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4,840贴子:1,431,857

回复:征集唐朝爱好者,共建QQ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琼(大约生于北齐后主年间-638年),字叔宝,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以勇猛彪悍著称。 唐朝开国将领,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秦琼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吴黑闼(名广,以字行)、牛进达(名秀,以字行)等人一起投唐,被唐高祖李渊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不久授秦王府右三统军。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1年(武德四年),平定洛阳的王世充,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626年(武德九年),《旧唐书》说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益州实封七百户。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638年)去世,谥号:壮,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在他墓地内立石人石马,以旌战阵之功。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改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IP属地:安徽58楼2013-07-11 16:55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65楼2013-07-14 09:32
    收起回复


      67楼2013-07-15 14:09
      回复

        薛元敬,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薛收的侄子。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长于文学,与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其中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鹜鷟,薛元敬为鹓雏。高祖武德初(618年)曾任秘书郎。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杜如晦称之为“小记室”。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太子舍人。掌军府书檄和朝廷诰令,深得唐太宗之赏识。


        IP属地:安徽71楼2013-07-17 07:17
        回复

          颜相时(约618年-645年),表字睿,雍州万年县人。中国唐朝儒学者。颜师古之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与兄长颜师古都学问深厚。武德年间,为李世民属下天策府参军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拜为谏议大夫,有谏诤之风。转礼部侍郎。相时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药。。颜师古亡故后、相时不胜哀惜而卒。


          IP属地:安徽72楼2013-07-17 07:21
          收起回复

            颜师古(581年-645年),字籀,郡望琅邪临沂,出生于京兆万年(陕西西安)。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之孙,唐代经学家、历史学家。父亲为颜思鲁。自小博览群书,尤精训诂。隋末仁寿年间由李纲荐举为安养县尉,唐初历任朝散大夫、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诏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确定楷体文字,撰成《五经定本》,房玄龄诸儒对此书大加论议,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后奉太子李承乾之命注释《汉书》。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有专家指出颜师古偷窃叔父颜游秦的《汉书抉疑》来注《汉书》。贞观十九年(645年),随军征辽东,途中病卒。


            IP属地:安徽73楼2013-07-17 18:54
            回复
              人工置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3-07-18 06:52
              回复
                婉君


                IP属地:江苏75楼2013-07-18 12:50
                回复

                  侯君集(生年不详-643年4月29日),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骠骑大将军肥城节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十四年(640年)八月,
                  进围高昌 ,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班师后被人揭发“将士竞相盗窃”而下狱,后被免罪。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未予追究。后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嫡日烈,侯亲善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捕。定罪后,太宗于刑前,亲往质问,对以‘朕因汝从此不登凌烟阁’。侯闻言动容,拜倒大嚎,最后求皇帝念旧,允留侯门香火(当时论罪当族之)。太宗许赦免其妻及一子(后迁岭南),侯亦甘心受刑。尔后太子与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


                  IP属地:安徽76楼2013-07-19 07:11
                  收起回复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世以字行,唐初武将,齐州邹平县(今山东济南市)人。玄武门之变辅李世民有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裔段文昌、段成式等人皆有文名。 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擒获隋将屈突通,授光禄大夫、开国县侯,又从秦王李世民讨伐薛举、刘武周,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进封武安郡公,食邑二千户。在讨伐王世充时,被敌军所擒,后又夺马驰归回营。在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一起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梁州都督,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又以本官检校原州都督,统承风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不久父亲段偃师去世离职。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定世封之制,被授金州刺史,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检校武候大将军,不久迁任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由于悲痛母亲去世,哀伤导致病发,不久病逝于京师醴泉里府第,年四十五岁,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忠壮”。


                    IP属地:安徽78楼2013-07-21 07:41
                    回复
                      凌烟阁★梦回大唐 158639499


                      IP属地:江苏80楼2013-07-22 08: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