也不抬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里边每一句对联的意思和来历,联中的故事,熟悉得是父亲在诉说自己的经历一样。
                                长大了以后,我去查了这些联的意思,发现与父亲的描述一点不差。我还曾以为,他是在把我当小屁孩胡编瞎诌敷衍我。
                                其中使我最深刻的,就是那刷印在对联书最后一页,洋洋洒洒数百字的大观楼icon对联。
                                我记得我的当时翻到这里,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立马跳了起来:
                                “阿爸,快看快看,这也是对联么?为什么长得像我们语文簿里的课文一样……”
                                我硬是把对联书的那一页塞到父亲的眼睛底下,野蛮的切断他与手中那正在工作的毛笔的联系。
                                父亲并没有不满的推开我,而是把笔放下,抓起地边的毛巾擦了擦沾了墨汁的手。接过我推过去的书,埋下头,一字一句的给我念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入、心头……
                                父亲的声音轻舒和缓,抑扬顿挫,腔调里好像带着一些古远的音符,特别好听。我一下子坐成了最乖乖的学生,被吸引得忘了顽闹。
                                父亲每读一小段,都会停下来跟我解释其中的语义,用小孩子最能听懂的话和娓又耐心的跟我讲,其间引用的比喻新鲜又好玩,不觉间我就被带入了那一汪喜茫茫空阔无边的池水里。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父亲的声音在一片渺渺的沉静中落下,我低下头,突然有点不敢看他。
                                我怕我一抬头,父亲就要飞走。他不是我平时陪我玩闹的那个老童,而是电视机里那个盘坐在三星斜月洞里的祖师,我似乎被他点了三下头,窥看到了一个从来没见到过的新世界。
                                父亲把书放回我面前,便继续他的工作去了。我偷看了一眼蹲在红纸上笔走龙蛇的父亲,悄悄拿起书,躲进了房间里……
                                时光匆匆。多年以后的哪一天,我在网络上无意中进了某个谈论对联的论坛,某位大神出了个上联,下边的人都在冥思苦想一筹莫展,我不假思的脱口就回了个下联。
                                我当时也不解自己为什么可以回答出来,父亲小时候曾跟我解答过对联的事,早在我十多年社会的花红酒绿里淡然忘却了。
                                直到上次在云南曲靖icon,一同流浪的老哥跟我说,咱们到时候到昆明了,可以去滇池玩玩……
                                他后面说的什么我听不到了,我莫名被一阵突来的海涛往我心头上翻涌,我记起来了!
                                在他刚脱口而出滇池的时候,我差点要不受控制的喊出来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事过二十余年,一字一句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段往事清晰到好像在我脑中已经存延了数千年。
                                抑扬顿挫里,父亲像是在用吟咏的歌调在唱着。从我的童年到华发,从遥远到现未,从山的那边到这边。
                                而父亲,也终是变云作仙飞走了。
                                站在滇池边,苍莽瀚淼的湖水奔涌飞溅,极尽处,大观楼在云山缥缈里时隐时没。
                                我不敢再看。这片明明是初来乍见的风景于我却恍如故地重游,这汪陌生的碧水竟是柔肠百绕,急痛攻心。
                                一生没有到滇池来过的父亲,我想跟您讲一讲这边的池山楼月,讲一讲花与鹭人和桥。但我又慌忙闭了口,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怎样努力,是没办法讲的比你好了。
                                匆匆我离去了。滇池最好看的地方,小时候的我看过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59楼2021-09-01 11: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