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记录吧 关注:45,464贴子:1,286,623

回复:〖分享〗读唐制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4-03-03 15:57
回复
    dd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2楼2024-03-30 10: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吃喝玩乐在唐朝》
      《到隋唐打卡生活》
      《活在大唐》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
      《唐朝穿越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一日看尽长安花:活在大唐》
      《长安的荔枝》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舶来品研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4-04-01 09:53
      回复
        赵郡李氏有定著三房:东祖房、西祖房、南祖房。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04-26 11:19
        回复
          范阳卢氏目前已知的房支有:北祖大房、北祖第二房、北祖第三房、北祖第四房、帝师房、南祖大房。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4-04-26 11:19
          回复
            至唐朝时,晋阳王氏主要房支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以及墓志记载的王济后裔、中山王氏等。祁县王氏分为王秉支、乌丸支、文中子支、王玄起支、王忠嗣支、河东王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4-04-26 11:19
            回复
              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他们是:
              范阳李氏,始祖李向;顿丘李氏,始祖李忠;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安邑李氏,始祖李盖;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平凉李氏,始祖李系;姑臧李氏:始祖李承;敦煌李氏,始祖李茂;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绛郡李氏,始祖李成礼;武陵李氏,始祖李琰之;京兆房李晟,为中兴大唐名臣。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04-26 11:19
              回复
                唐朝廷并没有对“笄年”作过任何界定,但总的来说,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放得很低。初唐之际,朝廷为了恢复经济,大力鼓励婚嫁。《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初年,太宗“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31]到了盛唐时期,玄宗“诏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32]玄宗之后,唐朝廷并没有颁布过新的婚龄规定,想来“男十五、女十三”一直是唐人的法定结婚年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4-05-10 13:5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唐朝廷并没有对“笄年”作过任何界定,但总的来说,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放得很低。初唐之际,朝廷为了恢复经济,大力鼓励婚嫁。《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初年,太宗“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4-05-13 19:00
                  回复
                    “关陇八大家”是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就出自“关陇贵族集团”。
                    关西六大族是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关西六大族是关中郡姓的代表,关中郡姓是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函谷关-崤山以西的著名大族。《新唐书.柳冲传》载有柳芳氏族论:“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05-20 13:40
                    回复
                      关于唐人称中书省为西掖的记载很多,如张九龄诗云:“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岑参《西掖省即事》云:“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诗中所云“西掖”都是指中书省,其中岑参诗标题中有“西掖省”三字,更是将其指向说得非常清楚了。张说《奉裴中书光庭酒》诗亦云:“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据注者云,诗中“裴中书”指时任中书侍郎的裴光庭,“凤池”“鸡树”均指中书省,这都是人所共知的典故。类似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不过,从唐代的情况看,西掖更多的应是指舍人院。史载:“中书舍人权德舆独直禁垣,数旬一归家,尝上疏请除两省官,诏报曰:‘非不知卿劳苦,以卿文雅,尚未得如卿等比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这里所谓的“西掖”即指舍人院,因为权德舆时任中书舍人,并非中书令或中书侍郎,故这里所指的只能是舍人院而不是中书省。“尝上疏请除两省官”中的“两省”指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可见在这里是把舍人院与包括中书省在内的两省对应起来了,所以这里所说的“西掖”是不包括中书省的。类似这样情况还很多,如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诗中写道:“西掖几年纶?贵,东山遥夜薜萝情”,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王舍人”指王维。李商隐《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诗中的“令狐舍人”即指令狐!,时任中书舍人。又,苑咸“开元末上书,拜司经校书、中书舍人。颜真卿序孙逖文集曰:‘公之除庶子也,苑咸草诏曰:西掖掌纶,朝推无对。议者以为知言。’唐人推咸为文诰之最”。这些都是将中书舍人与西掖联系起来的例子。此类情况在唐人诗文中比比皆是,不烦再举。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8-19 17:33
                      回复
                        网页链接 岳纯之:论唐代史馆的人员设置和史料来源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08-19 17:36
                        回复
                          网页链接 唐朝女官群体及制度解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08-19 18:01
                          回复
                            左藏库,宫廷所需要的食材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中央后,先收缴于国库内。唐朝设置左右藏来管理国库,其中左藏具有支付军费、官员俸禄、宫廷费用等职能,宫廷所需要的饮食材料也由左藏提供。从左藏库里面取食材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要有类似于符牒之类的支付命令,并且经过太府寺核查无误后,方可拿着领取财物的木契去领取;为了防止冒领财物或者假公济私的现象发生,唐朝廷对木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司农寺,这是管理国家粮食储备的中央机关,此机构不仅负责京城、东都各司官吏所需要的俸米禄物,还要负责供应朝会、祭祀以及皇帝御用常料所需,同时还负责冬末藏冰、夏季启冰的礼仪。
                            钩盾属,掌管唐朝廷柴炭事务,凡是朝廷朝会、祭祀、宴请宾客所用的柴炭都有钩盾属按照不同标准及时供给,此外还有指令和监管各苑内奴婢饲养鹅、鸭、猪等养殖职能。导官署,主要职责是为朝廷挑选御用米麦,按照朝廷的要求将粮食制作成熟食,制作成干粮,或者制成面粉,或者用来发酵酿酒,并且按照粮食的精细程度、损耗数量以及不同标准来供给。
                            此外,司农寺还有专门负责种植苑内竹子的司竹监,将所产的竹笋按时提供给商食,为虞山所用。还有专门掌管温泉的温泉汤监,温泉附近的沼泽、湿地所产的物产也归它监管。
                            殿中省尚食局,主要是为皇帝日常饮食服务的,尚食局对皇帝的饮食健康高度重视,根据季节变换来合理地安排皇帝的饮食结构,这也反应出唐朝很重视养生。
                            《唐六典》记载“尚食奉御掌供天子之常膳”并且“随四时之禁,适无味之宜,皆时王不可食。”
                            此外,尚食局还负责储藏天下各郡州进贡的珍鲜食品,并且负责检验,查收,记录在案,供宫中所需。
                            宫中系统中的尚食局,此机构主要负责后宫的日常饮食管理,下设四个部门,有专门负责饮食烹调工作的司膳;有专门负责酒水饮料工作的司酝;有专门负责管理后宫医药消费的司药;还有专门负责给后宫提供日常所需的薪炭等饮食消费资料的司饎。这个四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光禄寺,主要负责朝廷祭祀、宴会时饮食消费事宜。也是下设四个署,专门负责百官朝会时膳食提供的太官署。负责为祭祀、礼宾、朝会等活动场所提供“栗、脯、榛”以及“盐、棱、鱼、芡”等陆生、水生的“庶羞”之物的珍羞署。
                            《唐六典》记载,太官署“凡朝会,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凡宿卫当上及命妇朝参、燕会者,亦如之。”
                            除此之外,有负责宫廷宴会、祭祀等场合提供酒水的良酝署,还有负责为宴会、祭祀宾客百官提供肉羹、调味酱等物品的掌掌醴署。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08-19 18:4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新唐书·地理志》节选各地纳贡食材种类。
                              内地供应食材
                              关内道:凤祥府扶风郡(榛实),邠州新平郡(荜豆、白蜜),会州会宁郡(鹿舌、鹿尾);河南道:颍州汝阴郡(糟白鱼),曹州济阴郡(大蛇粟),海州东海郡(紫菜);河东道:河中府河东郡(枣、凤棲梨),太原府太原郡(梨、葡萄酒),泽州高平郡(野鸡);山南道:江陵府江陵郡(柑、橙、白鱼、糖蟹、乌梅);襄州襄阳郡(柑、蔗、姜),郢州富水郡(蕉、春酒曲、枣节米)。
                              河北道:孟州(黄鱼),沧州景城郡(糖蟹、鳢、鮬);淮南道:扬州广陵郡(乌节米、鱼胯、糖蟹、蜜、藕蛇粟),庐州庐江郡(茶、酥、鹿脯);岭南道:广州南海郡(荔枝),安南中都护府(蕉、槟榔),崖州珠崖郡(高良姜);江南道:苏州吴郡(鲻皮魬、肚鱼、鱼子、蛇粟),湖州吴兴郡(糯米、紫筍茶、木瓜);剑南道:成都府蜀郡(蔗糖、梅煎、生春酒);眉州通义郡(柑、石蜜);翼州临翼郡(白蜜)等等。
                              由此可见,唐代每个州郡都将最好的土特产通过纳税、缴纳岁贡的形式向朝廷贡献饮食材料,除此之外,宫廷本身也有皇家庄园和官方牧场,种植各种瓜果、蔬菜,饲养羊、牛等牲畜。除此之外,还有外藩朝贡食材,唐朝廷还要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得食材。
                              外藩朝贡食材:唐朝廷所应用的食材当中,木瓜、口皮、五味、蜜、酒、干天门冬等带有异域风情的食材,显然不是土贡来的,应该是外藩所朝贡进献而来。
                              《册府元龟》记载,唐代宗贞观年间,泥婆罗所贡菠菜、胡芹、浑提葱、桂椒;康国进献金桃、银桃;唐玄宗时期,陀拔斯单国所献的千年枣。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记载新罗国曾进献牛黄和人参,这些资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廷对外来食物和药品的偏号,外藩为讨好唐朝廷曾常累月地反复进贡。
                              通过市场购买:宫廷的食材除了土贡、外藩朝贡外,朝廷也从市场上通过商品交易购买宫廷所需的粮食和食材,其中有一部分粮食是和籴而来的,这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防止“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通过这样方式得来的粮食,有一部分必然用于宫廷消费所需。宫廷所需要应季蔬菜,除了部分种植外,也有一些来自于市场购买。
                              《唐大诏令集》记载唐文宗曾下令“其司农寺供宫内及诸司厨冬藏菜,并委本寺自供,其菜价仍委京兆府约每年时价支付,更不得配京兆府和市。”
                              《唐六典》记载“凡诸司应给鱼及冬藏者,每岁支钱二十万送都水,命河渠以时价市供之。”
                              宫廷中的某些鱼食材也从市场购买,除此之外,宫廷所需的用于食疗性的食材也大多依靠市场途径获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08-19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