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4,840贴子:1,431,857

回复:征集唐朝爱好者,共建QQ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群雄三国志★国史① 36534075
宣群谁不会啊,我也跟风,三国为主通史为辅


IP属地:浙江81楼2013-07-22 09:12
收起回复


    82楼2013-07-23 09:51
    回复
      我会告诉你打出十五字来顶下帖子?


      IP属地:广东87楼2013-07-23 18:46
      收起回复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今甘肃临夏)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为避免从隋炀帝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唐高祖曾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刘弘基与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等十四人,约免一死。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句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子刘仁实,袭封夔国公。


        IP属地:安徽88楼2013-07-24 22:27
        回复
          不顶对不起楼楼的签名档~


          90楼2013-07-25 09:45
          收起回复
            老道我又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1楼2013-07-26 00:52
            收起回复

              郧国公张亮(?-646),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其降唐。后被房玄龄推荐入天策府。太宗兄弟相争时,被派往洛阳招募私党,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太宗即位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IP属地:安徽93楼2013-07-26 19:27
              回复
                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4楼2013-07-27 09:08
                收起回复
                  啦啦啦,打酱油咯~


                  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3-07-27 11:04
                  收起回复

                    盖文达(578—644)唐代大儒,“贞观十八学士”之一。字艺成,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师从刘焯。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人称“二盖”。文达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入唐后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刺史窦抗曾召集诸生,跟他进行辩论。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问他是跟着谁做学问的。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窦抗感叹:“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唐贞观13年(639),又被任命为国子司业。不久拜为蜀王的老师,后来蜀王获罪,但因为盖文达平时言行方正而免祸。贞观18年,授予他崇贤馆学士。时间不长便去世了。死后归葬故里,墓碑是十八学士之一的于志宁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


                    IP属地:安徽100楼2013-07-31 18:53
                    收起回复

                      刘孝孙,荆州(今湖北江陵)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弱冠知名,与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庚抱、廋自直、刘斌等登临山水,结为文会。大业末,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辩降,众引去,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唐武德初,历虞州录事参军,补文学馆学士。贞观六年,迁著作佐郎,吴王友。历谘议参军,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孝孙著有文集三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IP属地:安徽102楼2013-08-02 12:46
                      回复

                        许敬宗(592年-672年9月20日),字延族。祖籍高阳新城。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其父许善心,为隋礼部侍郎。敬宗性轻傲,善属文,少有文名。隋时官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变,许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 依瓦岗军李密为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初为秦王府学士,贞观中,任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贬洪州司马,累迁至检校中书侍郎。复修史,迁太子右庶子。高宗即位,擢礼部尚书,与李义府等支持武皇后,助她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官拜侍中,显庆三年,进封郡公,又代李义府为中书令。显庆四年(659年),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使李巢朋比为奸,唐高宗派许敬宗审理此案。龙朔二年(662年)任右相,加光禄大夫。三年(663年),拜太子少师。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享年八十一岁,谥曰恭。著《文馆词林》。


                        IP属地:安徽106楼2013-08-03 12:14
                        回复
                          水一帖拿经验还没有十五字啊有了!


                          IP属地:广东107楼2013-08-03 14:36
                          回复

                            于志宁(588年-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北周八柱国之一于谨的曾孙,隋朝内史舍人于宣道之子,过继叔父于宣敏。大业末年,于志宁任冠氏县长,因为山东民变群起,于志宁辞官回乡。617年,唐公李渊起兵入关中,于志宁与长孙无忌在长春宫迎候,李渊任于志宁为银青光禄大夫、秦王李世民属下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转任天策府从事中郎、文学馆学士。629年,任中书侍郎。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封黎阳县公。唐朝立七庙的讨论中,群臣请以西凉武昭王李皓为始祖,于志宁表示了异议。太宗想要功臣的子孙世袭刺史之职,于志宁表示反对。太宗都听从于志宁的意见。640年,兼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承乾,多次进谏,但李承乾不听。643年,李承乾被废,东宫属官都被问罪,只有于志宁受到表彰。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于志宁再任太子左庶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继位,于志宁任侍中。650年,加光禄大夫之位,进封燕国公。651年,监修国史,与李绩一起主编了《本草并图》五十四篇。于志宁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652年,兼太子少师。656年,转太子太傅。659年,任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强烈反对,于志宁保持中立。长孙无忌被杀后,于志宁连坐、被免职,左迁荣州刺史。664年,转华州刺史。665年,于志宁去世,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追赠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IP属地:安徽109楼2013-08-03 19:12
                            回复
                              老道你发现我每天都是十五字了吗?


                              IP属地:广东112楼2013-08-04 15:16
                              收起回复