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吧 关注:20,899贴子:176,740

【淡定】内地、台湾、香港四版“聊斋”影视人物对比(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半仙兼淡定鼻祖在上……


IP属地:山东1楼2014-07-23 13:06回复
    本楼目录: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7-23 13:07
    收起回复
      之前淡定发过一个1987版与2000后新版“聊斋”影视角色对比之帖,现将其淡定扩展为内地、港、台四版“聊斋”电视剧角色对比。内容更丰富,对比更淡定……
      因种种原因,内地、香港、台湾的古装影视剧发展既有关联性,又各具鲜明特色。而不同时期,则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迹,从而淡定体现出两岸三地在古装影视文化领域内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区别和统一,通过具体影视淡定对比展现,对进一步认识两岸三地在文化领域滴某些特色和关联,具有一定滴借鉴意义。
      “聊斋”题材影视剧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已超百部,无论内地还是港、台,皆有诸多淡定作品。是两岸三地在古典名著拍摄和古装影视文化方面滴典型代表。
      各位仁兄仁姐可淡定观之,继续淡定补充之……
      现以两岸三地目前为止拍摄的各自主要“聊斋”题材电视剧为例,淡定对比展现之(单元数、集数较多者。其中1988-1999台湾台视版超级单元剧集《中国民间故事》中“聊斋”系列篇目可能较多,但目前网上资源稀少,暂以台视另一部“聊斋”题材《倩女幽魂前传》代替)。共计四版,其中内地为新、旧两版,港、台各一版,分别为:
      1、1987-1990 福建、南昌版《聊斋电视系列片》(简称“闽赣版”)
      2、1993 台湾版《倩女幽魂前传》(简称“台版”)
      3、1996-1998 香港版《聊斋》(简称“港版”)
      4、2005-2013 上海版《聊斋》(简称“沪版”)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7-23 13:13
      收起回复
        淡定说明:
        1、本帖主要内容为影视角色对比,但实际也淡定涉及其他内容。具体包括:【基本资料】、【剧情简介】、【剧名题字与剧首标志情景】、【篇名题字】、【评语与歌曲】、【角色】。
        2、因《聊斋志异》为短篇小说集,结构与长篇章回体小说不同,故而单版电视剧,也只是择取其中部分篇章,连缀而成单元剧集。每版交集或有或无,即便实体,也只一部分而已。四版中,根据原著同篇改编的两个及以上版本单元(据某淡定研究,四版中,同篇单元最多为3版,即进行对比的同篇单元为2或3版),具体版本及数目将在每个对比单元中分别淡定说明。
        3、因沪版最新分部《聊斋4》尚未开播,所以,涉及此部的单元暂且淡定待之。
        4、角色以原著为标准,范围为原著角色或与原著角色相对应的改编角色,影视脱离原著自行创造的角色不列入对比范围。单元名以原著篇名为准。
        5、角色对比图以版本拍摄时间先后按“左-(中)-右”或“上-(中)-下”顺序排列。
        因个人看得不甚全面,不免遗漏。各位仁兄仁姐可淡定补充之……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7-23 13: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23 13:17
          收起回复
            二、【剧名题字与剧首标志情景】


            (一)片名题字
            闽赣版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7-23 13:23
            回复
              台版


              IP属地:山东8楼2014-07-23 13:23
              回复
                港版(由上到下依次为:《聊斋1》、《聊斋2》)


                IP属地:山东9楼2014-07-23 13:25
                回复
                  沪版(《聊斋4》尚未播出,暂且只有前四部。由上到下依次为:《聊斋1》、《聊斋奇女子》、《聊斋2》、《聊斋3》)


                  IP属地:山东10楼2014-07-23 13:27
                  回复
                    (二)剧首标志情景
                    闽赣版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7-23 13:29
                    收起回复
                      台版


                      IP属地:山东12楼2014-07-23 13:29
                      回复
                        港版(由上到下依次为:《聊斋1》、《聊斋2》)


                        IP属地:山东13楼2014-07-23 13:30
                        回复
                          沪版(《聊斋4》尚未播出,暂且只有前四部。由上到下依次为:《聊斋1》、《聊斋奇女子》、《聊斋2》、《聊斋3》)


                          IP属地:山东14楼2014-07-23 13:32
                          收起回复
                            (二)简要情节


                            【原著】
                            淡定贴一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序》吧。若不懂,淡定看后附译文:
                            原文: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
                            译文:
                            被服香草的山鬼,屈原感慨而写入辞骚;虚荒诞幻的牛鬼蛇神,李贺对之吟哦成癖。发自内心的诗作就是天然妙曲,不必迎合世俗“正声”。屈原、李贺抒愤之作,必有因由。我蒲松龄孤寂失意,犹如微弱萤火,精怪还要争此微光;随俗浮沉,追逐名利,落得被鬼物奚落讪笑。我虽无干宝的才能,却像他一样酷爱搜集神异故事;心情如当年贬谪黄州的苏轼,喜欢听人妄谈鬼怪传说。听到就记录下来,于是编辑成书。时间一长,四方好友,又用邮筒寄来。因而鬼怪故事,因我喜好而收集起来,积累益多。特别是:人物虽在中原地区,却比纹身断发的野蛮之乡的故事还要离奇;眼前发生之事,竟比人头会飞的国度更为怪异。意兴超逸飞动,狂放不羁,再所难免;心志寄托久远,如痴如醉,毋须讳言。如此,能不见笑于那些崇实尚礼之人吗?然而,在五父衢头,或许滥听些无稽传闻,而类似三生石上的故事,颇可悟识前世因缘。放纵的言谈,也不能一概因人而废。
                            我蒲松龄出生时,先父曾梦见一位病瘦的和尚,身穿袈裟,进入我家内屋,铜钱大的一片膏药,圆圆地贴在他的乳旁。先父梦醒后,我便出生了。果然,乳旁有颗黑痣,与梦相符。而且,小时候瘦弱多病,长大后命不如人。门庭寂寥,清贫冷落,与和尚一样;笔耕为生,萧条穷困,如同和尚持钵化缘。常常挠头自思:说不定那和尚真是我前身吧?可能是没有断除三界烦恼的根由,未能结出成佛升天的正果,而随风飘零,竟成掉落茅厕的背时之花。茫茫六道,怎能说没它的道理啊!
                            唯独这时,在半夜微光闪烁下,油灯将尽,灯芯结成灯花;书斋萧瑟,桌案冷若冰块。积少成多,搜集狐鬼故事,妄想当做《幽明录》续篇;把酒秉笔,只写成这部孤愤之书。人生寄托到此地步,也真够悲哀了!
                            唉,我就像霜后寒雀,独倚树木,不得温暖;又像伤月秋虫,依偎栏杆,自我悲鸣。知我懂我者,只有到梦魂中去寻找了!
                            康熙十八年(1679)春日
                            【闽赣版】
                            在本剧总片头中出现。将蒲松龄设定为总片头展现的原著作者,特摄了蒲松龄打着灯笼行走于夜幕荒野、进入书斋、伏案疾书、翻看书籍等一系列连续场景,配以诡异或萧瑟的音乐,营造一种诡异、荒凉的淡定氛围,展现原著作者创作情景,继而开启剧情内容。此场景、人物特为片头拍摄,总领全剧,在各篇中,均未出现。
                            PS:也许本剧制作方也没料到,此场景、此音乐,后来居然成为本剧最显著、最为人熟知的两个标志。
                            【沪版】
                            目前为止,只在《连城》单元出现过。因本单元展现剧情形式较其他单元独特,以说书人说书的开篇+过渡+结局形式,展现剧情内容。因此,在主要剧情之外,给了蒲松龄一个露脸机会。将蒲松龄设定为在茶馆中听书、记录者。但因欠茶钱,并涉嫌抄袭,最终被说书人追打,落荒而逃。
                            PS:不过,此情此景发生在单元结尾,说书人已说完故事,蒲松龄也已记录下来。说书人除非把他打成白痴,否则,很难阻止他抄袭了。对照剧情和原著,不妨淡定想象一番,也许蒲松龄真怕人家说他抄袭,所以就把听到的《连城》故事,修改一番,便成了原著中那般情节。好吧,编剧姥爷是伟大的,吾等唯有保持淡定。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4-07-23 13:37
                            回复
                              (三)影视对比
                              【传世肖像】
                              首先看一下蒲松龄传世肖像,作为淡定参照:
                              此画像绘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蒲松龄74岁时,其季男(四儿子)蒲筠请寓居济南的江南名画家朱湘鳞所画,为迄今为止所见到的蒲松龄唯一传世肖像。蒲松龄对朱湘鳞的写照技艺十分赞赏,在他赠画家的诗中曾写道:“生平绝技能写照,三毛颊上如有神。对灯取影真逼似,不问知是谁何人。”
                              画像系长轴绢本,画长258厘米,宽69厘米。画像中,蒲松龄身着清代贡生服,头戴红顶小帽,左手拈须,端庄椅坐。上方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两条。其一曰:“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则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其二曰:“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跋后钤有6枚不同款式的印鉴。
                              该像原由蒲氏后裔世代相传,1954年捐于故居。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揭裱修补。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将此像定为一级文物藏品。
                              画像整体

                              局部特写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7-23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