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吧 关注:104,188贴子:390,423
  • 5回复贴,共1

鳌太我想你---转驴友心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6-15 15:20回复
    2楼2018-06-15 15:20
    回复
      2025-07-29 21:01: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转-鳌太线,成功穿越背后的心酸!
      一点人体事儿
      百家号2017-05-07


      3楼2018-06-15 15:22
      回复
        陕西的鳌太线穿越对台州驴友来说,大多比较陌生,百度搜索,行前也搜不到有记载的台州驴队的足迹,爬惯了台州山山水水,生活在低海拔的台州驴友,能否适应重装高海拔高强度穿越,作为本次活动的召集人,行前我也未加过多思索,凭着爬过几次四姑娘山二峰的粗浅高原登山经验,认为鳌太穿越只是有些强度罢了,甚至因登山包要放公共装备,轻率到连冲锋衣裤都没带上,仅带上抓绒衣等少量保暖装备,直到在第四天穿越九重石海,遭遇到强暴风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人差点失温冻僵时,才知道自己错了,错得差点要命。
        对于生活在接近零海拔的台州人来说,3000米以上的高原反应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从5月1日第一天从太白县塘口村海拔1700多米冲上2900营地,夜宿白起庙开始,上千米海拔的重装上升,使每个队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体力透支现象,高原激烈活动带来的后遗症立刻显露无遗,刚攀爬时生龙活虎,甚至一度遥遥领先向导老李的队友陈方,在不到2900营地午餐时,已出现严重高反现象,走路站立不稳,和我直嚷头痛,我赶紧叫他吃下头痛粉,大家普遍因高反缺乏食欲,饮食量明显比山下减少。
        鳌太线上有名有姓的庙不少,但和我心目中的庙的印象,大相径庭,落差太大,甚至到后来听到向导老李说快到**庙时,连想去讨口热水的奢望都没了,白起庙也是如此,更显寒酸破落,只能说是几堵砾石垒起的十来平方不到的遗址罢了,和史料记载的秦时白起将军弃甲归田的旧部用红彬木建造的庙宇,似乎有很大的出入。晚上压防风绳地钉需要,想借用几块庙石,心中徒生几分惶然,先向白起老将军祈祷一番,希望能保佑我们台州驴队能顺利穿越鳌太,也许是虔诚所至,当晚果然满天星星,风平如家,这对鳌山粗犷不桀的牛脾气来说,是极显温柔的一夜,只是帐篷搭在倾斜的大石块上,让人不时地半夜起来往上爬,这也许是当驴友的命,白天晚上都离不开爬。
        首日登山的的体力透支和高反现象,无异是莽莽鳌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虽然还是晴朗的天,但大家都已心照不宣,对余下的漫长征途变得有些忧郁。极具快速攀登能力的队员天空,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黑棕色肌肤,是全队体质最捧的家伙,也因上升太猛,高反同样对他毫不怜悯,痛苦得睡前坦言,如果明天身体还不能恢复些,23公里处一个人准备下撤。大家疲倦得一夜无语,第二天一早,受日出东方的美景影响,小龙第一个爬起来,拿着单反到处“咔嚓”,队友们情绪也逐步变得开朗起来,通过一夜休整,每个人的体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又坚定起了穿越的信心。
        攀爬到海拔3476米的鳌山标志塔导航架时,碰上了一支昨天和我们同在塘口村上来的陕西网上论坛组合的驴队,领队是一位穿越过鳌太的女驴友,因而未雇用向导,竟导致迷路多走了几十公里,碰上我们算幸运了,向导老李热心地向满脸沮丧,心态受到严重打击的他们指明了下撤到23公里处返回的路,这是这几天上来立马下撤的驴队中的一支。
        在适宜攀爬穿越的良好天气里,从塘口村上来的几支队伍的接连下撤,冲淡了我们登顶鳌山后的喜悦,接下来从鳌山到太白山的路还好漫长,直线40来公里的鳌太线,实际穿越距离在150公里左右,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人背负着40多斤的重装,踏着积雪通过西跑马梁到达药王庙时,大家都已不堪重负,气喘吁吁,带这么多的食品我们还能走下去吗?每个驴友都感到迷茫气馁,连资深老驴,孤身一人走南闯北,穿越过贡嘎山的一阵东风都开始沉默不语,杭州户外经验丰富的老驴小龙和小驴天空直言,再背这样的重装,背不下去了,不行的话,明天从23公里处下撤回去。药皇庙是最后的下撤点了,过了药皇庙就只能一往直前了,药王庙乱石阵隙缝里到处散落着各类食品及半瓶的气罐,向导老李捡到近一斤包装好好的牛肉干,这一切意味着什么?空气变得有些凝固,我们面临方向性的选择,打道回府下撤,简单,但大家心都不甘,千里迢迢过来就是为了挑战自我,难道半途而废?我说,听听大家意见,该怎么办,这时只要有人肯定地说下自己撤回去,我会毫不犹豫地赞同,穿越到此结束,50余斤的重装同样已拖得我浑身无力。可这时谁都不愿意轻言放弃,最后大家在短暂沉默后,艰难地选择了减掉多余些的食品,继续我们的穿越之梦—向麦积岭、水窝子前进!


        4楼2018-06-15 15:24
        回复
          鳌太线上,麦积岭是一道难过的坎,因麦积岭山脊乱石错综复杂,易滑动,据网上信息,有多支驴队队员在此摔倒骨折,导致全队无功而返。当我手脚并用向麦积岭斜切面冲击时,前方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巨石滚动的轰鸣声,大晴天山体滑坡?我感到有些惊愕害怕,碰到惊魂未定的陈方后,才知刚才一块上万斤的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撕裂成四大块后,其中一块差点砸中陈方,幸亏陈方听到上头滚落声后拼命往边上跑,才避过这一劫,真是大难不死!以致后来到达平安寺,主持执意送我们一条金色护身符时,我下意识地先给陈方戴上了,亡羊补牢不晚…。
          水窝子营地,乱石缝隙里的涓涓雪水,让人刻骨铭心的冷。营地有水是驴队生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第三天穿越沿途不大有水源,小龙和陈方自告奋勇地去装水,陈方只能用餐具当勺去盛水,说水太冷了,我要清洗高压锅等,无奈只得右手落水,真的感到如针刺般的冷痛,难道高海拔的雪水都是零下的?家里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没有感受过这么冷的水,在鳌太线上总算领教了。
          “天~空—天~空”向导老李那略带陕北口音的焦虑不安呼叫声,穿越后的第三天在梁2峰的山脊上久久地回荡,让队员们变得惊慌不安,超越向导老李,实力强悍的天空不见了,全队立马进入危机状态,要知道,在无人区鳌太线上,晚上零下低温没有帐篷,是谁都挺不过第二天的,而天空恰恰为了减负,是丢掉帐篷和向导老李混帐的人,我们很清楚,天空登山包里连块救命的压缩饼干都没有,在登山的第一天,为了减负,天空不听我的劝阻,擅自地将每人配发的压缩饼干都扔了。面对残酷的现实,全队立马在梁2峰山凹里停顿下来,决定前后搜索,尽快找到天空!陈方虽有严重高反现象,却义无反顾,自告奋勇跑步往梁3峰方向搜索,以至回来后因用力过度头痛不堪,体力明显透支。向导老李往梁1峰方向返回寻找,几天和天空的混帐,二人成了忘年交,也许因为同姓的关系,我们看得出来,老李对天空有一种特殊的类似父子的情感,后来老李聊到天空时,不无得意地说,天空这家伙吃我的,睡我的…,老李这句话成了我们驴队休整时调侃天空的经典话题。
          “我在这里”,在老李往后搜索20分钟左右,喊破嗓门的时候,天空出现在梁1峰的下坡道上,我们高度紧张的神经总算松弛了下来,原来,天空在前面走错了道,等他折返回来时,已远远落在我们后面,真是不幸之大幸,从此,我们驴队立下铁的规矩,谁都不许超越向导老李!
          3日原计划穿过2800营地扎营,无奈寻找天空耽误一个多小时,等赶到2800营地时,天色已不早,何况2800营地有水源,是驴友的固定露营点之一,我们就地扎营。稍低海拔,2800营地就是高山草甸,但满目是用过的气罐,按一般的户外规则来说,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留下脚印,带走一切,是户外团队的基本原则,然而,对穿越鳌太的驴友来说,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后面还有好长的险路要去攀爬,大自然,请原谅他们的无能为力,也请同时宽恕我们的团队,因为我们也确实背不动了,我们斟情在帐篷边的小树底下留下了几斤多余的大米和一些香肠食品,并将米袋封死防雨,希望能给下一队缺粮的驴友提供补给,就像我们在路上捡着面条煮着吃。


          5楼2018-06-15 15:25
          回复
            偶然看见了2017年5月的鳌太贴感觉驴友用真实的内心诉说对鳌太的爱意,人生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命运的安排,大自然对人的馈赠就是让人学会适应,顺应,鳌太路上的心得只有每一个去过的人才会深深的体验到,人需要毅力,坚强,团结,友爱,这样全程才会平安顺利。人生亦如此!


            8楼2018-06-15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