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范张二人在杀害张飞后要去投奔孙吴呢?
范张二人杀张飞为什么不去投奔实力更强大,当时还没有战事困扰的曹魏呢?要知道刘备征吴在即,孙刘火并是将要发生的事实了,这个时候去投奔孙吴就不怕被当炮灰给“送”了吗?
这是因为范张二人在曹魏没有可投靠的人,而在孙吴,他们是有这样的人脉关系。那么孙吴能接纳范张二人的人会是谁呢?
应该是李异!
刘璋时期因数次变乱,顺江而下投奔荆州、东吴的蜀地人士就有甘宁、袭肃等人,为什么会是李异呢?
其一、李异是益州人,是击败沈弥、娄发、甘宁反叛的赵韪的部下,在其后赵韪反叛刘璋时,与庞乐一起反杀了赵韪,成为了新的武装首领,依附于刘璋,盘踞于巴郡、巴西郡一带。但李异并不忠诚于刘璋,《蜀书·刘二牧传》中“今州中诸将庞義、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所以李异在建安十六(211年)年,孙吴的吕岱攻张鲁时投靠了吕岱,离开了益州,但李异在蜀中的经历与范张二人是存有交集的,这是范张要投奔孙吴的人脉基础。
李异杀赵韪和范张杀张飞是不是感觉很类似?
其二、李异在夷陵之战时是颇为活跃的,这就与他的部队的驻地有关系。“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再有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督孙茂等十将攻取长沙,留镇长沙五年多,作为吕岱部曲的李异也必然驻扎在荆州靠近益州一带。这里与巴西郡的范张二人有地理接近,交通便捷的优势,这也是范张顺流而下投靠东吴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即逃亡距离短,安全性高。
其三,就是李异在东吴的靠山是吕岱。吕岱在东吴是一直做到大司马后以高寿善终的,他在东吴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使吕岱能为范张二人在逃亡到东吴后,提供了足够的政治保障和庇护,这就是范张投东吴的政治基础,也是他们敢下决心动手的最重要理由。
综上,后来蜀汉杨戏在评价关、张之死时用的“交待无礼,并至奸慝,悼惟轻虑,殒身匡国”这十六个字就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反映,定性也是颇为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